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课时 认识透镜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4.光的折射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2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具准备】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师用一个放大镜从近到逐渐远离.我们仔细透过它观察书本上的图片,我们会发现它既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呢?
【进行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有关凸透镜一些概念.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师我们根据以上的现象,放大镜离书本逐渐变远时,看到的像会逐渐发生变化,猜想一下,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是什么?
生: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与透镜的大小有关等.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我们鼓掌表示鼓励.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我们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生1: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到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生2: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 m以外,找亮点,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1.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2.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注意:此操作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得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与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
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
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将数据记录成表.
5.当蜡烛移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上不能成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填入表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个物距范围内要取两组以上的物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学生们认真做实验,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总结.
生1: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如图甲)
生2: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如图乙)
生3: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如图丙)
生4: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
生5: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丁)
生6: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生7: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不到.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进行讲解:
(2)“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主光轴上有两个分界点,第一个是焦点,第二个是2倍焦距点.以焦点为界,物在焦点外成实像,物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以2倍焦距点为界,物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2倍焦距点以内(焦点到2倍焦距点间)成放大的实像.
(3)“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减小,所成像变大,像距也跟着变大.反之,随着物距增大,所成像变小,像距也跟着变小.
(4)“物、像位置相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在2倍焦距外,成像在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当物在焦点至2倍焦距之间,成像在2倍焦距以外.
师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比物距大.
生2: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比像距大.
生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分析了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归纳:1.当u>v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师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能说出它们的原理吗?
生1: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2: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生3: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课堂演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教师结束语】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照相机的原理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的原理
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的原理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1.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是否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2.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动态规律:“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这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
教科版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 能量的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 能量的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巩固复习,新课引入,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四 电磁铁及其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四 电磁铁及其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