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专项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锐角的2倍是钝角 B.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2、点P是直线外一点,为直线上三点,,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 )
A.2cm B.小于2cm C.不大于2cm D.4cm
3、如图所示,直线l1l2,∠1和∠2分别为直线l3与直线l1和l2相交所成角.如果∠1=52°,那么∠2=( )
A.138° B.128° C.52° D.152°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若 ,则 a∥c”时,首先应假设( )
A.a∥b B.b∥c C.a 与 c 相交 D.a 与 b
5、如图,将矩形纸条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D′E与BF交于点G.已知∠BGD′=26°,则∠α的度数是( )
A.77° B.64° C.26° D.87°
6、如图,直尺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且平分直角,它的对边恰巧经过60°角的顶点.则∠1的大小是( )
A.30° B.45° C.60° D.75°
7、一副三角板摆放如图所示,斜边FD与直角边AC相交于点E,点D在直角边BC上,且FDAB,∠B=30°,则∠ADB的度数是( )
A.95° B.105° C.115° D.125°
8、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9、如图,AB∥EF,则∠A,∠C,∠D,∠E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A.∠A+∠C+∠D+∠E=360° B.∠A+∠D=∠C+∠E
C.∠A﹣∠C+∠D+∠E=180° D.∠E﹣∠C+∠D﹣∠A=90°
10、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 )
A.相等 B.互补 C.互余 D.相等或互补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正确的是__.(填写序号)
2、如图,A、B、C为直线l上的点,D为直线l外一点,若,则的度数为______.
3、如图,AB∥CD∥EF,若∠ABC=125°,∠CEF=105°,则∠BCE的度数为 _____.
4、如图,已知直线l1∥l2,∠A=125°,∠B=85°,且∠1比∠2大4°,那么∠1=______.
5、如图,从人行横道线上的点P处过马路,下列线路中最短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①过点Q作QD⊥AB,垂足为点D;
②过点P作PE⊥AB,垂足为点E;
③过点Q作QF⊥AC,垂足为点F;
④连P,Q两点;
⑤P,Q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⑥点Q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⑦点Q到直线AC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⑧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2、下列语句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余三个都是正确的:
①直线EF经过点C; ②点A在直线l外;
③直线AB的长为5 cm; ④两条线段m和n相交于点P.
(1)错误的语句为________(填序号).
(2)按其余三个正确的语句,画出图形.
3、如图,在8×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点M是∠ABC内部的一点,点A、B、C、D、M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过点M画BC的平行线MN交AB于点N;
(2)过点D画BC的垂线DE,交AB于点E;
(3)点E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
(1)若,求∠BOD的度数;
(2)若,求∠DOE的度数.
5、如图直线,直线与分别和交于点交直线b于点C.
(1)若,直接写出 ;
(2)若,则点B到直线的距离是 ;
(3)在图中直接画出并求出点A到直线的距离.
6、请把下列证明过程及理由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7、如图,已知AEBF,AC⊥AE,BD⊥BF,AC与BD平行吗?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理由或数学式).
解:∵AEBF,
∴∠EAB= .( )
∵AC⊥AE,BD⊥BF,
∴∠EAC=90°,∠FBD=90°.
∴∠EAC=∠FBD( )
∴∠EAB﹣ =∠FBG﹣ ,
即∠1=∠2.
∴ ( ).
8、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利用格点和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
(1)过点C画AD的平行线CE;
(2)过点B画CD的垂线,垂足为F.
9、如图1所示,MN//PQ,∠ABC与MN,PQ分别交于A、C两点
(1)若∠MAB=∠QCB=20°,则B的度数为 度.
(2)在图1分别作∠NAB与∠PCB的平分线,且两条角平分线交于点F.
①依题意在图1中补全图形;
②若∠ABC=n°,求∠AFC的度数(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2所示,直线AE,CD相交于D点,且满足∠BAM=m∠MAE, ∠BCP=m∠DCP,试探究∠CDA与∠ABC的数量关系
10、完成下列证明:已知,,垂足分别为、,且,求证.
证明:,(已知),
( )
( )
( )
又(已知)
( )
(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根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线段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以及中点的性质,即可得到正确结论.
【详解】
解:A.锐角的2倍不一定是钝角,例如:锐角20°的2倍是40°是锐角,故不符合题意;
B.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
C.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不符合题意;
D.当点C在线段AB上,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线段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以及中点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性质.
2、C
【分析】
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进行解答.
【详解】
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且,
∴点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1=∠3=52°.再由∠2与∠3是邻补角,得∠2=180°﹣∠3=128°.
【详解】
解:如图.
∵l1//l2,
∴∠1=∠3=52°.
∵∠2与∠3是邻补角,
∴∠2=180°﹣∠3=180°﹣52°=128°.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
用反证法解题时,要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假设a与c不平行(或a与c相交).
【详解】
解:原命题“在同一平面内,若a⊥b,c⊥b,则a∥c”,
用反证法时应假设结论不成立,
即假设a与c不平行(或a与c相交).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反证法证明的步骤:(1)假设原命题结论不成立;(2)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3)原命题正确.
5、A
【分析】
本题首先根据∠BGD′=26°,可以得出∠AEG=∠BGD′=26°,由折叠可知∠α=∠FED,由此即可求出∠α=77°.
【详解】
解:由图可知: AD∥BC
∴∠AEG=∠BGD′=26°,
即:∠GED=154°,
由折叠可知: ∠α=∠FED,
∴∠α==77°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根据平行得性质进行角度的转化.
6、D
【分析】
由AC平分∠BAD,∠BAD=90°,得到∠BAC=45°,再由BD∥AC,得到∠ABD=∠BAC=45°,∠1+∠CBD=180°,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AC平分∠BAD,∠BAD=90°,
∴∠BAC=45°
∵BD∥AC,
∴∠ABD=∠BAC=45°,∠1+∠CBD=180°,
∵∠CBD=∠ABD+∠ABC=45°+60°=105°,
∴∠1=7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7、B
【分析】
由题意可知∠ADF=45°,则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BDF=180°,求得∠BDF=150°,从而可求∠ADB的度数.
【详解】
解:由题意得∠ADF=45°,
∵,∠B=30°,
∴∠B+∠BDF=180°,
∴∠BDF=180°﹣∠B=150°,
∴∠ADB=∠BDF﹣∠ADF=105°.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B
【分析】
同位角就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线的两条直线的同侧位置的角.
【详解】
根据同位角的定义可知②中的∠1与∠2是同位角;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的判断,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9、C
【分析】
如图,过点C作CG∥AB,过点D作DH∥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CG,∠EDH=180°﹣∠E,根据AB∥EF可得CG∥D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H=∠DCG,进而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答案.
【详解】
如图,过点C作CG∥AB,过点D作DH∥EF,
∴∠A=∠ACG,∠EDH=180°﹣∠E,
∵AB∥EF,
∴CG∥DH,
∴∠CDH=∠DCG,
∴∠ACD=∠ACG+∠CDH=∠A+∠CDE﹣(180°﹣∠E),
∴∠A﹣∠ACD+∠CDE+∠E=18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10、D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详解】
如图,当AE∥BD时,∠EAB与∠DBC符合题意,
∴∠EAB=∠DBC;
如图,当AE∥BD时,∠EAF与∠DBC符合题意,
∵∠EAB+∠EAF=180°,∠EAB=∠DBC,
∴∠DBC +∠EAF=18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灵活运用属性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①②④
【分析】
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如果ab,a⊥c,那么b⊥c,正确;
②如果ba,ca,那么bc,正确;
③如果b⊥a,c⊥a,那么bc,错误;
④如果b⊥a,c⊥a,那么bc,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
本题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60°度
【分析】
由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可得答案.
【详解】
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的定义,掌握“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是解本题的关键.
3、50°
【分析】
由AB∥CD∥EF,得到∠BCD=∠ABC=125°,∠CEF+∠ECD=180°,则∠ECD=180°-∠CEF=75°,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AB∥CD∥EF,
∴∠BCD=∠ABC=125°,∠CEF+∠ECD=180°,
∴∠ECD=180°-∠CEF=75°,
∴∠BCE=∠BCD-∠ECD=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知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
【分析】
延长AB,交两平行线与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领补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延长AB,交两平行线与C、D,
∵直线l1∥l2,∠A=125°,∠B=85°,
∴,,,
∴,
∴,
又∵∠1比∠2大4°,
∴,
∴,
∴;
故答案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PC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从人行横道线上的点P处过马路,线路最短的是PC,
故答案为:P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三、解答题
1、①②③④作图见解析;⑤PQ;⑥QD;⑦QF;⑧PE
【分析】
由题意①②③④根据题目要求即可作出图示,⑤⑥⑦⑧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①②③④作图如图所示;
⑤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即可得出P,Q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PQ的长度;
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出点Q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QD的长度;
⑦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出点Q到直线AC的距离是线段QF的长度;
⑧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PE的长度.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作图和两点之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与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③;(2)见解析
【分析】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2)根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即可求解.
【详解】
解:(1)①直线EF经过点C,故本说法正确;
②点A在直线l外,故本说法正确;
③因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所以长度无法测量,故本说法错误;
④两条线段m和n相交于点P,故本说法正确;
所以错误的语句为③;
(2)图形如图所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3、(1)见解析;(2)见解析;(3)DE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同位角相同,两直线平行,进行作图即可;
(2)根据垂线的定义作图即可;
(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图所示,点N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
(3)由题意可知:点E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DE的长度,
故答案为:D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作垂线,画平行线,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4、(1)20°;(2)60°
【分析】
(1)先求出∠AOF=14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C=70°,再由垂线的定义得到∠AOB=90°,则∠BOD=180°-∠AOB-∠AOC=20°;
(2)先求出∠AOE=60°,从而得到∠AOF=12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OC =60°,则∠COE=∠AOE+∠AOC=120°,∠DOE=180°-∠COE=60°.
【详解】
解:(1)∵∠AOE=40°,
∴∠AOF=180°-∠AOE=140°,
∵OC平分∠AOF,
∴∠AOC=∠AOF=70°,
∵OA⊥OB,
∴∠AOB=90°,
∴∠BOD=180°-∠AOB-∠AOC=20°;
(2)∵∠BOE=30°,OA⊥OB,
∴∠AOE=60°,
∴∠AOF=180°-∠AOE=120°,
∵OC平分∠AOF,
∴∠AOC=∠AOF=60°,
∴∠COE=∠AOE+∠AOC=60°+60°=120°,
∴∠DOE=180°-∠COE=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中角度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
5、(1);(2)4;(3)作图见详解;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垂直的性质即可得;
(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线段,由此即可得出结果;
(3)过点A作,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度,利用三角形等面积法即可得出.
【详解】
解:(1)∵,
∴,
∵,,
∴,
故答案为:;
(2)∵,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线段,
故答案为:4;
(3)如图所示:过点A作,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度,
∵,
∴为直角三角形,
∴SΔABC=12×AC×AB=12×BC×AD,
即,
解得:,
∴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熟练掌握等面积法求距离是解题关键.
6、∠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D;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CAD;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根据AD∥BC,可得∠3=∠CAD,从而得到∠4=∠CAD,再由∠1=∠2,可得∠BAF=∠CAD.从而得到∠4=∠BAF.即可求证.
【详解】
证明:∵AD∥BC(已知),
∴∠3=∠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已知),
∴∠4=∠CAD(等量代换).
∵∠1=∠2(已知),
∴∠1+∠CAF=∠2+∠CAF(等式的性质).
即∠BAF=∠CAD.
∴∠4=∠BAF.(等量代换).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7、∠FB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EAC;∠FBD;AC;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EAB=∠FBD+∠2,再证∠1=∠2,然后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AE∥BF,
∴∠EAB=∠FB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AE,BD⊥BF,
∴∠EAC=90°,∠FBD=90°.
∴∠EAC=∠FBD(等量代换),
∴∠EAB﹣∠EAC=∠FBG﹣∠FBD,
即∠1=∠2.
∴AC∥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FB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AEC,∠FBD;AC,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得:AD是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
所以在点C右上方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AD平行,
如图,直线CE即为所求作.
(2)根据题意得:CD是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
所以在点B右下方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CD垂直,
如图,直线BF即为所求作.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和垂线,熟练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
9、(1)40;(2)①见解析;②;(3)m∠CDA+∠ABC=180°
【分析】
(1)作MN、PQ的平行线HG,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
(2)①根据题意作图即可,②过F作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
(3)延长AE交PQ于点G,设∠MAE=x°,∠DCP=y°,知∠BAM=m∠MAE=mx°,∠BCP=m∠DCP=my°,∠BCQ=180°−my°,根据(1)中所得结论知∠ABC=mx°+180°−my°,即y°−x°= ,由MNPQ知∠MAE=∠DGP=x°,根据∠CDA=∠DCP−∠DGC可得答案.
【详解】
解:(1)作 ,
∵MN//PQ,
∴,
∴ ,
∴ ;
(2)①如图所示,
②过点F作 ,
∴ ,
∴ ,
∵ ,
∴ ,
∵
∴ ,
∴ ,
∵ ,
∴ ;
(3)延长AE交PQ于点G,
设∠MAE=x°,∠DCP=y°,则∠BAM=m∠MAE=mx°,∠BCP=m∠DCP=my°,
∴∠BCQ=180°−my°,
由(1)知,∠ABC=mx°+180°−my°,
∴y°−x°=,
∵MNPQ,
∴∠MAE=∠DGP=x°,
则∠CDA=∠DCP−∠DGC
=y°−x°
=,
即m∠CDA+∠ABC=1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
10、见详解
【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直接进行求解.
【详解】
证明:,(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已知)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AB∥CD,直线AB,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AB,如图,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