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巴马县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根据我们学习的生命特征方面的知识,请你判断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南极帝企鹅B. 新型冠状病毒C. 机器人D. 珊瑚虫
为了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通常用的方法是( )
A. 分类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实验法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这是( )
A. 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B. 其他生物影响的结果
C. 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D. 对干旱环境的影响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 )
A. 目镜10×,物镜4×B. 目镜10×,物镜40×
C. 目镜5×,物镜40×D. 目镜12×,物镜10×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蛋白质B. 核酸C. 组织D. 细胞
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C.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
D. 果实由⑥胚珠和⑦果皮组成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成燎原之势,“新冠肺炎的发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实施计划D. 得出结论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B. 细胞壁、线粒体、叶绿体
C. 细胞质、叶绿体、液泡D. 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
下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态系统多样性B. 基因(遗传)多样性
C.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D. 生物数量多样性
被喻为中国鸽子树,又是植物界“活化石”的珍贵树种是( )
A. 水杉B. 金钱松C. 银杏D. 珙桐
学校食堂里午餐品种丰富多样,蔬菜中主要有胡萝卜、番茄、大白菜等。请问胡萝卜、番茄、大白菜的主要食用部分分别是植物体的什么器官( )
A. 果实、根、叶B. 根、叶、果实C. 根、果实、叶D. 叶、根、茎
人们常把新鲜蔬菜、水果置于冰箱冷藏室中贮藏,其所用到的原理是( )
A. 促进光合作用B. 抑制光合作用C. 促进呼吸作用D. 抑制呼吸作用
小花给花生施肥,可是却出现了“烧苗”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肥料少了,花生缺乏营养
B. 肥料多了,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C. 土壤板结,花生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
D. 所施肥料不正确,无法被植物吸收
我们在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分别体现甘蔗茎有哪些组织?( )
A.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B.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D.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用于保持水土、绿化沙漠。沙棘能保持水土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决定生物B. 生物适应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D. 生物影响环境
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细胞围成的空腔。
给植物施肥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无机盐的是含 ______的、含 ______的和含 ______的无机盐。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活在椿树上的一种昆虫——椿象,它在受到惊吓时,会突然装死,一动不动。过一段时间后则恢复原态,以此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材料二: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黑暗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明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
材料三:据了解,国内某科研机构曾在气温超过35℃的环境下,对100个居住区内的绿地进行过监测,在与空白水泥地对照后发现,绿地对边缘1米外的水泥地路面降温效果可达到1℃到3℃,其中高大乔木平均能降温2.8℃,小乔木降温2.0℃,灌木为1.4℃。
(1)上述材料一中,椿象受惊吓的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
(2)完成材料二的活动,实验结果说明影响蚜虫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______。
(3)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 ______环境。
图1为孙悟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回答:
(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将装片向 ______方移动;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调节图2中标号[______]所示结构。
(2)如图4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用序号和箭头排列出正确的顺序。(用序号、箭头表示) ______。
(3)图c滴的液体是 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
如图所示,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通过细胞 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2)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______]。
(3)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______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图中所示的是具有对食物进行消化及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的消化系统。
一些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中,发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
(1)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 ______运走耗尽,以保证实验时检测到的这种物质不是实验前贮藏在叶片中的。
(2)实验材料选用银边天竺葵,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该实验变量是 ______。
(3)将银边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摘取一片银边天竺葵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 ______完全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叶片滴加碘液后 ______。
(4)滴加碘液片刻,用清水洗去碘液,叶片白色部分处不变色,绿色部分处变深蓝色,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如图甲是桃的果实示意图,乙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______。
(2)花粉从[②]落到[①]上的过程叫 ______。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⑥]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 ______。
(3)桃的果实中,我们食用的部分是由 ______发育来的。
同学们,本学期你们步入初中阶段,接触到了一门崭新的课程——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研究的对象,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了解认识校园周边的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采用了 ______法。
(2)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①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______实验。
②在实验中,该小组用10只鼠妇进行试验是目的是 ______。
③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南极帝企鹅、新型冠状病毒、珊瑚虫具有呼吸、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因此都属于生物;
C、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A、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不适合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
B、调查法: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该方法是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C、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不适合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
D、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不适合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
故选:B.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调查法是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答案】C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选:C。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4.【答案】A
【解析】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2×10═120(倍)
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4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0×、物镜4×。
故选:A。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
5.【答案】D
【解析】解: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但病毒结构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选: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例如:病毒.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答案】A
【解析】解:A、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组成种子的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正确;
B、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要想使种子萌发,不但要满足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还要满足自身条件,同时种子还不能在休眠期。故错误;
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错误;
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故错误。
故选:A。
首先认识种子的结构,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另外⑥是种子,⑦是果皮。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所以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作出假设。
故选:B。
科学探究的过程: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8.【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故选:A。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题干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0.【答案】D
【解析】解: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故选:D。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11.【答案】C
【解析】解: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胡萝卜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番茄食用部分是果实;大白菜以绿叶为产品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故选:C。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能够根据六大器官的特点,对食用部分做出正确的判断。
12.【答案】D
【解析】解:温度能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新鲜蔬菜、水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故选:D。
水果、蔬菜、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鲜,温度降低,能够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13.【答案】B
【解析】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土壤溶液浓度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14.【答案】A
【解析】解: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故甘蔗茎中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15.【答案】D
【解析】解: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具有多处湿地生态公园”中的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故选:D。
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16.【答案】气孔 保卫
【解析】解:气孔是由叶表皮上一对“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的空隙,通过形状的调节,使气孔既能张开,也能闭合。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空气也就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分也就会通过气孔而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
故答案为:气孔 保卫
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气孔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中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据此解答。
对于气孔的功能结构和开闭原理,可结合着气孔的结构特点理解。
17.【答案】氮 磷 钾
【解析】解:种庄稼要施肥,肥料主要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其中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故答案为:氮;磷;钾。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18.【答案】防御行为 光照 影响
【解析】解:(1)生活在椿树上的一种小昆虫--椿象,它在受到惊吓时,会突然装死,一动不动,过一段时间后则恢复原态,以此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这是一种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在山洞浅出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影响的。
(3)高大乔木平均能降温2.8℃,小乔木降温2.0℃,灌木为1.4℃,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
(1)防御行为
(2)光照
(3)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9.【答案】右下 ① c→d→a→e→b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形状
【解析】解:(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图2中①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①滴一滴生理盐水,②是消毒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③是涂抹使口腔上皮细胞均匀散开防止重叠,④是盖片,⑤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d→a→e→b。
(3)为保持细胞的形状,图c滴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1)右下;①。
(2)c→d→a→e→b。
(3)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形状。
图2中①细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反光镜;图3中④⑤是物镜、⑥⑦是目镜。
此题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
20.【答案】分化 E 器官
【解析】解:(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A受精卵发育来的。A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B中的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C组织。
(2)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E系统。
(3)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故答案为:(1)分化。
(2)E。
(3)器官。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由图可知:A表示细胞(受精卵),B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表示组织,D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从图中获得解题信息;二是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
21.【答案】淀粉 光照 叶绿素 更易于观察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解析】解:(1)暗处理:实验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影响实验.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摘取一片银边天竺葵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这样处理后,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使叶片滴加碘液后更易于观察。
(4)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实验结果叶片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不变蓝;绿色部分处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变深蓝色,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答案为:(1)淀粉
(2)光照
(3)更易于观察
(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1)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2)实验采用的材料叶片白色部分不含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形成有无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22.【答案】器官 传粉 受精 子房壁
【解析】解:(1)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所以,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
(2)一朵花开放之后必须经过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花粉从[②]花药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⑥]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受精。
(3)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我们食用的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器官
(2)传粉;受精
(3)子房壁
1、图乙中: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壁,⑥胚珠;图甲中⑦果皮,⑧种子。
2、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理解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观察 水分 对照 防止偶然性 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解析】解:(1)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了解校园等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采用了调查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采用了观察法。
(2)①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如果我们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即水分的多少不同,就要设置除了水分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都相同的对照实验。
②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不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因此在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鼠妇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③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
(1)观察
(2)①水分;对照
②防止偶然性
③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1)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别调查法与观察法,并且注意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2
8730
6300
19056
850-940
260000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干土
4
4
3
3
2
2
2
1
湿土
6
6
7
7
8
8
8
9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巴马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