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反思
展开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上序》
难点名称
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在对比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采取多角度的细节化的对比阐明道理。在对比手法建构下的内容就显得蕴意丰富,并且丰满了作者的形象,令主题更加突出。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言文学习,学生的精力和思考点大部分都放在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通过翻译课文去挖掘文章主题,往往容易忽略文章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来突出主题的,而本文对比的艺术手法才是彰显作者魅力的关键所在。
难点教学方法
点拨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发现对比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品读法:学生多角度多方式自主读课文,挖掘艺术特色,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本文是被明太祖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并被后人评价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以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己刻苦勤奋、历尽艰辛后终获知识的经历勉励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如果让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作者的形象,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词语?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难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问题探究: 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正是在这种对比冲突中让我们形象地感知到作者的形象魅力。请同学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并谈谈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学生先结合课文自主思考做好批注;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分工合作,各抒己见,整合意见;最后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
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对比:
示例1:从“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和“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对比中突出表现出作者的尊师重道、谦虚有礼。
示例2、从“或遇其叱咄”和“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对比中突出表现出作者的虔诚求学。
同舍生富家子弟的豪阔与自己的贫寒对比:
示例:从“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和
“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略无慕艳意。”的对比中突出表现了作者的不畏艰苦、不慕虚荣。
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的学习条件低劣作对比:
引导学生从太学生和作者求学时的衣、食、住、行、老师、书籍来源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些内容的对比突出表现出作者不畏艰苦、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等品质。
作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条件的对比:
综合前三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文中能表现作者观点的议论性句子找出来,会发现这方面的对比是突出表现了作者不畏艰苦、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等精神。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突出了作者的形象,就你印象最深的一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小结
本文正是作者从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同舍生富家子弟的豪阔与自己的贫寒、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的学习条件低劣作、作者的学习态度坚定与学习条件的艰辛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才让我们发现作者身上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刻苦专心等可贵的精神品质。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作者身上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后生”效法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说明,阅读课文,解析文本,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送东阳马生序精品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