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精练,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中,AD,有下列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于点,与交于点,若,则等于( )
A.20° B.50° C.70° D.110°
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的是( )
A.,, B.,,
C.,, D.,,
3、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4、在△ABC中,∠A=50°,∠B、∠C的平分线交于O点,则∠BOC等于( )
A.65° B.80° C.115° D.50°
5、如图,等腰△ABC中,AB=AC,点D是BC边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ÐB=ÐC B.AD⊥BC C.ÐBAD=ÐCAD D.AB=2BC
6、如图,在中,AD、AE分别是边BC上的中线与高,,CD的长为5,则的面积为( )
A.8 B.10 C.20 D.40
7、如图,在中,AD是角平分线,且,若,则的度数是( )
A.45° B.50° C.52° D.58°
8、有下列说法: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顶角互余;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A.1 B.2 C.3 D.4
9、小明把一副含有45°,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a+∠β等于( )
A.180° B.210° C.360° D.270°
10、如图,≌,和是对应角,和是对应边,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在中,,点D,E在边BC上,,若,,则CE的长为______.
2、如图,,点G分别为AD与CF的中点,若,则AC=______.
3、如图,BD,C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F,则______°.
4、如图,在Rt△ABC中,∠C=90°,两锐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点E、F分别在边BC、AC上,且都不与点C重合,若∠EPF=45°,连接EF,当AC=6,BC=8,AB=10时,则△CEF的周长为 _____.
5、如图,已知,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则添加的条件可以为___(只填写一个即可).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在中,,AD是角平分线,E是AB边上一点,连接ED,CB是的平分线,ED的延长线与CF交于点F.
(1)求证:;
(2)若,,则______度.
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与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BF.
(1)求证:;
(2)若点M,N分别是AE,BF的中点,连接CM,MN,NC.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判断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求证:.
4、如图,在中,,,点D是内一点,连接CD,过点C作且,连接AD,BE.求证:.
5、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直线AB上,且.
(1)如图1,若,,,求AB的长;
(2)如图2,若DE交BC于点F,,求证:.
6、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7、如图,△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AF⊥AD,垂足为A.求证:∠1=∠2
8、已知AMCN,点B在直线AM、CN之间,AB⊥BC于点B.
(1)如图1,请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 .
(2)如图2,∠A和∠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如图3,AE平分∠MAB,CH平分∠NCB,AE与CH交于点G,则∠AGH的度数为 .
9、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如图(1),若∠DCE=33°,则∠BCD= ,∠ACB= .
(2)如图(1),猜想∠ACB与∠DCE的大小有何特殊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2),若是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板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则∠DAB与∠CAE的数量关系为 .
10、如图,E为AB上一点,BD∥AC,AB=BD,AC=BE.求证:BC=DE.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由与,即可求得的度数,又由,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的度数.
【详解】
解:∵,
∴,
∵,
∴,
∵,
∴.
故选:C.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B
【分析】
根据三角形存在的条件去判断.
【详解】
∵,,,满足ASA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A不符合题意;
∵,,,∠A不是AB,BC的夹角,
∴可以画出多个三角形,B符合题意;
∵,,,满足SAS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C不符合题意;
∵,,,AB最大,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存在性,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A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5<AB<25,根据AB的范围判断即可.
【详解】
解:连接AB,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
15﹣10<AB<15+10,
即:5<AB<25,
∴A、B间的距离在5和25之间,
∴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5米;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4、C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求出∠ABC+∠ACB =13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BD=∠ABC,∠ECB=∠ACB,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的代换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A=50°,
∴∠ABC+∠ACB=180°-∠A=130°,
∵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
∴∠CBD=∠ABC,∠ECB=∠ACB,
∴∠BOC=180°-∠CBD-∠ECB=180°-(∠CBD+∠ECB)=180°- (∠ABC+∠ACB)=180°- ×130°=11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的代换是解题关键.
5、D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判断.
【详解】
解:∵AB=AC,点D是BC边中点,
∴ÐB=ÐC,AD⊥BC,ÐBAD=ÐCAD,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得出CB的长为10,再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AD是边BC上的中线,CD的长为5,
∴CB=2CD=10,
的面积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面积公式,解题关键是明确中线的性质求出底边长.
7、A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CA,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C和∠B即可.
【详解】
解:∵AD是角平分线,,
∴∠DCA==30°,
∵AD=AC,
∴∠C=(180°-∠DCA)÷2=75°,
∴∠B=180°-∠BAC-∠C=180°-60°-75°=4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8、B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法正确;
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底角互余,原说法错误;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在它的对称轴上,原说法错误;
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说法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B
【分析】
已知,得到,根据外角性质,得到,,再将两式相加,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详解】
解:如图所示,
∵,
∴,
∵,,
∴,
∵,,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0、D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解:∵≌,和是对应角,和是对应边,
∴,,
∴,
∴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
1、5
【分析】
由题意易得,然后可证,则有,进而问题可求解.
【详解】
解:∵,
∴,
∵,
∴(ASA),
∴,
∵,,
∴,
∴;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4
【分析】
根据SAS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由,得,推出,都是等腰三角形,故得,设,则,,,列出等量关系式解出,即可得出.
【详解】
∵点G分别为AD与CF的中点,
∴,,,
∴,
∴,,
∵,,
∴,
∴,都是等腰三角形,
∴,
设,则,,,
∴,
解得:,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找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3、120
【分析】
等边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合一,有,,由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
∵BD,C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
∴
又∵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4、4
【分析】
根据题意过点P作PM⊥BC于M,PN⊥AC于N,PK⊥AB于K,在EB上取一点J,使得MJ=FN,连接PJ,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EF=EM+EN,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如图,过点P作PM⊥BC于M,PN⊥AC于N,PK⊥AB于K,在EB上取一点J,使得MJ=FN,连接PJ.
∵BP平分∠BC,PA平分∠CAB,PM⊥BC,PN⊥AC,PK⊥AB,
∴PM=PK,PK=PN,
∴PM=PN,
∵∠C=∠PMC=∠PNC=90°,
∴四边形PMCN是矩形,
∴四边形PMCN是正方形,
∴CM=PM,
∴∠MPN=90°,
在△PMJ和△PNF中,
,
∴△PMJ≌△PNF(SAS),
∴∠MPJ=∠FPN,PJ=PF,
∴∠JPF=∠MPN=90°,
∵∠EPF=45°,
∴∠EPF=∠EPJ=45°,
在△PEF和△PEJ中,
,
∴△PEF≌△PEJ(SAS),
∴EF=EJ,
∴EF=EM+FN,
∴△CEF的周长=CE+EF+CF=CE+EM+CF+FN=2EM=2PM,
∵S△ABC=•BC•AC=(AC+BC+AB)•PM,
∴PM=2,
∴△ECF的周长为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
5、或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由题意,,
根据,可以添加,使得,
根据,可以添加,使得.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见解析,(2)46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得到∠B=∠ACB=∠BCF,由AD是角平分线,得到BD=CD,证△BDE≌△CDF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DF=DA,根据求得∠DAB,进而求出∠B的度数即可.
【详解】
(1)证明:∵,
∴∠B=∠ACB,
∵CB是的平分线,
∴∠ACB=∠BCF,
∴∠B=∠BCF,
∵AD是角平分线,AB=AC,
∴BD=CD,
∵∠BDE=∠CDF,
∴△BDE≌△CDF(AAS);
∴;
(2)∵△BDE≌△CDF;
∴ED=FD,
∵,
∴ED=AD,
∵,
∴,
∴,
∴∠B=∠ACB=∠BCF=23°,
∴,
故答案为:4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
2、
(1)证明见解析;
(2)①补全图形见解析;②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见解析.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结合题意易得出.即可利用“SAS”证明,即得出;
(2)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再由题意点M,N分别是AE,BF的中点,即得出.即可利用“SAS”证明,得出结论,.最后根据,即得出,即可判定是等边三角形.
(1)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和中,
∴,
∴,
∴.
(2)
①画图如下:
②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如下:∵,
∴,.
∵点M,N分别是AE,BF的中点,
∴,
在和中,
∵,
∴,
∴,,
∴,即,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中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
先证明,得到,,再证明,即可得解;
【详解】
由题可得,在和中,
,
∴,
∴,,
又∵,
∴,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4、证明见解析.
【分析】
先根据角的和差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
【详解】
证明:,
,
,
,
,
在和中,,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5、(1)5;(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推出∠ADE=∠BEC,根据AAS证△AED≌△CEB,推出AE=BC,BE=AD,代入求出即可;
(2)推出∠A=∠EBC,∠AED=∠BCE,根据AAS证△AED≌△BCE,推出AD=BE,AE=BC,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解:∵∠DEC=∠A=90°,
∴∠ADE+∠AED=90°,∠AED+∠BEC=90°,
∴∠ADE=∠BEC,
∵,∠A=90°,
∴∠B+∠A=180°,
∴∠B=∠A=90°,
在△AED和△CEB中
,
∴△AED≌△BCE(AAS),
∴AE=BC=3,BE=AD=2,
∴AB=AE+BE=2+3=5.
(2)证明:∵,
∴∠A=∠EBC,
∵∠DFC=∠AEC,
∠DFC=∠BCE+∠DEC,∠AEC=∠AED+∠DEC,
∴∠AED=∠BCE,
在△AED和△BCE中
,
∴△AED≌△BCE(AAS),
∴AD=BE,AE=BC,
∵BC=AE=AB+BE=AB+AD,
即AB+AD=B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运用,掌握“利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6、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运用“角角边”证明△AEB≌△CFD即可.
【详解】
证明:∵,
∴,
在△AEB和△CFD中,
∴△AEB≌△CF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7、见详解.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合一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性质得出AD⊥BC,∠B=∠C,根据AF⊥AD,利用在同一平面内垂直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出AF∥BC,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1=∠B,∠2=∠C即可.
【详解】
证明:∵△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
∴AD⊥BC,∠B=∠C,
∵AF⊥AD,
∴AF∥BC,
∴∠1=∠B,∠2=∠C,
∴∠1=∠2.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8、(1)∠A+∠C=90°;(2)∠C﹣∠A=90°,见解析;(3)45°
【分析】
(1)过点B作BE∥AM,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
(2)过点B作BE∥AM,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
(3)利用(2)的结论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1)过点B作BE∥AM,如图,
∵BE∥AM,
∴∠A=∠ABE,
∵BE∥AM,AM∥CN,
∴BE∥CN,
∴∠C=∠CBE,
∵AB⊥BC,
∴∠ABC=90°,
∴∠A+∠C=∠ABE+∠CBE=∠ABC=90°.
故答案为:∠A+∠C=90°;
(2)∠A和∠C满足:∠C﹣∠A=90°.理由:
过点B作BE∥AM,如图,
∵BE∥AM,
∴∠A=∠ABE,
∵BE∥AM,AM∥CN,
∴BE∥CN,
∴∠C+∠CBE=180°,
∴∠CBE=180°﹣∠C,
∵AB⊥BC,
∴∠ABC=90°,
∴∠ABE+∠CBE=90°,
∴∠A+180°﹣∠C=90°,
∴∠C﹣∠A=90°;
(3)设CH与AB交于点F,如图,
∵AE平分∠MAB,
∴∠GAF=∠MAB,
∵CH平分∠NCB,
∴∠BCF=∠BCN,
∵∠B=90°,
∴∠BFC=90°﹣∠BCF,
∵∠AFG=∠BFC,
∴∠AFG=90°﹣∠BCF.
∵∠AGH=∠GAF+∠AFG,
∴∠AGH=∠MAB+90°﹣∠BCN=90°﹣(∠BCN﹣∠MAB).
由(2)知:∠BCN﹣∠MAB=90°,
∴∠AGH=90°﹣45°=45°.
故答案为:45°.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由题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9、(1)57°,147°;(2)∠ACB=180°-∠DCE,理由见解析;(3)∠DAB+∠CAE=120°
【分析】
(1)根据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
(2)利用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
(3)利用特殊三角板的性质,角的和差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由题意,
;
;
故答案为:57°,147°.
(2)∠ACB=180°-∠DCE,
理由如下:
∵ ∠ACE=90°-∠DCE,∠BCD=90°-∠DCE,
∴ ∠ACB=∠ACE+∠DCE+∠BCD
=90°-∠DCE+∠DCE+90°-∠DCE
=180°-∠DCE.
(3)结论:∠DAB+∠CAE=120°.
理由如下:
∵∠DAB+∠CAE=∠DAE+∠CAE+∠BAC+∠CAE=∠DAC+∠EAB,
又∵∠DAC=∠EAB=60°,
∴∠DAB+∠CAE=60°+60°=120°.
故答案为:∠DAB+∠CAE=120°.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0、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
证明:∵,
∴.
在和中,
,
∴,
∴.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AB=AC,点D,如图,点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角形与下图全等的三角形是,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