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3页。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B.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三边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2、下列四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①同位角相等;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③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④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BP是∠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BP=20°,∠ACP=50°,则∠P=( )
A.30° B.40° C.50° D.60°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的是( )
A.,, B.,,
C.,, D.,,
5、如图,等边中,D为AC中点,点P、Q分别为AB、AD上的点,,,在BD上有一动点E,则的最小值为( )
A.7 B.8 C.10 D.12
6、如图,,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的是( )
A. B.
C. D.
7、△BDE和△FGH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将它们按如图的方式放置在等边三角形ABC内.若BC=5,则五边形DECHF的周长为( )
A.8 B.10 C.11 D.12
8、如图,AC=BC,∠C=α,DE⊥AC于E,FD⊥AB于D,则∠EDF等于( ).
A.α B.90°-α C.90°-α D.180°-2α
9、如图,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D.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0、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3cm,9cm的两根木棒首尾顺次相接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3cm B.6cm C.10cm D.12cm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一把直尺的一边缘经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交斜边于点;直尺的另一边缘分别交、于点、,若,,则___________度.
2、如图,正三角形ABC中,D是AB的中点,于点E,过点E作与BC交于点F.若,则的周长为______.
3、已知:如图,AB = DB.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4、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若∠ACD=75°,∠A=45°,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_.
5、在△ABC中,已知∠B是∠A的2倍,∠C比∠A大20°,则∠A=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上,连接DE、AC相交于点F,∠BAE=∠CAD,AB=AE,AD=AC.
(1)求证:∠DEC=∠BAE;
(2)如图2,当∠BAE=∠CAD=30°,AD⊥AB时,延长DE、AB交于点G,请直接写出图中除△ABE、△ADC以外的等腰三角形.
2、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分别交AB,AC于点D,E.
(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点F在线段DE上,点G在外,,,求证:.
3、如图,在中,AD平分,于点E.求证:.
4、如图,已知AB=AC,AD=AE,BD和CE相交于点O.求证:OB=OC.
5、如图,已知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BF=CE,AB=ED,求证:∠A=∠D.
6、已知,在△ABC中,∠BAC=30°,点D在射线BC上,连接AD,∠CAD=,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E,点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F,直线EF分别交直线AC,AB于点M,N,连接AF,AE,CE.
(1)如图1,点D在线段BC上.
①根据题意补全图1;
②∠AEF =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AMF= °;
③用等式表示线段MA,ME,M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CAD<60°,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MA,ME,M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证明.
7、已知:如图,在△ABC中,AB=3,AC=5.
(1)直接写出BC的取值范围是 .
(2)若点D是BC边上的一点,∠BAC=85°,∠ADC=140°,∠BAD=∠B,求∠C.
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BC,AC上,AD=AE.
(1)若∠BAD=30°,则∠EDC= °;若∠EDC=20°,则∠BAD= °.
(2)设∠BAD=x,∠EDC=y,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
9、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D在BC上,已知∠B=70°,求∠CDE的大小.
10、如图,在中,是角平分线,,.
(1)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符合题意;
B、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根据三边对应相等判定定理可判定全等,不符合题意;
C、三边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边对应相等判定定理可判定全等,不符合题意;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SAS判定定理可判定全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HL(直角三角形).
2、B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是假命题;
③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正确,是真命题;
④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是真命题,
综上所述真命题有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的判断,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需要根据命题的题设和已学的有关公理、定理进行说明、推理、证明,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3、A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可求出∠P的度数.
【详解】
∵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
∴∠ABP=∠CBP=20°,∠ACP=∠MCP=50°,
∵∠PCM是△BCP的外角,
∴∠P=∠PCM−∠CBP=50°−20°=3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B
【分析】
根据三角形存在的条件去判断.
【详解】
∵,,,满足ASA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A不符合题意;
∵,,,∠A不是AB,BC的夹角,
∴可以画出多个三角形,B符合题意;
∵,,,满足SAS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C不符合题意;
∵,,,AB最大,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存在性,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连接,此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
是等边三角形,
,
∵D为AC中点,
∴,,,
,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连接,此时的值最小.最小值,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的最小值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轴对称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C
【分析】
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当添加条件是时,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
,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不一定能使,则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7、B
【分析】
证明△AFH≌△CHG(AAS),得出AF=CH.由题意可知BE=FH,则得出五边形DECHF的周长=AB+BC,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GFH为等边三角形,
∴FH=GH,∠FHG=60°,
∴∠AHF+∠GHC=12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C=5,∠ACB=∠A=60°,
∵∠AHF=180°-∠FHG-∠GHC =120°-∠GHC,
∠HGC=180°-∠C-∠GHC =120°-∠GHC,
∴∠AHF=∠HGC,
在△AFH和△CHG中
,
∴△AFH≌△CHG(AAS),
∴AF=CH.
∵△BDE和△FGH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BE=FH,
∴五边形DECHF的周长=DE+CE+CH+FH+DF=BD+CE+AF+BE+DF,
=(BD+DF+AF)+(CE+BE),
=AB+BC=1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B
【分析】
AC=BC,∠C=α,DE⊥AC于E,FD⊥AB于D,有,,,即可求得角度.
【详解】
解:由题意知:,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各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9、C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
10、C
【分析】
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cm,再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范围,再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cm,则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掌握“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20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1,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DCB即可.
【详解】
解:∵EF∥CD,
∴,
∵∠1是△DCB的外角,
∴∠1-∠B=50°-30°=20º,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18
【分析】
利用正三角形ABC以及平行关系,求出是等边三角形,在中,利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的长,进而得到长,最后即可求出的周长.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为等边三角形,
,
由于D是AB的中点,故,
,
,
在中,,
,
,
,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地综合应用等边三角形和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边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AC=DC
【分析】
由题意可得,BC为公共边,AB=DB,即添加一组边对应相等,可证△ABC与△DBC全等.
【详解】
解:∵AB=DB,BC=BC,
添加AC=DC,
∴在△ABC与△DBC中,
,
∴△ABC≌△DBC(SSS),
故答案为:AC=D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
4、30°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解:∵ ,
∴ ,
∵∠ACD=75°,∠A=45°,
∴ .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5、40°
【分析】
根据已知得出∠B=2∠A,∠C=∠A+20°,代入∠A+∠B+∠C=180°得出方程∠A+2∠A+∠A+20°=180°,求出即可.
【详解】
解:∵∠B是∠A的2倍,∠C比∠A大20°,
∴∠B=2∠A,∠C=∠A+20°,
∵∠A+∠B+∠C=180°,
∴∠A+2∠A+∠A+20°=180°,
∴∠A=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用了方程思想.
三、解答题
1、(1)见解析;(2)△AEF、△ADG、△DCF、△ECD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AE=∠C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D=∠A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EB,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证明:(1)如图1,∵∠BAE=∠CAD,
∴∠BAE+∠CAE=∠CAD+∠CAE,
即∠BAC=∠EAD,
在△AED与△ABC中,
∴△AED≌△ABC,
∴∠AED=∠ABC,
∵∠BAE+∠ABC+∠AEB=180°,
∠CED+∠AED+∠AEB=180°,
∵AB=AE,
∴∠ABC=∠AEB,
∴∠BAE+2∠AEB=180°,
∠CED+2∠AEB=180°,
∴∠DEC=∠BAE;
(2)解:如图2,
①∵∠BAE=∠CAD=30°,
∴∠ABC=∠AEB=∠ACD=∠ADC=75°,
由(1)得:∠AED=∠ABC=75°,
∠DEC=∠BAE=30°,
∵AD⊥AB,
∴∠BAD=90°,
∴∠CAE=30°,
∴∠AFE=180°−30°−75°=75°,
∴∠AEF=∠AFE,
∴△AEF是等腰三角形,
②∵∠BEG=∠DEC=30°,∠ABC=75°,
∴∠G=45°,
在Rt△AGD中,∠ADG=45°,
∴△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CDF=75°−45°=30°,
∴∠DCF=∠DFC=75°,
∴△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CED=∠EDC=30°,
∴△ECD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见详解;(2)见详解
【分析】
(1)由题意易得,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进而问题可求证;
(2)连接AG,由题意易得AB=AC,然后可知△ABF≌△ACG,则有AF=AG,进而可得∠FAG=60°,最后问题可求证.
【详解】
证明:(1)∵是等边三角形,
∴,
∵DE∥BC,
∴,
∴,
∴是等边三角形;
(2)连接AG,如图所示:
∵是等边三角形,
∴,AB=AC,
∵,,
∴△ABF≌△ACG(SAS),
∴,
∵,
∴,
∴是等边三角形,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3、证明见解析.
【分析】
延长CE交AB于F,求出∠AEC=∠AEF,∠FAE=∠CAE,根据ASA证△FAE≌△CAE,推出∠ACE=∠AF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AFC=∠B+∠ECD,代入即可.
【详解】
证明:延长CE交AB于F,
∵CE⊥AD,
∴∠AEC=∠AEF,
∵AD平分∠BAC,
∴∠FAE=∠CAE,
在△FAE和△CAE中,
∵ ,
∴△FAE≌△CAE(ASA),
∴∠ACE=∠AFC,
∵∠AFC=∠B+∠ECD,
∴∠ACE=∠B+∠E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关键是作辅助线后求出∠AFC=∠ACE.
4、见解析
【分析】
根据SAS证明△AEC与△ADB全等,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证明:在△AEC与△ADB中,
,
∴△AEC≌△ADB(SAS),
∴∠ACE=∠ABD,
∵AB=AC,
∴∠ABC=∠ACB,
∴∠OBC=∠OCB,
∴OB=O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EC≌△ADB是本题的关键.
5、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进而利用SAS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证明:,
,
即.
,
.
在和中,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是解题的关键.
6、(1)①见解析; ②,;③MF=MA+ME,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①按照要求旋转作图即可;②由旋转和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出∠AEF;再由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AMF; ③在FE上截取GF=ME,连接AG,证明△AFG ≌△AEM且△AGM为等边三角形后即可证得MF=MA+ME;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①补全图形如下图:
②∵∠CAE=∠DAC=,
∴∠BAE=30°+
∴∠FAE=2×(30°+)
∴∠AEF==60°-;
∵∠AMF=∠CAE+∠AEF=+60°-=60°,
故答案是:60°-,60°;
③MF=MA+ME.
证明:在FE上截取GF=ME,连接AG .
∵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E,
∴△ADC ≌△AEC.
∴∠CAE =∠CAD =.
∵∠BAC=30°,
∴∠EAN=30°+.
又∵点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F,
∴AB垂直平分EF.
∴AF=AE,∠FAN=∠EAN =30°+,
∴∠F=∠AEF=.
∴∠AMG =.
∵AF=AE,∠F=∠AEF, GF=ME,
∴△AFG ≌△AEM.
∴AG =AM.
又∵∠AMG=,
∴△AGM为等边三角形.
∴MA=MG.
∴MF=MG+GF=MA+ME.
(2),理由如下:
如图1所示,
∵点E与点F关于直线AB对称,
∴∠ANM=90°,NE=NF,
又∵∠NAM=30°,
∴AM=2MN,
∴AM=2NE+2EM =MF+ME,
∴MF=AM-ME;
如图2所示,
∵点E与点F关于直线AB对称,
∴∠ANM=90°,NE=NF,
∵∠NAM=30°,
∴AM=2NM,
∴AM=2MF+2NF=2MF+NE+NF=ME+MF,
∴MF=MA-ME;
综上所述:MF=MA-ME.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掌握这些是本题关键.
7、(1)2<BC<8;(2)25°
【分析】
(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
(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AC-AB<BC<AC+AB,AB=3,AC=5.
∴2<BC<8,
故答案为:2<BC<8
(2)∵∠ADC是△ABD的外角
∴∠ADC=∠B+∠BAD=140
∵∠B=∠BAD
∴∠B=
∵∠B+∠BAC+∠C=180
∴∠C=180﹣∠B﹣∠BAC
即∠C=180﹣70﹣85=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
8、(1)15,40;(2)y=x,见解析
【分析】
(1)设∠EDC=m,则∠B=∠C=n,根据∠ADE=∠AED=m+n,∠ADC=∠B+∠BAD即可列出方程,从而求解.
(2)设∠BAD=x,∠EDC=y,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ADE=∠AED=∠C+∠EDC=∠B+y,由∠ADC=∠B+∠BAD=∠ADE+∠EDC即可得∠B+x=∠B+y+y,从而求解.
【详解】
解:(1)设∠EDC=m,∠B=∠C=n,
∵∠AED=∠EDC+∠C=m+n,
又∵AD=AE,
∴∠ADE=∠AED=m+n,
则∠ADC=∠ADE+∠EDC=2m+n,
又∵∠ADC=∠B+∠BAD,
∴∠BAD=2m,
∴2m+n=n+30,解得m=15°,
∴∠EDC的度数是15°;
若∠EDC=20°,则∠BAD=2m=2×20°=40°.
故答案是:15;40;
(2)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x,
证明:设∠BAD=x,∠EDC=y,
∵AB=AC,AD=AE,
∴∠B=∠C,∠ADE=∠AED,
∵∠AED=∠C+∠EDC=∠B+y,
∴∠ADC=∠B+∠BAD=∠ADE+∠EDC,
∴∠B+x=∠B+y+y,
∴2y=x,
∴y=x.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9、
【分析】
先由旋转的性质证明再利用等边对等角证明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 把△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B=7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旋转前后的对应角相等与等边对等角”是解本题的关键.
10、
(1);
(2).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然后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计算即可得;
(2)根据垂直得出,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
(1)
解:∵,,
∴,
∵AD是角平分线,
∴,
∴;
(2)
∵,
∴,
∴,
∴.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计算等,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个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