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获奖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事先铺垫,体会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避免分类的无序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要想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应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学生自主探究的难点做一个铺垫,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规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不是把问题放下去,让学生带有极大地随意性、无目的地去探究,那样不但会浪费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在《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首先能体会、感悟到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就会不一样,我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老师与4个同学站在一起,请同学们把我们5个人分类。有的同学根据职业的不同,将5个人分成了老师一类,学生一类;还有的同学根据性别,将5个人分成男的一类、女的一类。学生对这5个人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老师是被分类的,学生是兴趣盎然的分类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通过这个分类的小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会不一样,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分别按角分类、按边分类做好了铺垫。
二、明确分类标准,避免分类的无序性。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7号7个三角形,如果这时就把这7个三角形放给学生分类,就有可能会出现按三角形纸片的大小分、按编号分等分类方法,如果等到出现这样的非数学化分法,再制止,那就会浪费时间。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分类的无序性,教师在让学生分类之前,先请学生在小组讨论:要把这7个三角形分类,应按什么来分。学生通过与小组里同学讨论交流,得出三角形可以按角的特点来分类,也可以按边的特点来分类。同学们既然达成了共识,那么下面的分类就可以有序地、有目的地依次按角的特点来分,然后再按边的特点来分。
三、分类时教师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及时调控自主探究的方向。
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探究中去,随时了解每一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控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学生在自主探究按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没有搞清楚按边的特点来分,是应该按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来分,而是在对比这7个三角形,有哪几个三角形有一条边是相等的,这样的问题,老师不亲自参与到学生小组的自主探究中是无法发现的。教师只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发现这样的问题,只需用一两句话就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作旁观者,而应是一位探究活动中的“智者”,当学生的探究偏离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点拨与调控,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才更具有实效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优秀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优质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等奖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