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2.3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157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2.3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157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2.3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157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离子反应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离子反应课时作业,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离子方程式Fe3++ 3OH- =Fe(OH)3↓中Fe3+可能代表的物质是
A.FeB.FeCl3C.Fe2O3D.Fe(OH)3
2.在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B.C.SOD.Na+
3.某溶液中只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K+、NO和M离子,经测定Fe3+、K+、NO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5: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Cl-B.SOC.Ca2+D.Na+
4.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 Fe3+、、Al3+和M离子,经测定Fe3+、、Al3+和M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2:4:1:1,则 M 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B.Na+C.Mg2+D.OH-
5.溶液中只存在4种离子,各离子个数比为Cl-∶∶Fe3+∶M=1∶3∶2∶1,(不考虑水的电离),则M为
A.B.Mg2+C.Na+D.Ba2+
6.粗食盐水中含有、、等杂质。为了除去,可选择试剂是
A.溶液B.NaOH溶液C.溶液D.稀盐酸
7.某溶液中含有K+、HCO、SO等离子,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溶液中离子的数目显著增加的是
A.HCOB.K+C.COD.SO
8.粗盐中含有Ca2+、Mg2+和等杂质离子,精制时所用的试剂是:①盐酸;②氯化钡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
9.下表是某矿物质饮用水的部分标签说明,则该饮用水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 )
A.Na+B.Ba2+C.Ag+D.OH-
10.不用其它试剂鉴别①KNO3②Ba(OH)2③MgCl2④CuSO4四种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
11.要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
A.加入适量Na2SO4后过滤B.加入过量NaOH后过滤
C.加入过量NaOH后,过滤,再在滤液中加适量的盐酸调溶液pH=7D.加入过量Na2CO3后过滤
12.家庭中很多用品是大理石的,如饭桌,若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
A.醋中的水使大理石溶解B.醋中的醋酸使大理石氧化
C.醋中的醋酸使大理石还原D.醋中的醋酸和大理石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3.有NaCl、KSCN、NaOH、AgNO3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Na2CO3溶液B.硫酸C.FeCl3溶液D.盐酸
14.a、b、c、d是HCl、BaCl2、AgNO3、Na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表所示,由表中现象可推知a、b、c、d依次是
A.HCl、BaCl2、AgNO3、Na2CO3B.AgNO3、HCl、Na2CO3、BaCl2
C.BaCl2、Na2CO3、 AgNO3、HClD.AgNO3、HCl、BaCl2、Na2CO3
15.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欲除去其中的Cu2+、SO,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
B.试剂a 为BaCl2,试剂b为Na2CO3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试剂c为硫酸
16.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Ba2+、Mg2+、H+、OH-、Cl-、、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l/L乙溶液中c(H+)>0.1m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B.乙溶液含有C.丙溶液含有Cl-D.丁溶液含有Mg2+
17.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如图,其中符合事实曲线的是( )
A.aB.bC.cD.d
18.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所含的离子如表所示:
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分别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一定含有Na+B.乙中一定含有
C.丙中一定含有Mg2+D.丙中一定含有
二、填空题(共5题)
19.(1)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
(2)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CO2(HCl),试剂:___________;,试剂:___________。
(3)已知:,则中R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0.有一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K+、、等离子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第③个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先增加,后部分溶解。据此可知:
(1)由实验①和实验②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_______ 。
(2)写出实验③中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写出实验④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在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
(5)该溶液可由两种常见盐溶于水形成,则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
21.生活中无处不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现有下列物质用于做导电性实验:
①CaO②铜丝③盐酸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⑦NaOH粉末⑧蔗糖溶液⑨熔融氯化钠⑩胆矾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
Ⅱ.根据描述书写离子方程式或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①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__;
②用KOH溶液中和醋酸:__;
③Cu2++2OH-=Cu(OH)2↓:__;
④Fe(OH)3+3H+=Fe3++3H2O:__。
Ⅲ.为了除去KCl溶液中的CaSO4、MgSO4及泥沙,可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K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K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______)
A.②⑤④①③ B.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②⑤③ D.⑤②④③①
22.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内为混入的杂质)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的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存在、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继续滴加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继续滴加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③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
24.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__(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 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 ③蔗糖晶体 ④酒精 ⑤氯化钠溶液 ⑥氢氧化钠溶液 ⑦稀盐酸 ⑧硫酸铜溶液
(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__(填字母)。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在(2)题图中,电解质溶液为Ca(OH)2溶液,向溶液中逐渐通入CO2。则:下列四个图中,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Fe不溶于水,也不能和OH-反应,A不符合题意;
B.FeCl3易溶于水,在水中电离出的Fe3+可以和OH-反应生成Fe(OH)3,B符合题意;
C.Fe2O3不溶于水,也不能和OH-反应,C不符合题意;
D.Fe(OH)3不溶于水,也不能和OH-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硝酸根离子与氨根离子、钠离子与钡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为白色沉淀,所以符合题意的为C,故选 C。
3.B
【详解】
经测定Fe3+、K+、NO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5:1,设Fe3+、K+、NO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l、1ml、5ml、1ml,则正电荷总物质的量为3n(Fe3+)+n(K+)=(3×2+1×1)ml=7ml,则M应该带有负电荷,M所带负电荷物质的量为7ml-1×5ml=2ml,M所带负电荷为2,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4.A
【详解】
溶液中Fe3+、SO 、Al3+和 M离子的数目之比为2: 4: 1: 1,则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2:4:1:1;根据溶液为电中性,则溶液中正负电荷数之和为零,设M离子所带的电荷为x,因此有解得x=-l,则M离子为带有一个电荷的阴离子,由于OH-与Fe3+、A13+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则M为。
故答案选A。
5.C
【详解】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M所带电荷数为=1,即M带1个正电荷,所以M是Na+,
故选:C。
6.A
【分析】
除去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将其与其它阴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或者用置换的方法,这里是活泼金属阳离子,只能用将其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如CaCO3等。
【详解】
A.溶液电离出的能与反应生成CaCO3沉淀,能除去,故A正确;
B.以上杂质离子中,NaOH溶液只能与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与不反应,故B错误;
C.溶液与不反应,故C错误;
D.稀盐酸与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后,会电离出OH-,会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离子数目显著增加的是,所以正确答案是C。
故答案为:C
8.A
【详解】
Mg2+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Mg2+子沉淀,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Ca2+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Ca2+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根据分析可知,④碳酸钠溶液必须放在②氯化钡溶液之后,①盐酸必须最后一步加入,符合要求的只有A,答案选A。
9.A
【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详解】
A.Na+和表中列出的四种离子之间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Ba2+和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Ag+和Cl-反应生成AgCl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OH-和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0.C
【详解】
观察溶液的颜色,呈蓝色溶液的为④CuSO4溶液;然后采用滴加的方法鉴别,CuSO4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可以用CuSO4鉴别②Ba(OH)2,Ba(OH)2能与③Mg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可以用Ba(OH)2鉴别③MgCl2,剩余的是①KNO3,即正确的鉴别顺序是④②③①。
答案选C。
【点睛】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1.C
【详解】
A.加入适量Na2SO4会引入硫酸根离子,且它和镁离子不反应,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A错误;
B.加入过量的NaOH会引入新的杂质氢氧根,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B错误;
C.加入过量NaOH后,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NaOH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加适量盐酸调溶液pH=7可以除去NaOH,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故C正确;
D.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可以生成碳酸镁沉淀,除去镁离子,但加入过量的碳酸钠会引入新的杂质碳酸根,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D
【详解】
醋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强,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了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且碳酸钙不溶于水。
故选:D。
【点睛】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3.C
【详解】
A.Na2CO3溶液可以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据此可以找出AgNO3,但AgNO3和NaCl、KSCN、NaOH都能产生沉淀,Na2CO3溶液与另外三种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A不符合题意;
B.硫酸可以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据此可以找出AgNO3,但无法鉴别另外三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
C.FeCl3溶液与NaCl混合无明显现象,与KSCN混合溶液显血红色,与NaOH混合生成红褐色沉淀,与AgNO3混合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符合题意;
D.盐酸可以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据此可以找出AgNO3,但无法鉴别另外三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D
【详解】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d+b有无色气体产生,因此b、d是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那么a、c是BaCl2、 AgNO3中的一种;又因为c+d、a+d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d是碳酸钠,b是盐酸;又因为a+b有白色沉淀,因此a是硝酸银,c是氯化钡,综上所述,故选 D。
15.D
【分析】
工业废水中加入NaOH,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除去铜离子,再加入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之后加入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碳酸根和氢氧根,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试剂a为氯化钡除去硫酸根,b为碳酸钠除去钡离子,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x为过滤,故C正确;
D.试剂c应为盐酸,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杂质,故D错误;
答案为D。
16.D
【分析】
OH-只能与四种阳离子中的Ba2+大量共存,则四种物质中其中一种为Ba(OH)2,H+只能与C1-、共存,则其中一种物质为H2SO4或HCl,0.1ml/L乙溶液中c(H+)>0.1ml/L,说明乙为二元或多元酸,则乙为H2SO4,根据离子组成,则另外两种物质为MgCl2和NH4HCO3或NH4C1和Mg(HCO3)2,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丙中含有氯离子,可能为MgCl2或NH4Cl,甲溶液分别与其它3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甲为Ba(OH)2,乙为H2SO4,丙为MgCl2,丁为NH4HCO3,据此解答。
【详解】
A.甲为Ba(OH)2,其溶液中含有Ba2+,故A项正确;
B.乙为H2SO4,其溶液中含有,故B项正确;
C.丙为MgCl2,其溶液中含有C1-,故C项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丁为NH4HCO3,其溶液中不含有Mg2+,故D项错误;
故选D。
17.C
【详解】
在没加Ba(OH)2溶液之前,CuSO4溶液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向盛有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开始反应,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恰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时,溶液的导电能力接近于零,然后随着Ba(OH)2的加入,导电的是Ba(OH)2溶液,所以导电能力会逐渐增加,直到和原来接近,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只有c符合,答案选C。
18.D
【详解】
由题干信息: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故OH-只能与Na+结合成强电解质NaOH,又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分别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故有甲、乙、丙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则甲、乙、丙分别为NaOH、(NH4)2SO4、Mg(NO3)2或NaOH、NH4NO3、MgSO4,据此解题:
A.由分析可知,甲为NaOH,故甲中一定含有Na+,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乙为(NH4)2SO4或NH4NO3,故乙中一定含有,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为Mg(NO3)2或MgSO4,故丙中一定含有Mg2+,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丙为Mg(NO3)2或MgSO4,故丙中不一定含有,D错误;
故答案为:D。
19.丁达尔效应 饱和NaHCO3溶液 适量稀硫酸 +6
【详解】
(1)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通路,即丁达尔效应,故可用此方法区别溶液和胶体。
(2)要除去CO2中的HCl,可以通入饱和NaHCO3溶液,HCl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而CO2几乎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要除去中的,一般将转化为气体,故可以加入适量稀硫酸,发生反应:,即可达到除杂的目的。
(3)根据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电荷守恒可知,n=2,氧元素为-2价,设R元素化合价为x,则2x+(-2)×7=-2,解得x=+6,故R的化合价为价。
20.K+、 Al(OH)3+OH-=+2H2O 2Na2O2+2H2O=4NaOH+O2↑ Fe3+、Fe2+、Cu2+、 KAl(SO4)2 MgSO4
【分析】
有一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K+、、等离子中的几种,说明溶液中不含Fe3+、Fe2+、Cu2+,再根据实验①得出含有的离子,再根据实验②得出含有的离子,再根据实验③沉淀部分溶解得出含有的离子。
【详解】
(1)由实验①和实验②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K+、;故答案为:K+、。
(2)逐滴加过量NaOH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中肯定有Mg2+,则一定无,实验③中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是氢氧化铝沉淀溶解,其离子反应方程式Al(OH)3+OH-=+2H2O;故答案为:Al(OH)3+OH-=+2H2O。
(3)实验④中生成气体,说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其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4)根据前面分析溶液无色,说明不含Fe3+、Fe2+、Cu2+,根据有镁离子,说明不含,因此在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3+、Fe2+、Cu2+、;故答案为:Fe3+、Fe2+、Cu2+、。
(5)根据前面分析得到含有的离子为Al3+、Mg2+、K+、,该溶液可由两种常见盐溶于水形成,则其化学式分别为KAl(SO4)2和MgSO4;故答案为:KAl(SO4)2;MgSO4。
21.②③④⑥⑨ ①⑦⑨⑩ ⑤ CO2+OH-=HCO CH3COOH+OH-=CH3COO-+H2O Cu(NO3)2+2NaOH=Cu(OH)2↓+2NaNO3 Fe(OH)3+3HNO3=Fe(NO3)3+3H2O A
【详解】
Ⅰ.
①CaO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但氧化钙固体不导电;
②铜丝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铜丝可以导电;
③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可以导电;
④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可以导电;
⑤二氧化碳在熔融状态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气体也不能导电;
⑥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可以导电;
⑦NaOH粉末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强电解质,但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⑧蔗糖溶液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没有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不能导电;
⑨熔融氯化钠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
⑩胆矾晶体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强电解质,但胆矾晶体不能导电;
由分析可知: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②③④⑥⑨,故答案为:②③④⑥⑨;
(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⑦⑨⑩,故答案为:①⑦⑨⑩;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故答案为:⑤;
Ⅱ.
①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故答案为:CO2+OH-=HCO;
②用KOH溶液中和醋酸,生成醋酸钾和水,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答案为:CH3COOH+OH-=CH3COO-+H2O;
③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故答案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④氢氧化铁和硝酸发生酸碱中和生成硝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故答案为:Fe(OH)3+3HNO3=Fe(NO3)3+3H2O;
Ⅲ.
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注意将三种离子除完再进行过滤,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
【点睛】
在解最后一问时,要注意除杂的顺序,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之后,过滤完才能加酸调节,此为易错点。
22.23.(8分)
【详解】
除去HNO3中的H2SO4,可加入硝酸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Fe为活泼金属,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可用Zn置换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
可加入盐酸除去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
23.二 检测 除尽 检测 除尽 检测
【详解】
(1)因与、在溶液中均可发生反应,故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二;
(2)检测用,检测用,检测一般用加入强酸的方法,因为能与和反应,能与、、反应,所以应该先检测并除去,然后检测并除去,最后检测,故本题答案为:检测;除尽;;检测;除尽;;检测。
【点睛】
因为能与和反应,能与、、反应,所以应该先检测并除去,然后检测并除去,最后检测,这样可排除其他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此为易错点。
24.⑤⑥⑦⑧ D D
【分析】
(1)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离子电荷成正比,若灯泡亮,说明广口瓶中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离子;
(2)溶液导电性强弱由离子浓度大小及所带电荷数多少等因素决定,实验时灯泡能出现由亮-暗-熄灭-亮,说明在滴加溶液过程中导致离子浓度减小,最终为0,再继续滴加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在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减小到几乎为零,后又逐渐增大,据此分解答。
【详解】
(1)若灯泡亮,则广口瓶内的物质A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氢氧化钠晶体虽由离子构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两者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实为水合离子),所以二者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晶体和酒精均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稀盐酸、硫酸铜溶液中均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综上所述,⑤⑥⑦⑧可以导电;故答案为:⑤⑥⑦⑧;
(2)溶液能否导电,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导电性强弱则由离子浓度大小及所带电荷数多少等因素决定,
A. 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不发生反应,混合后仍为强电解质溶液,溶液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不会熄灭,故A不符合;
B.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硫酸钠,仍为强电解质溶液,溶液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不会熄灭,故B不符合;
C. 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石灰乳中Ca(OH)2溶解度小,加稀盐酸生成了可溶性的CaCl2,导电能力增强,灯泡变亮,故C不符合;
D. 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灯泡熄灭,继续滴加Ba(OH)2溶液,Ba(OH)2过量,溶液中Ba2+、OH-数目增多,灯泡逐渐变亮,故D符合;故答案为:D;
(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在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CO2,先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一开始导电能力逐渐下降,当开始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大,故D符合;故答案为:D。主要成分
K+
Cl-
Mg2+
SO
含量(mg/L)
20~27.3
30~34.2
2.02~2.49
24~27.5
反应物
a+b
c+d
a+d
a+c
b+d
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阳离子
、Na+、Mg2+
阴离子
OH-、、
物 质
需加入的试剂
有关离子方程式
HNO3(H2SO4)
Cu(Fe)
ZnSO4(CuSO4)
NaCl(Na2CO3)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物 质
需加入的试剂
有关离子方程式
HNO3(H2SO4)
Ba(NO3)2
Ba2++SO42-= BaSO4↓
Cu(Fe)
CuSO4
Cu2++Fe=Fe2++Cu
ZnSO4(CuSO4)
Zn
Cu2++Zn=Zn2++Cu
NaCl(Na2CO3)
HCl
2H++ CO32—= H2O + C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