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31页。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E为线段BC上一点,∠ABE=∠AED=∠ECD=90°,AE=ED,BC=20,AB=8,则BE的长度为( )
A.12 B.10 C.8 D.6
2、如图,和全等,且,对应.若,,,则的长为( )
A.4 B.5 C.6 D.无法确定
3、如图,,于点,与交于点,若,则等于( )
A.20° B.50° C.70° D.110°
4、如图,在△ABC和△DEF中,∠A=∠D,AF=DC,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无法证明△ABC≌△DEF的是( )
A.BC=EF B.AB=DE C.∠B=∠E D.∠ACB=∠DFE
5、如图,∠BAD=90°,AC平分∠BAD,CB=CD,则∠B与∠ADC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
A.∠B=∠ADC B.2∠B=∠ADC
C.∠B+∠ADC=180° D.∠B+∠ADC=90°
6、如图,△ ABC≌△CDA,∠BAC=80°,∠ABC=65°,则∠CAD的度数为( )
A.35° B.65° C.55° D.40°
7、小明把一副含有45°,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a+∠β等于( )
A.180° B.210° C.360° D.270°
8、如图,钝角中,为钝角,为边上的高,为的平分线,则与、之间有一种等量关系始终不变,下面有一个规律可以表示这种关系,你发现的是( )
A. B.
C. D.
9、已知,,,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则它的周长为( )
A. B. C. D.或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线段,垂足为点,线段分别交、于点,,连结,.则的度数为______.
2、如图,在中,,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若,点C是BE中点,则______°.
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若AD=3cm,BE=1cm,则DE=_________.
4、已知△ABC的面积是12,AB=AC=5,AD是BC边上的中线,E,P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则CP+EP的最小值为_______.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另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C的角平分线DE与BCD的角平分线CA相交于E点,已知:ACB=32°,CDE=58°.
(1)求DEC的度数;
(2)试说明直线
2、如图,等边△ABC中,点D在BC上,CE=CD,∠BCE=60°,连接AD、BE.
(1)如图1,求证:AD=BE;
(2)如图2,延长AD交BE于点F,连接DE、CF,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和其它字母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等于120°的角.
3、如图,是的中线,分别过点、作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1)求证:;
(2)若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6,求的面积.
4、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5、如图,在中,是角平分线,,.
(1)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6、如图,AD,BC相交于点O,AO=DO.
(1)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OB≌△DOC,那么你添加的条件是 (要求:不再添加辅助线,只需填一个答案即可);
(2)根据已知及(1)中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AB=DC.
7、已知:如图,点B、C在线段AD的异侧,点E、F分别是线段AB、CD上的点,∠AEG=∠AGE,∠C=∠DGC.
(1)求证:AB//CD;
(2)若∠AGE+∠AHF=180°,求证:∠B=∠C;
(3)在(2)的条件下,若∠BFC=4∠C,求∠D的度数.
8、已知,如图,AB=AD,∠B=∠D,∠1=∠2=60°.
(1)求证:△ADE≌△ABC;
(2)求证:AE=CE.
9、如图1,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
(1)求证DOB≌AOC;
(2)求∠CEB的大小;
(3)如图2,OAB固定不动,保持△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绕点O旋转(OAB和OCD不能重叠),求∠CEB的大小.
10、如图,,,求证:.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利用角相等和边相等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边的关系,即可求出BE的长度.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ABE=∠AED=∠ECD=90°,
,,
,
在和中,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通过已知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性质及边的关系,来求解未知边的长度,这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思路.
2、A
【分析】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根据题中信息得出对应关系即可.
【详解】
∵和全等,,对应
∴
∴AB=DF=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应注意①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位置关系②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及面积相等③全等三角形有传递性.
3、C
【分析】
由与,即可求得的度数,又由,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的度数.
【详解】
解:∵,
∴,
∵,
∴,
∵,
∴.
故选:C.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A
【分析】
根据AF=DC求出AC=D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解:∵AF=DC,
∴AF+FC=DC+FC,
即AC=DF,
A、BC=EF,AC=DF,∠A=∠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AB=DE,∠A=∠D,AC=D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B=∠E,∠A=∠D,AC=D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CB=∠DFE,AC=DF,∠A=∠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5、C
【分析】
由题意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根据SAS不难证得△ABC≌△AEC,从而得BC=EC,∠B=∠AEC,可求得CD=CE,得∠CDE=∠CED,证得∠B=∠CDE,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如图所示:
∵∠BAD=90°,AC平分∠BAD,
∴∠BAC=∠EAC,
在△ABC与△AEC中,
,
∴△ABC≌△AEC(SAS),
∴BC=EC,∠B=∠AEC,
∵CB=CD,
∴CD=CE,
∴∠CDE=∠CED,
∴∠B=∠CDE,
∵∠ADC+∠CDE=180°,
∴∠ADC+∠B=18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的关键是作出适当的辅助线AE,CE.
6、A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35°,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求出∠CAD=35°.
【详解】
解:∵∠BAC=80°,∠ABC=65°,
∴∠ACB=180°-∠BAC-∠ABC=35°,
∵△ABC≌△CDA,
∴∠CAD=∠ACB=3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两个定理是解题关键.
7、B
【分析】
已知,得到,根据外角性质,得到,,再将两式相加,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详解】
解:如图所示,
∵,
∴,
∵,,
∴,
∵,,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8、B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依次推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由三角形内角和知∠BAC=180°-∠2-∠1,
∵AE为∠BAC的平分线,
∴∠BAE=∠BAC=(180°-∠2-∠1).
∵AD为BC边上的高,
∴∠ADC=90°=∠DAB+∠ABD.
又∵∠ABD=180°-∠2,
∴∠DAB=90°-(180°-∠2)=∠2-90°,
∴∠EAD=∠DAB+∠BAE=∠2-90°+(180°-∠2-∠1)=(∠2-∠1).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解答的关键是找到已知角和所求角之间的联系.
9、D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求出三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然后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从三个三角形中寻找条件证明全等,即可得出选项.
【详解】
解:,
,
在与ΔFED中,
,
∴≅ΔFED,
∴,
A、B、C三个选项均不能证明,
故选:D.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题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10、D
【分析】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和,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详解】
解: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5,
4、5、5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
当4为腰时,其它两边为4和5,
4、4、5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或.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二、填空题
1、270°
【分析】
由题意易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进行求解.
【详解】
解:∵,
∴,
∴,
∵,且,
∴,
同理可得:,
∴,
故答案为27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垂直的定义及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垂直的定义及对顶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67.5°
【分析】
连接AE,先得出∠BAC=∠BAE,再根据,得出∠BAC=22.5°,最后得出结果.
【详解】
解:连接AE,
∵点C是BE中点,
∴BC=CE,
∵∠ACB=90°,
∴AC⊥BE,
∴AB=AE,
∴∠BAC=∠BAE,
∵DE⊥AB,
∴∠ADE=90°,
∵,
∴∠AED=∠DAE=45°,
∴∠BAC=∠BAE=22.5°,
∴∠B=90°-∠BAC=67.5°.
故答案为:67.5°.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3、2cm
【分析】
易证∠CAD=∠BCE,即可证明BEC≌△DAC,可得CD=BE,CE=AD,根据DE=CE-CD,即可解题.
【详解】
解:∵∠ACB=90°,
∴∠BCE+∠DCA=90°.
∵AD⊥CE,
∴∠DAC+∠DCA=90°.
∴∠BCE=∠DAC,
在△BEC和△DAC中,
∵∠BCE=∠DAC,∠BEC=∠CDA=90°.BC=AC,
∴△BEC≌△DAC(AAS),
∴CE=AD=3cm,CD=BE=1cm,
DE=CE-CD=3-1=2 cm.
故答案是:2cm.
【点睛】
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CDA≌△BEC是解题的关键.
4、
【分析】
作BM⊥AC于M,交AD于P,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C,求得点B,C关于AD为对称,得到BP=CP,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CP+EE=BP+EP=BE≥BM,根据数据线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作BM⊥AC于M,交AD于P,
∵△ABC是等腰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点B,C关于AD为对称,
∴BP=CP,
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CP+EP=BP+EP=BE≥BM,
∵AC=BC=5,
∵S△ABC=BC•AD=AC•BM=12,
∴BM=AD=,
即EP+CP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和轴对称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5、20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2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2时,2+2<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为9时,2+9>9,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2+9+9=20.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90°;(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首先求得∠ADC的度数和∠DCB的度数,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
【详解】
解:(1)∵AC是BCD的平分线
∴
∵
∴∠DEC=180°-∠ACD-∠CDE=180°-32°-58°=90°;
(2)∵DE平分∠ADC,CA平分∠BCD
∴∠ADC=2∠CDE=116°,∠BCD=2∠ACD=64°
∵∠ADC+∠BCD=116°+64°=180°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和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见解析;(2)等于120°的角有∠BFC、∠BDE、∠DFE=120°.
【分析】
(1)利用SAS证明△ADC≌△BEC,即可证明AD=BE;
(2)证明△CDE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BDE=120°;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BFD=∠BCA=60°,推出∠DFE=120°;同理可推出∠BFC=∠AFC+∠BFD=120°.
【详解】
(1)证明:等边△ABC中,CA=CB,∠ACB=60°,
∵CE=CD,∠BCE=60°,
∴△ADC≌△BEC(SAS),
∴AD=BE;
(2)等于120°的角有∠BFC、∠BDE、∠DFE=120°.
∵CE=CD,∠BCE=60°,
∴△CDE为等边三角形,
∴∠CDE=60°,
∴∠BDE=120°;
∵△ADC≌△BEC,
∴∠DAC=∠EBC,
又∠BDF=∠ADC,
∴∠BFD=∠BCA=60°,
∴∠DFE=120°;
同理可求得∠AFC=∠ABC=60°,
∴∠BFC=∠AFC+∠BFD=120°;
综上,等于120°的角有∠BFC、∠BDE、∠DFE=1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记各图形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3、
(1)见解析
(2)的面积为20.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即可.
(2)分别根据和的面积,用CF表示AF、DF,通过,得到,,用CF表示出AE的长,最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1)
(1)解:由题意可知:
是的中线
在与中
.
(2)
解: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6.
,即
,即
由(1)可知:
,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根据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其性质,证明对应边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运用“角角边”证明△AEB≌△CFD即可.
【详解】
证明:∵,
∴,
在△AEB和△CFD中,
∴△AEB≌△CF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5、
(1);
(2).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然后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计算即可得;
(2)根据垂直得出,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
(1)
解:∵,,
∴,
∵AD是角平分线,
∴,
∴;
(2)
∵,
∴,
∴,
∴.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计算等,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6、(1)OB=OC(或,或);(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SAS添加OB=OC即可;
(2)由(1)得△AOB≌△DO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详解】
解:(1)添加的条件是:OB=OC(或,或)
证明:在和中
所以,△AOB≌△DOC
(2)由(1)知,△AOB≌△DOC
所以,AB=D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1)见解析;(2)见解析;(3)108°
【分析】
(1)根据对顶角相等结合已知条件得出∠AEG=∠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结论;
(2)由∠AGE+∠AHF=180°等量代换得∠DGC+∠AHF=180°可判断EC//B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B=∠AEG,结合(1)得出结论;
(3)由(2)证得EC//BF,得∠BFC+∠C=180°,求得∠C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D的度数.
【详解】
证明:(1)∵∠AEG=∠AGE,∠C=∠DGC,∠AGE=∠DGC
∴∠AEG=∠C
∴AB//CD
(2)∵∠AGE=∠DGC,∠AGE+∠AHF=180°
∴∠DGC+∠AHF=180°
∴EC//BF
∴∠B=∠AEG
由(1)得∠AEG=∠C
∴∠B=∠C
(3)由(2)得EC//BF
∴∠BFC+∠C=180°
∵∠BFC=4∠C
∴∠C=36°
∴∠DGC=36°
∵∠C+∠DGC+∠D=180°
∴∠D=108°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
8、(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1=∠2可推出∠DAE=∠BAC,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C,结合∠2=60°可推出△AEC为等边三角形,据此证明.
【详解】
(1)证明:∵∠1=∠2
∴∠1+=∠2+
即∠DAE=∠BAC
在△ADE和△ABC中
∴△ADE≌△ABC(ASA)
(2)证明:∵△ADE≌△ABC
∴AE=AC
又∵∠2=60°
∴△AEC为等边三角形
∴AE=CE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9、(1)见详解;(2)120°;(2)120°.
【分析】
(1)如图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D=OC=OA=OB,∠COD=∠AOB=60°,则利用根据“SAS”判断△AOC≌△BOD;
(2)利用△AOC≌△BOD得到∠CAO=∠DBO,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到∠AEB=∠AOB=60°,即可求出答案;
(3)如图2,与(1)的方法一样可证明△AOC≌△BOD;则∠CAO=∠DBO,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AEB=∠AOB=60°,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证明:如图1,
∵△ODC和△OAB都是等边三角形,
∴OD=OC=OA=OB,∠COD=∠AOB=60°,
∴∠BOD=∠AOC=120°,
在△AOC和△BOD中
∴△AOC≌△BOD;
(2)解:∵△AOC≌△BOD,
∴∠CAO=∠DBO,
∵∠1=∠2,
∴∠AEB=∠AOB=60°,
∴;
(3)解:如图2,
∵△ODC和△OAB都是等边三角形,
∴OD=OC=OA=OB,∠COD=∠AOB=60°,
∴∠AOB+∠BOC=∠COD+∠BOC,即∠AOC=∠BOD,
在△AOC和△BOD中
∴△AOC≌△BOD;
∴∠CAO=∠DBO,
∵∠1=∠2,
∴∠AEB=∠AOB=60°,
∴;
即∠CEB的大小不变.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变换综合题: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3)小题.
10、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
先证明,得到,,再证明,即可得解;
【详解】
由题可得,在和中,
,
∴,
∴,,
又∵,
∴,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AB=AC,点D,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下列三角形与下图全等的三角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精练,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3,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点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