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5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6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7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第8页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9 议论文阅读(共55张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典例,第1讲议论文三要素,■答题思路,■答题模式,角度1概括论据,角度2补写论据,考点四论证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16·安徽10—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既甜蜜又酣畅。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答案】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解析】本题是对代词指代含义的考查。这类题属于摘抄类的题,答案通常就在这个词的附近。因此只要以这个词为中心,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找到它所指代的内容,从文章第①段“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可知这句话就是“这样说”所指代的内容。
    2.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 
    【答案】“我”年少时偷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后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并获得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解析】本题是对论据、论点的考查。第②段主要讲作者年少的时候偷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所获得的感悟和力量,所以可以得到答案。标题即为论点。
    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从这一句的位置可知,作用为“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既甜蜜又酣畅”的观点,引出下文“是阅读心境的解放”“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的论述。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答案】示例: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文中第①段可知人类阅读已渐渐放弃了传统阅读,所以不明白阅读是“有重量”的,那么如果要实现“有重量”的阅读,就必须回归传统阅读,去感受阅读带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去收获那种沉入心底的甜蜜和酣畅。从第⑥段可知如今的人们都带着功利心阅读,所以要想实现“有重量”阅读就必须懂得自发性阅读,即不预设阅读期待,不强迫自己阅读。我们要在阅读中去释放自己的心境和体会生活的美好。从全文来看,其实“有重量”阅读就是指用心去阅读书籍,去慢慢品味书中和生活中的温暖,去寻找和体现自己的精神价值。
    二、[2014·安徽10—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皈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皈依做弟子,绝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现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解析】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而引论往往是引出话题(中心论点),或直接提出观点,本论运用论据论证中心论点,结论是照应开头,再次强调,或在结尾提出中心论点。就本题而言,首段表明态度,揭示话题,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②~⑤段承接首段,从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结尾段得出结论,提出观点。此外,还可从抓关键词句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①②④三段明显具有概括作用,结尾段的“总之”一词同样具有总结意味。这样,就不难判断出选项B是正确的。
    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答案】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解析】解答时抓住题目中要求阅读的具体段落,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扣住“绝不……,像……”,然后反向思考即可概括出中国学者的“常态”了。
    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解析】首先根据相关内容可判断出这是事实论据,其次分析其与观点的关系(如何论证观点的)。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中国学者的表现与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形成对比,强调了学者精神的真谛,突出了中国学者缺少学者精神,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答案】(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解析】首先可以从标题、位置、关键句、论据等多个角度去辨析文章中心论点。文题“学者的态度与精神”明显不是一句话,不可能是中心论点;首段根本没有写清态度与精神的具体含义;而第②④段只是“态度与精神”的一个方面……其次,综合考量分析的结果会发现文章结尾“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是作者的核心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关键词句便可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考点一 概括中心论点  4年4考
    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分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在开篇提出了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1)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把握中心论点特点,要找“准”: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④具有概括性,很少带修饰性词语。
    2.从以下角度入手:①看标题。题目充当中心论点。②看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看结尾。末段归纳全文的总结性句子。④看关键词。找提示性的词语,如总之、可见、这样、所以、因此、由此看来等。⑤找关键句。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概括句,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⑥看分论点,自己概括。找出关键词语或分论点,进行概括,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
    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而中心论点是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4.要分清论题和分论点:论题是文章论述的话题,不是某种观点。
    考点二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年3考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  [分析]举例论证: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就一日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道理论证:引用庄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话;比喻论证: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正反论证: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即从正面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1.调动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积累,判断选段或语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2.看看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论据,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3.联系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具体分析一下,论据是按怎样的步骤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4.结合下面的答题模式,用通畅的语言,将论证方法的作用进行简洁的表述。
    1.对比论证:辨别标志是“相反”“与之不同”等,答题格式为: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2.比喻论证:辨别标志是比喻词“如”“好像”等,答题格式为: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3.举例论证:辨别标志为“例如”“譬如”等,答题格式为: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4.道理论证:辨别标志为“俗话说”“××说”以及格言警句,答题格式为: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三 分析概括论据  4年2考
      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理;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  [分析]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议论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基本论证方式。举例如: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从没有认为这些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答题思路】1.概括事实论据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分析论据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论点。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明的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答题格式:论据的作用=论据类型+概括论据+作用+论点①事实论据:这是××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道理论据:这是××论据,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论据应该放在哪段或哪则材料合适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②分析材料,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③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
      材料观点与中心论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全文的论据,根据论证思路安排其位置即可,找与之表达相近的段落中放置。  材料观点与分论点(即文章某个段落中的观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仅能作为这一段的论据,放在这段论点前后均可。  如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分论点都不相同或没有联系,则表明该材料不能作为这篇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
    【答题思路】1.明确题干要求,是补充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2.明确中心论点,补写的论据一定要与论点一致。3.补充事实论据:①能很好地证明论点。②事例有代表性,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③表述力求简洁,有概括性,字数不宜太多。④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编造。
    4.补充道理论据:①能很好地证明论点。②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③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1.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分析]本题旨在梳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理学家的名言,提出本文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之后作者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最后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2讲 论证结构 概括内容 分析语言
    2.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分析]本题考查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论证思路。例如,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这一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面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再如,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里将文章的论述点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角度1 划分层次  4年1考
    1.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就是一般的“总分总”形式,一般都是三层式。此外,常见的结构还有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此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论证思路的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及串联情况掌握清楚。
    2.理清结构,就要分清顺序,逐段概括要点,对段意进行同类合并,仔细体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要抓住这些具有标志性的语言,更好地进行判断。文章标志性的语言一般有:(1)起到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和空间词语,以及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过渡段等。(2)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
    3.明确段落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1)照应关系。需调换的段落前或段落后,往往有一句话或一段内容与之呼应,形成照应关系,这种情况下的段落顺序是不能调换的。(要注意对全文的整体感知,而不能只限于部分段落的思考。)(2)递进关系。段落之间步步深入,逐层阐述,调换后容易造成逻辑的混乱。这种情况下,段落顺序是不能调换的。(3)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有些文章论述某一问题时,先论述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再论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论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种情况下,段落顺序是不能调换的。4.理清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及思路。
    角度2 句段的作用  4年3考
    1.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的作用:①提出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②提出论题,引人深思。③引用诗歌、传说、寓言,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引用事例或社会现象,充当事实论据,更具体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⑤引用名人名言,充当理论论据,增强说服力。
    (2)结尾段的作用: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论证更严密。(3)具体段落的作用: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②用某个论据,论证了……观点(分论点)。
    2.关键句的作用(1)从结构上考虑。看该句是否单独成段,是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从论证方法考虑。是否运用了某种论证方法。(3)从修辞方法方面考虑。(4)从论点方面考虑。是否作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5)解答顺序能否颠倒类试题: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先看这两个句子与上下文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句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考点五 内容理解与概括  4年3考
    1.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分析]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九下《短文两篇》“思考探究”(节选)][分析]本题旨在把握主要内容。《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1.简答题(1)如果是针对全文设题,要围绕中心论点, 归纳各段的段意;如果是针对段落设题,要归纳该 段各层次的层意。(2)在文中寻找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关键的字眼,确定筛选的范围。(3)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根据各自的含义分条目。(4)摘取关键字,用自己的话简练表达。
    2.选择题(1)根据选项的内容及主要意思,在全文搜索表述相近的段落、句子。(2)精读相应段落,比较二者表述的含义是否相同。(3)联系上下文其他相似的表述,再次进行判断。(4)注意“一般来说”“据此推断”“假如”等词语对文意的限制。
    考点六 分析或鉴赏语言
    1.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积累拓展”][分析]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中,“更漂亮”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2.许多名家都曾翻译过《谈读书》这篇文章,各有特色。下面节选了几个译本的片段,读一读,与课文比较一下,体会不同译本的语言特色。(材料略)[九下《短文两篇》“积累拓展”][分析]通过不同译本的比较,体会《谈读书》王佐良译本独特的风格。这些译文也都文笔流畅,语言规范,句式错落有致,均能较好地传达原作要表达的意思。水天同的译本用白话翻译,高健的译本纯用文言,曹明伦译本则文白夹杂。相比之下,王佐良译本则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成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读来更为朗朗上口。
    角度1 理解词语的含义  4年3考
    1.代词的指代义(1)在原文中找出所指代的内容。(2)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或不远处出现,可以摘抄原文或进行加工。
    2.其他词语的含义(1)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审题,弄清楚分析词语含义还是词语指代什么,明确答题指向。(2)分析词语的本义。(3)阅读相关段落或上下文,揣摩词语的语境义。(4)把本义和语境义相结合,尽量选取原文关键语句组织答案。
    小贴士:(1)“这”“这个”“这些”是近指代词,指代内容一般就在这些词语前面;“那”“那个”“那些”是远指代词,指代内容一般离这些词语远一些,在本段较前一些或上面的段落。(2)如果词语指代范围较小,可直接摘取原文关键词语或句子;如果词语指代范围较大,就需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3)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进行验证。
    角度2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议论文语言,可从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两方面分析。1.准确性则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从词语的本义着手,明确其在时间、范围修饰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词一般以副词和形容词居多,然后再结合议论文语言严谨、生动、简明、准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概括总结。2.生动性则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作答。若使用修辞方法,则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种修辞的作用。有时词语的语境义即为词语的作用。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论文基本知识点,议论文的标题,议论文语段的作用,二中间,三结尾,议论文的语言,训练场,做人当有底气,慎独是一种信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享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18张PPT):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18张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知识清单,试一试,明确本题考点,确定讲题员,答题注意规范,我行我可以,想一想,评-领评-透析双基,说一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