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阅读,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第一步•必备知识梳理,第二步•一轮学情诊断,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第四步•应考素养演练,命题分析,思维解构第1题,第2题,思维解构,防范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题试做]一、(2021·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答案 C解析 C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不是说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说诗人自己不如飞鸟自在。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 本诗前两联写出山及途中所见所感,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表达对山中隐居生活的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写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他要出山,为百姓呐喊。
二、(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第一组 高考真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 B解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理解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来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第二组 创新角度1.在送别朋友之际,诗人的感情很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有离别的伤感。既包括对兵荒马乱的时局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的伤感,从首联的“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可以看出;也包含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从“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可以看出。②有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是通过设想离开之后各自所处之地的环境“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表现出来的。③有对先贤的仰慕和对得到有识之士赏识的渴望,通过结尾的“试觅姓庞人”可以看出。
2.有人说,“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与《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同意?说说你的看法。附:春日忆李白 杜 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答案同意。①这两联都写了各自所在之地相距遥远,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②都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语言质朴,表达含蓄,余韵悠长。
[考情解码]1.文本选材(1)立足优秀经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暗合时代主题和主流思想价值。如激励青少年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接棒祖国发展、倡导劳动光荣等,2021年全国Ⅰ卷首次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从体裁内容看,全国卷命题多选用唐宋古体诗和律诗,内容上多是酬赠诗。值得注意的是,多年隐迹的宋词出现在2021年全国Ⅰ卷中。(3)注重关联教材。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又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古代诗歌阅读《示儿子》,让考生自然联想起语文教材中陆游另一首诗《示儿》。
任务一 优化阅读步骤,准确解读诗歌
二轮复习应优化阅读步骤,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1)能够迅速弄懂诗歌所涉时、地、人、事、景、物,明白表层意思,尽可能翻译出诗歌大意;(2)能够领会深层意思,弄清楚诗歌写的内容(包括人物)、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3)能够借题解诗,聚焦诗中的关键词句,熟练应对各类题型。
易错点 轻视揣摩品读,难以读懂诗歌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最大障碍在于读不懂诗歌内容,把握不住诗意和情感倾向,文本理解支离破碎,没有形成准确的整体理解,答题盲目,答案组织不到位,且有不少考生不善于利用诗歌文本和试题选项准确解读诗歌。
[典题再练](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即慧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读题审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突破诗歌阅读障碍的三条路径
快速判断选项正误的技巧
答案 1.B2.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作铺垫。
[防范对练](2021·山东滨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答案 C解析 C项 ,“动静结合”错,写的都是动景。
2.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诗人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不贪图荣华富贵。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②诗人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能强饭”写出诗人祝愿项判官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翘”写出诗人祝愿项判官能够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仕途顺利。
任务二 理解题——分析到位,夯实基本题型
理解诗句含意、把握诗中形象、领悟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基本题型,也是近年全国卷的高频考点。从答题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考生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分析思想感情要切合文本内容,防止固化思维;(2)能够结合全诗准确解读诗句含意;(3)理解诗歌的形象防止丢失要点、架空分析。
易错点1 情感概括要点不全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理解诗歌的主要考查点。高考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答题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概括思想感情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典题再练](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读题审题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精准抢分三策略防止情感概括不全(1)切分层次。即对所给诗歌或诗句进行层次切分。如,整首诗可分几层意思,一联(两句)可能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多方联系。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3)注意双向。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如“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用典抒情的句子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答案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防范对练](2021·山东淄博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逢故人韦 庄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鹧鸪啼。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①怀土莫凄凄。注①仲宣,是东汉王粲的字,他曾作《登楼赋》表达身在异乡思念故土之情。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借杜鹃花开、鹧鸪啼鸣的江景,衬托诗人与故人重逢的喜悦之情。②“来时”一句写诗人向朋友询问家乡人的情况,表达诗人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感。③“别后”一句借烟波浩渺、难辨方向,表达了诗人对前途难测、命运难料的感叹。④借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反用其意,劝慰朋友和自己虽身在异乡,但不要过于悲凄,表达了旷达乐观的心情。
易错点2 人物形象理解偏颇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考生容易犯梳理偏颇和概括不准确两方面的错误。“理解偏颇”,即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有偏差,对形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联系诗歌内容或者分析不到位等,从而导致人物形象概括题“概括不准确”或要点不全。
[典题再练](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 笋 陆 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读题审题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1.分析人物形象四角度
2.理解形象意义两方面
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防范对练](2021·海南海口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张旭①(节选) 李 颀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②。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③。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注①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②太湖精:张旭生长于吴县,故时人称其为“太湖精”。相传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创作状态近于疯狂。③丹经:道书。张旭身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5~10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对居住环境的描写:住的是不能遮蔽风雨的屋舍,庭院和内堂都长满了野草,虽一片荒芜,但不以为意。②在一问一答中概述身世:诗人明知友人住处荒凉颓败而故意发问,友人的回答看似解嘲,实则隐含身世,表现出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③借日常行为表现: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道书,行为放诞,表现了人物心胸淡泊、及时行乐,对富贵名利无所谋求的特点。
易错点3 意境特征概括欠准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分析意境关键在于对意象(景象)进行分析。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要善于把握景物基调,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由此概括意境特征。意境体现了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其特征也要从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方面来概括。
[典题再练](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 村 事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读题审题“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精准抢分概括分析意境“三步骤”
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防范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 鸪 天陆 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答案 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墟里烟”都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的居住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任务三 赏析题——明确角度,注重分析效果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考查的热点,此类题分值高,答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的重点。(1)提升对诗歌中运用的某一种表达技巧进行深层赏析的能力;(2)能够准确判断并分析诗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技巧;(3)提升“炼字”“赏句”和语言风格赏析题目的应对能力;(4)熟知各类方法技巧,准确而恰当地使用术语,提升答案语言的有效度。
易错点1 分析表达技巧混乱无序部分考生对“表达技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分不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面对此类题目,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想起什么答什么。导致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全面,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术语不准确,判断修辞手法不准确,概括情景关系不准确,分析原因不具体等。
[典题再练](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 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读题审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精准抢分赏析表达技巧三大要领1.依据内容特征多角度判断分析对于判断手法技巧而言,最关键的是读懂诗句内容,依据内容去判断,这是答好题目的前提条件。
2.重点关注结尾的表达技巧
3.结合位置赏析效果答出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既要结合内容、情感,又要联系技巧本身的效果和所处位置。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琴 歌李 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①广陵客:指琴师。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②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诗与此诗的七、八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并简要分析两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①两者都通过听者“无言”的反应侧面烘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②两者都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宁静去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
易错点2 炼字题答不出内涵和效果赏析诗歌中的字词,部分考生仅能答出表层意思,不知道怎样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类题目一是要联系字(词)的具体语境,不可孤立地分析这个字(词)的意思;二是要关注不同的角度,即从字(词)的含义、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来分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作用(效果)。
读题审题“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精准抢分五角度答好炼字题
思维解构解答本题,首先表明观点,答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 示例 ①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②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2021·福建莆田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陆 游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①,且复相扶醉夕阳。注①作者自注:苏子美诗云,“吁嗟四海窄”。尾联使用了两个“醉”,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
答案 第一个“醉”指醉酒,第二个“醉”指陶醉。醉酒后看辽阔的天下,乡亲们相亲相爱一起陶醉在夕阳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易错点3 炼句题抓不住赏析点赏析诗歌中的句子,不是简单地解释句子含意,更不是句子翻译,而是要针对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作出深层揭示,以体验并发掘出古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和艺术美。部分考生由于缺乏艺术敏感性,鉴赏能力不扎实,导致在赏析时抓不准赏析点。
[典题再练](2020·贵州贵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花赠张十一署(节选) 韩 愈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读题审题本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两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精准抢分炼句题答题四要领(1)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艺术魅力。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的表现对象和句子内涵,结合全诗体会其在表达上的匠心。(2)多角度判断艺术技巧。注意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子与全诗(词)结构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句子的精妙之处。有时还需要从用词特点(叠词等)、句式特点、语法特点(词类活用等)等角度去赏析。
(3)情感分析要准确。“炼句”体现的情感一定是诗歌表达的情感之一,但“炼句”表达的情感不一定就是诗歌表达的全部情感,所以表述句子表达的情感时,要分析句子的情感而不是分析诗歌表达的全部情感。(4)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考生要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效果,要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的深层内涵,切忌架空分析。
答案 ①用词生动形象。“揉”“练”“翻”等动词,写出李花经风雨磨砺,愈显生机勃勃、洁白繁茂的特点。②修辞手法使用精当。白雪羞与李花相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李花的洁白;繁密的花林像波涛一样在空中翻腾涌动,无边无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李花带给人的视觉震撼。③联想想象丰富。由花想到雪,由花林想到波涛,写出洁白的李花成片盛开的雄奇景象。
(2021·河南模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裴侍御归上都①张 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①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性。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易错点4 赏析语言风格不得要领语言风格向来是诗歌鉴赏的难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诗歌,甚至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各种术语及内涵相互交融。考生很容易分析粗疏,胡乱拼凑。
[典题再练](202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读题审题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赏析语言风格两步走第一步,判断语言风格。这就需要牢记语言风格的相关知识:(1)派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等。(2)诗歌的语言特点:平实、瑰丽、清新、豪迈、明快、含蓄、淡雅、沉郁等。
(3)诗人的语言特点:白居易的平实通俗、温庭筠的瑰丽秾艳、陶渊明的朴素平易、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绮丽精工、王维的清新淡雅、杜甫的沉郁顿挫等。(4)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的缠绵婉转、田园诗的恬淡宁静、山水诗的清新优美、边塞诗的慷慨悲凉、讽喻诗的沉郁激愤、咏史诗的雄浑壮阔等。
第二步,分析语言风格。(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从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秾艳的色彩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而素净的色彩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③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如诗歌中纯用白描,不饰雕琢,则往往体现出清淡自然的诗风。(3)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析语言风格。不同的意象会体现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应是明丽清新的。
答案 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2021·福建三明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①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意境沉雄悲壮,前两联出句取景开阔,对句苍凉悲壮;②情感深沉蕴藉,诗人处境窘迫,心系国家安危,感情深沉;③行文起伏顿挫,诗人的漂泊之感、遭际之难、岁月之思和家国之忧非喷薄而出,乃曲折而至。
一、(2021·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选诗关键词 唐诗 羁旅行役 向往田园 济世情怀将入关行次湘阴曹 松背顾秦城①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神鸦乱噪黄陵②近,候雁斜沈梦泽空。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注①秦城:地名,位于湘水之南。②黄陵:指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秦城、湘东到达湘阴的行程,照应诗歌的题目。B.诗歌的第二句“图书作伴”暗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与末句“文闱”相呼应。C.颔联的“空”字含义丰富,既指梦泽之地寥落空旷,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D.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 C解析 C项,“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理解错误。“候雁斜沈梦泽空”是说自己如同这候雁一样滞留在寥落空旷的梦泽之地,是多么渺小;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从后面的“争奈文闱有至公”可看出,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并无“自己济世理想落空”之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①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神鸦乱噪”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以“梦泽”的空旷反衬诗人的渺小,表现出诗人的孤寂。②后两联写诗人看到平民百姓的渔樵生活,内心又变得安定平静,并心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想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又坚定了自己参加科考、出仕为官的想法。
二、(2021·山东淄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选诗关键词 唐诗 相思之苦 建功立业 报国之志寄 远杜 牧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注①凌烟阁: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情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答案 C解析 C项,“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情景”理解有误。“道傍车马起尘埃”只是描写过往车马带起的尘埃,表达思妇对征人的盼归之情。
4.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①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邈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感。②尾联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
三、(2021·山东日照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选诗关键词 唐诗 优美自然 融情于景 虚实结合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霏霏雪花时散时凝,落在竹树上,不时发出声响,视听结合,描绘出雪落春山的场景。B.春雪到来,岭梅重新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又凝结成冰,新奇的山景令诗人欣喜。C.“鹿儿”“吟僧”写出诗人情趣的高雅,诗人身处严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怡。D.诗歌描摹春景,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雪”,语言清新优美、质朴明畅。
答案 B解析 B项,“岭梅重新开放”理解有误。“岭梅谢后重妆蕊”意思是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写出了春雪缀满枝头,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图解技法,•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图解技法,•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案一整体阅读指导,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5,典例6,典例7,典例8,典例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