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新高考专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新高考专用)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新高考专用)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新高考专用)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新高考专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因茶有益思助禅之效,寺院之中大有嗜茶之僧。唐开元之后,寺院普遍饮茶,并设有专门掌管茶事的“茶头”。至中晚唐时,福州长乐百丈怀海禅师整顿和建立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详细规定了禅门饮茶的制度,把饮茶、信仰、生活、品位、嗜好连成一个共生循环的生态模式,饮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必不可少的部分。
    唐代文人雅士多喜游佛寺,茶成为僧俗交往的媒介,在煎茶品茗间玄谈悟道成了一种常态。除了可煮作茶粥食用,在茶水中增添盐、姜等调料在唐中期以前甚为流行。陆羽的《茶经》中对此也有记载,但陆羽对此种原始、粗放的饮茶方式极为不满,称其为“沟渠间弃水”。陆羽系统地改进了烹茶之法,使得烹茶更加精细,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唐代名茶尽出自长江流域,以春茶为贵,每至出春茶时节,长江流域的文人墨客以当地新茶封缄之后寄赠亲友,或派专人或由驿递送达对方。对方收到新茶后,往往酬之茶诗。若交情特别深厚的朋友,还会“乞茶”“索茶”。这种风雅的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旨趣。
    除了寄茶分甘,名士往来常常举办茶宴、茶会。除了赋诗联句,茶会上有时会通过击鼓传花方式营造氛围,行“传花饮”之法。安史之乱后,士子文人纷纷渡江避难,湖州、常州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官方也开始在这两州举办茶会。茶会除了给两州人才提供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斗新”提升了长江下游茶叶的品质。
    (摘编自刘礼堂《唐代长江流域饮茶习俗及其特点》,有删改》
    材料二: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做研究所研究员蒋文中老师,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多年来坚持对中国茶文化研究,曾荣获“中国陆羽奖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称号。《光明日报》记者就“茶文化”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源于自然的茶可谓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馈赠。请问您怎样从“茶”字的历史演绎来解释其中蕴涵的生态理念?
    蒋文中:从“茶”字演化形成看,历史上称谓和写法较复杂。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有荼、槚、桡、蔎、茗、荈、葭等。至唐代及至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荼”字才被划掉一横成为“茶”字。“茶”字是会意字,分三部分。“木”表示草木,“人”表示中国人,上面是树叶。也就是说中国人发明了用树叶作为饮料。“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又有长寿之意,源于“廿”(草字头)+“人”(中间的“人”字)+“八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人在草木间”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零八岁。从一个茶字还可看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走健康生态绿色有机环保的方向才有未来更大的发展,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记者:从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里如何感受“天人和一”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蒋文中:中华文明对人类世界的一大贡献,就是生动诠释了什么是“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产生于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充满了中华各民族人与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艺术情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命流动,也由此形成在中国茶道精神上始终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朴素价值观,在茶艺茶道中体现着上道法自然,以简为德,在精行简德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怡然自得返璞归真中,修身养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记者:在今天,弘扬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应该着重倡导其中怎样的精神?
    蒋文中:中国茶文化中,饮茶不只是一种生活行为,也是一种礼仪之道,由茶礼上升的“茶道”,便是最强调以礼相待,互相尊重的明伦之道。中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礼、茶俗甚至可以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是最平和的饮料。“和敬怡真”乃中国的茶道追求。“和敬”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之意大处来说是整个宇宙、自然界呈现统一的状态,小处来说是任何事情都要和谐、协调。茶的质朴、简约、温和、淡定是“中和”“包容”的最佳内涵体现。和为贵,内和则众志成城,外和则良友诸多,气和能财源广进,人和可所向披靡。以茶和天下,追求“和而不同”“和谐相生”之道,以中华茶文化之“和”诠释人类文明的兼容,充满了东方智慧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在人与社会“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交融影响下,在各民族人民都共同热爱的温和温情的一杯茶中,在“和谐相处”“和平与共”“共同发展”的认同中,大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茶文化是海纳百川,在茶的融通间,丰富着自己的多元,包容践行着“和而不同”的理念。
    (摘编自任维东、李曾骙《茶文化,蕴藏着哪些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渊于佛教的推动,当时的僧人大多喜爱饮茶,茶也成为他们和文人雅士交往的媒介。
    B.陆羽鄙弃原始、粗放的饮茶方式,他改进了烹茶之法,使饮茶具有了文人雅兴,因此王公朝士无不喜欢。
    C.渴望健康长寿的老人从“茶”字中获得启示,人要生活在草本间,爱茶饮茶,追寻自然简单的生活状态。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谐相处”“和平与共”“共同发展”的认同思想,这与茶文化中“和敬”的价值观相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墨客以茶赠友,友人以诗酬报,这种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的风雅,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B.唐代名士举办茶会,以茶会友,茶会上文人赋诗联句,展示才华,这吸引官府参与其中,茶会成为人才交流平台。
    C.“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的艺术情调,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茶有益于人们修身养性。
    D.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情趣,是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一个侧面映照。
    3.下面的茶礼、茶俗中,不能作为人类文明史“活化石”的一项是( )
    A.白族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客人,各味俱全的茶,蕴含着世事感悟。
    B.宁夏回族将茶看作是爱情的信物,男女青年在定情时,男方要给女方送茶定礼,称“拿茶”。
    C.我国南方湿热之地的人们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喝杯凉茶,因为它有清凉、止渴、生津之功效。
    D.现代婚礼上仍有新婚儿媳给公婆躬身奉茶的环节,以表示组成新家庭后对长辈的敬奉。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唐代茶文化的特点。
    5.材料二中记者的访谈问题是如何设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D
    2.B
    3.C
    4.①饮茶人群越来越广。②烹茶之法更精细。③茶成为文人们社会交往表达情谊的媒介。④饮茶从食用功能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艺术审美的精神层面。
    5.①以“茶”字入题,便于受访者进入情境。②紧扣“茶文化”提问。三个问题都紧紧围绕“茶文化”展开:第一个问题从“茶”字切入,得出对茶的内涵的解释;第二个问题重点探寻茶文化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第三个问题导向茶文化在今天的现实意义。③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解读“茶”字到解读茶文化,再到探寻茶文化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条理明晰,层层深入。
    二、现代文阅读
    高尼勒师傅的秘密 都德
    我们这一带以前从不像现在这样沉闷而无生气。那时,这儿的面粉生意热闹极了,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将麦子送到这儿磨成面粉,村子附近的山冈上到处可见磨坊的风车;一队队小驴驮着口袋沿山间小道走来走去。一到周日,我们就成群结队来到磨坊。山冈上的磨坊主们用白葡萄酒来招待我们,我吹着短笛,大家跳起了法朗多拉舞。您看,这些磨坊为我们这一带送来了快乐和财富。
    很快,不幸来了,巴黎的法国人决定在达拉斯贡大道边修一座蒸汽动力面粉厂。人们开始把麦子送去面粉厂,风力磨坊只好关闭了。
    在这场灾难当中,唯有一间磨坊在顶着,在面粉厂的眼皮下,在小山冈上坚强地转动着。它便是高尼勒师傅的磨坊。
    高尼勒师傅是个老磨工,干这一行当已有60年了。蒸汽面粉厂开了张,把他都给气晕了。一星期内,他跑遍了全部村子,向大家呼吁,说有人想用面粉厂磨出的面来毒死普罗旺斯人。但无人听他的。
    老汉这下可气坏了,把自己关在磨坊里不见人,好似一头孤独的困兽。他连孙女维瓦特都赶走了,但他内心仍然很爱她,常顶着毒日头,走上十几里路去她干活的农庄看她。
    高尼勒师傅的生活中,有件事一直让人猜不透,村里已好长时间无人给他送麦子磨了,可他那磨坊的风车还是照常旋转着。如有人问他从哪里接来这么多活,他就把手指放在嘴唇上,严肃地答道:“小声点!我这是在搞出口加工呢……”此外,人们就别想套出更多的话了。你要想走进他的磨坊,做梦吧,就连小维瓦特都进不去。我们从他的磨坊走过时,那大门一直关闭着,而风车那巨大的叶片总在不歇地转动,一只干瘦的大猫在窗台上晒太阳,用凶恶的目光看着你。
    这一切都显得十分神秘。过了一段时间,真相终于显现了,事情经过如下:我常用短笛为年轻人跳舞伴奏,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吹笛伴奏时,发觉我的大儿子与小维瓦特恋爱了。我对此并不生气,因为,高尼勒的名字在我们这里依然让人尊敬,而且,维瓦特这只漂亮的鸟儿在我家跳来跳去的,也使我欢喜不已。于是,我去了一趟磨坊,找她爷爷商定。我完全无法让他打开大门,通过锁孔,我对他讲明了来意,老汉不听我讲完,就粗鲁地朝我乱叫,叫我还是回家吹笛子去……我只好回去。回到家,我把经过对孩子们说了,这两个孩子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说要自己再去磨坊跟祖父讲明白。
    他们来到山上时,大门锁了,可这老人出去时却把梯子放在磨坊外,孩子们一见这情况,立即动起了脑筋,决定钻进去,查一下这神秘的磨坊究竟在搞啥鬼……的确怪了!石磨的磨腔竟然空着,磨坊里并无口袋,无一粒麦子,墙壁上、蜘蛛网上半点面粉都没有……风车的传动轴上尽是灰尘,那只大瘦猫正躺在上面睡觉哩。屋角处乱放着三四只破口袋,里面有些石灰渣与白灰洒了出来。原来如此。
    这便是高尼勒师傅的秘密!为了维护磨坊的荣誉,让人认为磨坊一直在磨面,他每日黄昏在山间小道上搬来运去的却是一堆石灰渣!可悲的磨坊!可悲的高尼勒!面粉厂从他手中夺走最后一笔生意已是好久的事了,风车还在转动,但磨盘却在白转。孩子们回来后对我说了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听着他们的哭诉,我的心如刀割一样。我马上跑出去找乡亲,把事情的真相说给他们听,大家决定,必须当场将各家全部的存麦都送到高尼勒的磨坊。很快,全村人都上路了!
    磨坊的门大开,高尼勒师傅坐在门前一只装满石灰渣的口袋上,正焦虑万分。他刚进家门,察觉到有人趁他不在时进了磨坊,发现了他这可怜的秘密。“我真可悲啊!”他说,“现在我只有一死了之……磨坊这次可丢脸了。”他绝望地哭着,用各种名称呼唤他的磨坊,如同在与一个活人讲话似的。
    就在这时,驮着麦子的驴队到达了磨坊,我们大家高喊着,就像先前磨坊生意热闹时那样:“嘿!磨面的!喂!高尼勒师傅!”一边喊,一边把麦子堆放在门前,黄澄澄的麦粒撒在地上,撒在四处……
    高尼勒师傅睁大双眼,一把将麦子抓在他那粗糙的手里,接着转身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们要来的……面粉厂商都是强盗。”我们想把他抬进村去庆祝一番,他却说:“不,孩子们,我要先喂喂我的磨盘,你们知道吧,这磨盘可有很长时间没吃东西了!”见这可怜的老汉忙上忙下,我们人人眼中都含着泪水,他松开口袋,死死地盯着磨盘。麦粒磨碎了,很细的粉屑向顶棚飞去。
    我们大家都很感慨,从这天起,我们从没让老磨工断过活。后来,一天清晨,高尼勒师傅死了,我们这里最后一座风力磨坊的风车也停止了转动,高尼勒去了,无人继任他的工作。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小说情节置于工业革命对小农经济带来冲击的大潮之下,体现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思考。
    B.小说中人们在得知高尼勒的秘密后都把存麦送去他的磨坊,凸显了当地人们淳朴友爱的乡风人情。
    C.小说以高尼勒师傅的死、风力磨坊的风车停止转动且无人继任他的工作结尾,意在指这个时代已成过去。
    D.蒸汽面粉厂的兴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表明作者对传统文明遭遗弃的愤怒与批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用对比手法,写出过去的热闹和现在的沉闷,表明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怀着一份留恋。
    B.小说以标题“高尼勒师傅的秘密”为线索,从秘密的缘起写起,再写到秘密的揭晓,脉络清晰。
    C.小说既有节奏明快的叙述也有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在叙述和描写中,人物形象和主题得以显现。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这一不受时空限制的视角,深入小说主要人物的内心,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8.小说在道出高尼勒的秘密之前,已多处设下伏笔,请简要分析。
    9.小说画线句“可悲的磨坊!可悲的高尼勒!”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6.D
    7.D
    8.①高尼勒将自己疼爱的孙女都赶走了,怕她知道秘密,也无法维持她的生活。②磨坊的大门一直紧闭着,谁都无法进去看个究竟。③他家的猫非常瘦,说明他的磨坊并无生意可做,难以将猫养得肥胖。④当别人问高尼勒哪来那么多生意的时候,他故作神秘,说在做出口加工。
    9.①磨坊本来是磨面粉的,现在却无麦子可磨,失去其使用价值,所以可悲;高尼勒为维护磨坊的荣誉,假装一直在磨面,实际在徒劳地运石灰渣,所以可悲。②风力磨坊敌不过蒸汽动力面粉厂,高尼勒死守着即将被时代淘汰的磨坊,不愿跟上时代步伐,所以可悲。③磨坊和磨坊主曾经在很长时间里给过人们财富和快乐,因此最后的磨坊和坚守的高尼勒让人们深感时代向前发展趋势的不可逆转,又饱含着对消逝的传统的感喟与哀伤。
    三、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①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②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
    (注)①勍敌:强敌。②齐庄:齐后庄公,齐景公的异母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B.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C.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D.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是谥号,义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国内虽有多次动乱,但他还是有所作为的。
    B.骖,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
    C.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见秦伯的烛武、到元营的文天祥皆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士专用的丧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
    B.晏子认为要用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如果不符合,不如让他们离开,去危害其他国家。
    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骗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自己曾沙场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则表示自己兼二人之长且超越之。
    D.高士奇认为《左传》所记晏子数事显示其没有尽到辅佐君王的责任,且言行不一∶言论源自老子,而用计杀人却趋向刑名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
    (2)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14.晏子认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杀之,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晏子做出该判断的依据。
    【答案】
    10.C
    11.B
    12.B
    13.(1)他们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得到他们功业的好处,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们的职位、增加他们的俸禄。
    (2)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
    14.三人崇尚勇力,无视长幼间的礼仪,会因为分桃不均、不服对方而相斗杀。
    参考译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齐景公,凭勇力打虎出名。晏子从三人面前经过时小步快走,这三个人却不起身答礼。晏子进宫见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得到他们功业的好处,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们的职位、增加他们的俸禄。现在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这些人却成了危害国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攻击他们恐怕没人能做到,刺杀他们恐怕也刺杀不中。”晏子说:“这些都是仅仅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敌的人,不讲长幼之礼。”于是请齐景公派人赠送给他们两个桃子却故意少送一个,说:“你们三位为什么不通过计算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我打过野猪又打过小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就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田开疆说:“我曾埋伏军队两次打退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也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了国君坐车的左骖后潜到了砥柱激流之中。在那个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泳,只能在水下潜水而行,我逆着水流向上游走了两百步,又顺流而下走了九里,找到大鼋杀了它,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拎着鼋头,像飞鹤一样腾跃而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是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的,你们两个为什么不交回桃子?”说着抽出剑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二人都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这两个人死了,就我一人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违背了武士的行为,如果不敢去死,这是没有勇气。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分吃一个桃子是合乎准则的,而我独享一个桃子同样也是应该的。”于是也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复说:“他们都已经都死了。”齐景公用丧服收敛他们的尸身,用士人的礼仪安葬了他们。
    臣高士奇认为:“晏子使君主名扬诸侯,和管仲前后相互映照,可是《左传》中记载的他的几件事,却没有什么值得深入取法的。齐庄公暴虐无德,晏子虽然曾经为君主担忧过,却没听说他能极力进谏规劝。齐景公继位,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纠正。齐景公倚仗自己国力强盛,对天下不讲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他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我曾经读《晏子春秋》,他的言论很多是可以采纳的,都源自老子学说,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讲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难到不正是这样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①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②。黄童白叟聚睢盱③。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①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曾往石潭求雨,得而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作《浣溪沙》组词五首。②乌,指乌鸦。③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麋鹿的“虽未惯”和猿猱的“不须呼”,两种情态相映成趣,含比拟人物的意趣。
    B.结尾由虚转实,写在场者归家后把见到的谢雨情景向采桑姑细细叙说,妙趣横生。
    C.全词没有正面写谢雨之事,但又处处暗含喜雨、谢雨的情事,体现词人独特的匠心。
    D.全词描写景物,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16.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词人谢雨途中的喜悦之情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5.B
    16.①借景抒情。上片选取照日、溪水、游鱼、树木等意象描写了农村雨后清新亮丽的景色风光,抒发了词人的欣喜之情。②对比。首句写雨后水清见游鱼,暗含了和干旱时潭枯水浊无鱼的对比,隐含着词人欣喜的心情。③色彩烘托。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烘托词人喜悦之情。④衬托。上片结句将视线聚焦在老人儿童身上,直接点明其喜悦之情,衬托了词人和一般村人之乐。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填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两句表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详情难知,而今天三星堆遗址的开发,渐渐揭开了古蜀国文明的面纱。
    (2)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这种描写音乐效果的手法,《琵琶行(并序)》中也在琵琶女弹奏后加以运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等,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面去。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______,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比如我们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______的世界。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做显花植物。总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____了。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_____。因为不计较实用,使他不用抽象的思考;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都过去了,只有美的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靠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立绝缘 独立自主 视而不见 体味
    B.孤立无缘 独立自足 熟视无睹 玩味
    C.孤立无缘 独立自主 熟视无睹 体味
    D.孤立绝缘 独立自足 视而不见 玩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
    B.因为不计较实用,使他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因为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使他不用抽象的思考。
    C.他不计较实用,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
    D.因为不计较实用,使他不用抽象的思考;因为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使他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8.D
    19.A
    20.以“成功和失败”与“美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并将“过去”比喻为“漆黑的天空”,将艺术家的作品比喻为“星光”,形象地阐明了美感态度比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更有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奇,这种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古典小说创作方式,包含了以情节动人的意蕴。优秀的文人作家对民间创作进行加工与丰富,以惊人的情节来吸引群众,情节成为这一阶段的创作重点。但重视写情节并不是意味着忽视写人物,① ,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总是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作品如《左传》《史记》等,② ,把人写得真实丰满。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志怪小说是中国群众长期热爱的一类古典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由现实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③ ,小说也就没有生命力。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2.请依据上文,分条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答案】
    21.①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②采取“实录”的态度③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
    22.①重视动人情节,传达人物内心;
    ②吸收史传经验,强调写人真实;
    ③立足社会现实,葆有生命活力。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见贤齐思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论语》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大学》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开学摸底考】高三语文(新高考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语文(新高考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专用答题卡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专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

    这是一份【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文件包含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解析版docx、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考试版docx、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参考答案docx、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2:

    这是一份【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2,文件包含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版docx、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2考试版docx、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2参考答案docx、新高三摸底2024届新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2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