


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课时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
A.60° B.90° C.180° D.360°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B.三角形的外角都比锐角大
C.三角形的内角没有小于60°的 D.三角形中可以有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3、三根小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和,那么第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可能是( )
A. B. C. D.
4、如图,ABC中,∠ACB=90°,∠ABC=40°.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使点C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边AB上,则的度数是( )
A.50° B.70° C.110° D.120°
5、如图,点F,C在BE上,AC=DF,BF=EC,AB=DE,AC与DF相交于点G,则与2∠DFE相等的是( )
A.∠A+∠D B.3∠B C.180°﹣∠FGC D.∠ACE+∠B
6、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l4所截,并且l3⊥l4,∠1=46°,则∠2等于( )
A.56° B.34° C.44° D.46°
7、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5 B.4,4,8 C.3,4.8,7 D.3,5,9
8、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的依据是( )
A. B. C. D.
9、如图,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当点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边上时,的长为( )
A.3 B.4 C.5 D.6
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
B.一个三角形被截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
C.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在ABC中,,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点D是的平分线OC上一点,过点D作交射线OA于点E,则线段DE与OE的数量关系为:DE______OE(填“>”或“=”或“<”).
2、如图,BD,C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F,则______°.
3、如图,在边长为4,面积为的等边中,点、分别是、边的中点,点是边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___.
4、如图,在中,,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若,点C是BE中点,则______°.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则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在中,,,点D是直线AC上一动点,连接BD并延长至点E,使.过点E作于点F.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AC上(点D不与点A和点C重合)时,此时DF与D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如图2,当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
(3)当点D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AD,AF,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3、(1)我们把两个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叫做“偏等积三角形”,如图1,中,,P为上一点,当_______时,与是偏等积三角形;
(2)如图2,四边形是一片绿色花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与是偏等积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②已知的面积为.如图3,计划修建一条经过点C的笔直的小路,F在边上,的延长线经过中点G.若小路每米造价600元,请计算修建小路的总造价.
4、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
(1)如图1,若BE⊥AD于点E,交AC于点F,AB=4,AC=7.则CF= ;
(2)如图2,CG⊥AD于点G,连接BG,若△ABG的面积是6,求△ABC的面积;
(3)如图3,若∠B=2∠C,AB=m,AC=n,则CD的长为 .(用含m,n的式子表示)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CB上一点,分别延长AE,DC相交于点F,,.
(1)求证:;
(2)若,求BE的长.
6、中,,以点为中心,分别将线段,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延长交于点.
(1)如图1,若,的度数为________;
(2)如图2,当吋,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7、已知,在△ABC中,∠BAC=30°,点D在射线BC上,连接AD,∠CAD=,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E,点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F,直线EF分别交直线AC,AB于点M,N,连接AF,AE,CE.
(1)如图1,点D在线段BC上.
①根据题意补全图1;
②∠AEF =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AMF= °;
③用等式表示线段MA,ME,M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CAD<60°,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MA,ME,M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证明.
8、已知:直线AB、CR被直线UV所截,直线UV交直线AB于点B,交直线CR于点D,∠ABU+∠CDV=180°.
(1)如图1,求证:AB∥CD;
(2)如图2,BE∥DF,∠MEB=∠ABE+5°,∠FDR=35°,求∠MEB的度数;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N在直线AB上,分别连接EN、ED,MG∥EN,连接ME,∠GME=∠GEM,∠EBD=2∠NEG,EB平分∠DEN,MH⊥UV于点H,若∠EDC=∠CDB,求∠GMH的度数.
9、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AE=AC.求证:AD∥CE.
10、如图,,,E为BC中点,DE平分.
(1)求证:平分;
(2)求证:;
(3)求证:.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即可得.
【详解】
解:如图,,
,
又,
,
即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2、D
【分析】
结合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含义与大小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解:三角形的外角不一定大于它的内角,锐角三角形的任何一个外角都大于内角,故A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的外角可以是锐角,不一定比锐角大,故B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的内角可以小于6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为: 故C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中可以有三个内角都是锐角,这是个锐角三角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的内角与外角的含义与大小,掌握“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是解本题的关键.
3、D
【分析】
设第三根木棒长为x厘米,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5<x<8+5,确定x的范围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设第三根木棒长为x厘米,由题意得:
8﹣5<x<8+5,即3<x<13,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
4、B
【分析】
根据旋转可得,,得.
【详解】
解:,,
,
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使点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边上,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
5、C
【详解】
由题意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BC=EF,进而利用SSS证明△ABC与△DE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FE,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
解:∵BF=EC,
∴BF+FC=EC+FC,
∴BC=EF,
在△ABC与△DEF中,
,
∴△ABC≌△DEF(SSS),
∴∠ACB=∠DFE,
∴2∠DFE=180°﹣∠FGC,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以及HL(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6、C
【分析】
依据l1∥l2,即可得到∠3=∠1=46°,再根据l3⊥l4,可得∠2=90°﹣46°=44°.
【详解】
解:如图:
∵l1∥l2,∠1=46°,
∴∠3=∠1=46°,
又∵l3⊥l4,
∴∠2=90°﹣46°=44°,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C
【分析】
由题意根据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A、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4+4=8,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3+4.8>7,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D、3+5<9,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应用.注意掌握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要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和大于最大的数即可.
8、C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仍可辨认的有1条边和2个角,且边为两角的夹边,即可根据来画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已知一边和两个角仍保留,且边为两角的夹边,
根据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即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A
【分析】
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
【详解】
由旋转的性质得:,
,
是等边三角形,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0、C
【分析】
分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
【详解】
A.等腰三角形中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故此选项错误;
B.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故此选项错误;
C.有两个角是60°,则第三个角为,所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D.设,则,故,解得,所以,,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分析】
首先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EDO=∠DO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OD=∠DOB,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判断.
【详解】
解:∵ED∥OB,
∴∠EDO=∠DOB,
∵D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
∴∠EOD=∠DOB,
∴∠EOD=∠EDO,
∴DE=OE,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等角对等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OD=∠EDO是解题的关键.
2、120
【分析】
等边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合一,有,,由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
∵BD,C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
∴
又∵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3、
【分析】
连接,交于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再由已知求出的长即可.
【详解】
解:连接,交于点,连接,
是等边三角形,是边中点,
点与点关于对称,
,
,
的最小值为,
是的中点,
,
,的面积为,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将军饮马河原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将军饮马河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67.5°
【分析】
连接AE,先得出∠BAC=∠BAE,再根据,得出∠BAC=22.5°,最后得出结果.
【详解】
解:连接AE,
∵点C是BE中点,
∴BC=CE,
∵∠ACB=90°,
∴AC⊥BE,
∴AB=AE,
∴∠BAC=∠BAE,
∵DE⊥AB,
∴∠ADE=90°,
∵,
∴∠AED=∠DAE=45°,
∴∠BAC=∠BAE=22.5°,
∴∠B=90°-∠BAC=67.5°.
故答案为:67.5°.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5、
【分析】
按照在x轴的上下方,分成两类情况讨论,如解析中的图像所示,分别利用边和角证明和成立,然后根据对应边相等,即可求出两种情况对应的点B的坐标.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
由,可知:,.
当B点在x轴下方时,过点B1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E.
,
在与中:
,
点坐标为
当B点在x轴上方时,过点B2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D.
由题意可知:
在与中
,
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坐标点的求解,熟练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边相等,进而利用边长求解点的坐标,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2)见解析(3)
【分析】
(1)利用边相等和角相等,直接证明,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边相等和角相等,直接证明,得到和,最后通过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3)要证明,先利用边相等和角相等,直接证明,得到和,最后通过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详解】
(1)解:
,,
,
在和中,
,
.
(2)解:当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如下图所示:
,,
,
在和中,
,
,,
.
(3)解:,如下图所示:
,,
,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边相等以及边与边之间关系,即可证明结论成立,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运用“角角边”证明△AEB≌△CFD即可.
【详解】
证明:∵,
∴,
在△AEB和△CFD中,
∴△AEB≌△CF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3、(1);(2)①与是偏等积三角形,理由见详解;②修建小路的总造价为元
【分析】
(1)当时,则,证,再证与不全等,即可得出结论;
(2)①过作于,过作于,证,得,则,再证与不全等,即可得出结论;②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证得,得到,再证,得,由余角的性质可证,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和偏等积三角形的定义得,,求出,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当时,与是偏等积三角形,理由如下:
设点到的距离为,则,,
,
,,
,
、,
与不全等,
与是偏等积三角形,
故答案为:;
(3)①与是偏等积三角形,理由如下:
过作于,过作于,如图3所示:
则,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在和中,
,
,
,
,,
,
,,
,
,,
与不全等,
与是偏等积三角形;
②如图4,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
则,
点为的中点,
,
在和中,
,
,
,
,
,
,
,
,
,
,
在和中,
,
,
,
,
,
,
.
由①得:与是偏等积三角形,
,,
,
修建小路的总造价为:(元.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新定义“偏等积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偏等积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和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
(1)3
(2)12
(3)
【分析】
(1)利用ASA证明△AEF≌△ABE,得AE=AB=4,得出答案;
(2)延长CG、AB交于点H,设S△BGC=S△HGB=a,用两种方法表示△ACH的面积即可;
(3)在AC上取AN=AB,可得CD=DN=n-m,根据△ABD和△ACD的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之比可求出CD的长.
(1)
∵AD是△ABC的平分线,
∴∠BAD=∠CAD,
∵BE⊥AD,
∴∠BEA=∠FEA,
在△AEF和△AEB中,
,
∴△AEF≌△AEB(ASA),
∴AF=AB=4,
∵AC=7
∴CF=AC-AF=7-4=3,
故答案为:3;
(2)
延长CG、AB交于点H,如图,
由(1)知AC=AH,点G为CH的中点,
设S△BGC=S△HGB=a,
根据△ACH的面积可得:
S△ABC+2a=2(6+a),
∴S△ABC=12;
(3)
在AC上取AN=AB,如图,
∵AD是△ABC的平分线,
∴∠NAD=∠BAD,
在△ADN与△ADB中,
,
∴△ADN≌△ADB(SAS),
∴∠AND=∠B,DN=BD,
∵∠B=2∠C,
∴∠AND=2∠C,
∴∠C=∠CDN,
∴CN=DN=AC-AB=n-m,
∴BD=DN=n-m,
根据△ABD和△ACD的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之比可得: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利用角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5、
(1)见解析
(2)
【分析】
(1)利用是的外角,以及证明即可.
(2)证明≌,可知,从而得出答案.
(1)
证明:∵是的外角,
∴.
又∵,∴.
(2)
解:在和中,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6、
(1)120°
(2)①图形见解析;②
【分析】
(1)根据进而判断出点E在边AB上,得出△ADE≌△ABC(SAS),进而得出∠AED=∠ACB=90°最后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即可;②先判断出△ADE≌△ABC(SAS),进而得出∠AEF=90°,即可判断出Rt△AEF≌Rt△ACF,进而求出∠CAF=∠CAE=30°,即可得出结论.
(1)
(1)如图1,
在Rt△ABC中,∠B=30°,
∴∠BAC=60°,
由旋转知,∠CAE=60°=∠CAB,
∴点E在边AB上,
∵AD=AB,AE=AC,
∴△ADE≌△ABC(SAS),
∴∠AED=∠ACB=90°,
∴∠CFE=∠B+∠BEF=30°+90°=120°,
故答案为120°;
(2)
(2)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
②如图2,连接AF,
∵∠BAD=∠CAE,
∴∠EAD=∠CAB,
∵AD=AB,AE=AC,
∴△ADE≌△ABC(SAS),
∴∠AED=∠C=90°,
∴∠AEF=90°,
∴Rt△AEF≌Rt△ACF(HL),
∴∠EAF=∠CAF,
∴∠CAF=∠CAE=30°,
在Rt△ACF中,CF=AF,且AC2+CF2=AF2,
∴
【点睛】
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判断出△ADE≌△ABC是解本题的关键.
7、(1)①见解析; ②,;③MF=MA+ME,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①按照要求旋转作图即可;②由旋转和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出∠AEF;再由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AMF; ③在FE上截取GF=ME,连接AG,证明△AFG ≌△AEM且△AGM为等边三角形后即可证得MF=MA+ME;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①补全图形如下图:
②∵∠CAE=∠DAC=,
∴∠BAE=30°+
∴∠FAE=2×(30°+)
∴∠AEF==60°-;
∵∠AMF=∠CAE+∠AEF=+60°-=60°,
故答案是:60°-,60°;
③MF=MA+ME.
证明:在FE上截取GF=ME,连接AG .
∵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E,
∴△ADC ≌△AEC.
∴∠CAE =∠CAD =.
∵∠BAC=30°,
∴∠EAN=30°+.
又∵点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F,
∴AB垂直平分EF.
∴AF=AE,∠FAN=∠EAN =30°+,
∴∠F=∠AEF=.
∴∠AMG =.
∵AF=AE,∠F=∠AEF, GF=ME,
∴△AFG ≌△AEM.
∴AG =AM.
又∵∠AMG=,
∴△AGM为等边三角形.
∴MA=MG.
∴MF=MG+GF=MA+ME.
(2),理由如下:
如图1所示,
∵点E与点F关于直线AB对称,
∴∠ANM=90°,NE=NF,
又∵∠NAM=30°,
∴AM=2MN,
∴AM=2NE+2EM =MF+ME,
∴MF=AM-ME;
如图2所示,
∵点E与点F关于直线AB对称,
∴∠ANM=90°,NE=NF,
∵∠NAM=30°,
∴AM=2NM,
∴AM=2MF+2NF=2MF+NE+NF=ME+MF,
∴MF=MA-ME;
综上所述:MF=MA-ME.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掌握这些是本题关键.
8、(1)见详解;(2)∠MEB=40°,(3)∠GMH=80°
【分析】
(1)根据等角的补角性质得出∠ABD=∠CDV,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2)根据AB∥CD;利用内错角相等得出∠ABD=∠RDB,根据BE∥DF,得出∠EBD=∠FDB,利用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得出∠ABE=∠FDR,根据∠FDR=35°,可得∠ABE=∠FDR=35°即可;
(3)设ME交AB于S,根据MG∥EN,得出∠NES=∠GMS=∠GES,设∠NES=y°,可得∠NEG=∠NES+∠GES=2∠NES=2y°,根据∠EBD=2∠NEG,得出∠EBD =4∠NES=4y°,根据∠EDC=∠CDB,设∠EDC=x°,得出∠CDB=7x°,根据AB∥CD,得出∠GBE+∠EBD+∠CDB=180°,可得35+4y+7x=18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BDE=∠BDC-∠EDC=7x-x=6x,∠BED=180°-∠EBD-∠EDB=180°-4y°-6x°,利用EB平分∠DEN,得出y°+40°=180°-4y°-6x°,解方程组,解得,可证ME∥UV,根据MH⊥UV,可求∠SMH=90°,∠SMG=∠NES=10°即可.
【详解】
(1)证明:∵∠ABU+∠ABD=180°,∠ABU+∠CDV=180°.
∴∠ABU=180°-∠ABD,∠CDV=180°-∠ABU,
∴∠ABD=∠CDV,
∴AB∥CD;
(2)解:∵AB∥CD;
∴∠ABD=∠RDB,
∴∠ABE+∠EBD=∠FDB+∠FDR,
∵BE∥DF,
∴∠EBD=∠FDB,
∴∠ABE=∠FDR,
∵∠FDR=35°,
∴∠ABE=∠FDR=35°,
∴∠MEB=∠ABE+5°=35°+5°=40°,
(3)解:设ME交AB于S,
∵MG∥EN,
∴∠NES=∠GMS=∠GES,
设∠NES=y°,
∵∠EBD=2∠NEG
∴∠NEG=∠NES+∠GES=2∠NES=2y°,
∴∠EBD =4∠NES=4y°,
∵∠EDC=∠CDB,
设∠EDC=x°
∴∠CDB=7x°,
∵AB∥CD,
∴∠ABD+∠CDB=180°,即∠GBE+∠EBD+∠CDB=180°,
∴35+4y+7x=180,
∵∠BDE=∠BDC-∠EDC=7x-x=6x,
∴∠BED=180°-∠EBD-∠EDB=180°-4y°-6x°,
∵EB平分∠DEN,
∴∠NEB=∠BED,
∵∠NEB=∠NES+∠SEB=y°+40°,
∴y°+40°=180°-4y°-6x°,
∴,
解得,
∴∠EBD=4y°=40°=∠MEB,
∴ME∥UV,
∵MH⊥UV,
∴MH⊥ME,
∴∠SMH=90°,,
∵∠SMG=∠NES=10°,
∴∠GMH=90°-∠SMG=90°-10°=8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垂直性质,角平分线定义,角的倍分,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平行线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垂直性质,角平分线定义,角的倍分,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关键.
9、见解析.
【分析】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B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到∠E=∠BAC,从而得到∠BAD=∠E,即可证明AD∥CE.
【详解】
解:∵AD平分∠BAC,
∴∠BAD=∠BAC,
∵AE=AC,
∴∠E=∠ACE,
∵∠E+∠ACE=∠BAC,
∴∠E=∠BAC,
∴∠BAD=∠E,
∴AD∥CE.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外角定理,熟知相关定理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10、(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
(1)延长DE交AB延长线于F,由∠B=∠C=90°,推出AB∥CD,则∠CDE=∠F,再由DE平分∠ADC,即可推出∠ADF=∠F,得到AD=AF,即△ADF是等腰三角形,然后证明△CDE≌△BFE得到DE=FE,即E是DF的中点,即可证明AE平分∠BAD;
(2)由(1)即可用三线合一定理证明;
(3)由△CDE≌△BFE,得到CD=BF,则AD=AF=AB+BF=AB+CD.
【详解】
解:(1)如图所示,延长DE交AB延长线于F,
∵∠B=∠C=90°,
∴AB∥CD,
∴∠CDE=∠F,
∵DE平分∠ADC,
∴∠CDE=∠ADE,
∴∠ADF=∠F,
∴AD=AF,
∴△ADF是等腰三角形,
∵E是BC的中点,
∴CE=BE,
∴△CDE≌△BFE(AAS),
∴DE=FE,
∴E是DF的中点,
∴AE平分∠BAD;
(2)由(1)得△ADF是等腰三角形,AD=AF,E是DF的中点,
∴AE⊥DE;
(3)∵△CDE≌△BFE,
∴CD=BF,
∴AD=AF=AB+BF=AB+C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点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点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