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及反思
展开本课分析
《盛唐气象》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本课则揭开了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内容包括四个子目,第一目是“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内容;第二目是“民族交往与交融”,讲述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唐朝的民族政策等;第三目是“开放的社会风气”,介绍了唐朝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第四目是“多彩的文学艺术”,介绍了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雕刻等方面的成就。四个子目的安排体现了盛唐气象。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唐朝的历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对文成公主、唐诗等知识有了很多了解,对这一课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兴趣。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1.知道少数民族吐蕃生活的地区。
2.知道长安的地理位置和长安城的布局。
史料实证
1.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2.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
3.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了解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历史解释
1.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天可汗”。
2.唐三彩。
历史理解
1.通过思考,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了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诗人。
家国情怀
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艺术的特色及才华过人之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
1.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
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课前准备
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内容比较多,学生对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比较熟悉,因此,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比较重要。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四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归纳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会逐渐喜欢学习、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指导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提出问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便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唐朝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表现,那么还有哪些现象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1: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学生2:开放的社会风气。
学生3: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师过渡]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都是盛唐气象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诗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主动参与本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 经济的繁荣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这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图一是曲辕犁,是犁耕的工具;图二是筒车,是灌溉的工具。
[教师总结]曲辕犁和筒车都是唐朝时期有农民创造的生产工具,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提出问题]概括盛唐时期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请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方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唐王朝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各具特色。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展示内容]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各具特色。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概括,学生既可以知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能培养概括分析能力。)
[展示图片]
[教师讲述]图一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是唐朝时期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情景,图中反映了曲辕犁的使用;图二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图三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器形规整,造型简洁,釉色青绿(其中有12件),晶莹润泽,共有碗7件,还有盘、碟共6件及瓶1件,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出于地宫中室内,其造型十分优雅,端庄规整,釉色晶莹,胎质细密,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发掘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图四开元通宝,“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展示图片]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教师提问]唐朝都城长安的布局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布局规整。
[教师讲述]长安城布局规整,市和坊分开,“市”指的是贸易区,“坊”指的是商业区。具体特点是:
1.用于货物交易的“市”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大致上靠近中心地带)。
2.唐朝的宫殿建在城市北方,处于首位,象征着王室的权威。
3.盛唐时期的长安街道分明,市、坊分工明确。
[教师过渡]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和交流频繁,接下来我们学习盛唐气象下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第二目 民族交往与交融(展示)
[教师讲述]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
[探究活动]
[多媒体展示]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材料二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1)读图结合教材,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2)读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说说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情况: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提出问题]阅读“民族交往与交融”一目的其他内容,找出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设计意图:在本目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进而培养自学能力。)
1.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提出问题]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政策和表现。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展示内容]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教师过渡]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如何呢?
第三目 开放的社会风气(展示)
[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
[展示内容]
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
[教师过渡]唐朝出现了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唐朝的诗歌。
第四目 多彩的文学艺术
[展示图片]
[探究内容]唐朝著名诗人及其诗歌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展示内容]以上表格内容
[图片展示]
[探究内容]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展示内容]以上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唐朝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板书设计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2)垦田面积逐渐扩大;(3)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发展: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等
3.商业的发展:繁华的唐都长安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蕃和亲与汉藏的交融
2.唐朝击败东、西突厥
3.民族交融发展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天可汗”:唐太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的繁荣:李白、杜甫、白居易
2.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
本课在明确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围绕设定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的作用,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也要给予及时肯定。
唐 三 彩
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因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唐三彩其实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的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具艺术价值。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备地呈现出来,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他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
诗人
诗歌内容
诗歌特点
美誉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诗人
诗歌内容
诗歌特点
美誉
李白
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诗仙”
杜甫
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诗圣”
白居易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柳公权
阎立本
吴道子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
《步辇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开元盛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玄奘西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