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一次班级体测调查中,收集到40名同学的跳高数据,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且落入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为2、7、11、12,则第四组频数为( ).
A.9 B.8 C.7 D.6
2、某县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了一次全县600名学生参加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为了解本次大赛的选手成绩,随机抽取了其中50名选手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600名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5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个学生是个体
D.样本容量是50名
3、下列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
A.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B.企业招聘,对应试人员进行面试
C.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D.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某班级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得分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 B.组距为10
C.人数最少的得分段的频数为2 D.得分及格(≥60)的有12人
5、如图为2021年十月和十一月新冠疫苗日均接种量统计图(单位:万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均接种量最高为1000万剂
B.从10月26日到11月6日日均接种量增长最快
C.十月份日均接种量一直在增长
D.十一月份日均接种量每天都比十月份日均接种量高
6、下列调查中,最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
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 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
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
7、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
A.调查某品牌电视的使用寿命 B.调查毕节市元旦当天进出主城区的车流量
C.调查我校七(1)班新冠核酸检查结果 D.调查某批次烟花爆竹的燃放效果
8、要了解我市初中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用的时间,下列抽样最适合的是( )
A.随机选取城区6所初中学校的所有学生
B.随机选取城区与农村各3所初中学校所有女生
C.随机选取我市初中学校三个年级各1000名学生
D.随机选取我市初中学校中七年级5000名学生
9、如图是一所学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一个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其他”部分所对的圆心角度数是36°则步行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是( )
A.36% B.40% C.45% D.50%
10、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60次正面朝上,则反面朝上的频率是( )
A.0.6 B.6 C.0.4 D.4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养鱼专业户张老汉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第一次从池塘中捕捞上150条鱼,称重196千克,全部标上记号后放回鱼塘中,经过一段时间,待它们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后,第二次再捕捞上200条鱼,称重244千克,其中12条是带有标记的,请你估计张老汉的池塘中大约有_____条鱼.池塘中鱼的总重大约有_____千克.(结果保留整数)
2、下列抽样调查较科学的有________.
①小华为了知道烤箱内的面包是否熟了,任意取出一小块品尝;
②小琪为了了解某市2007年的平均气温,上网查询了2007年7月份31天的气温情况;
③小明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在七年级抽取一个班的学生做调查;
④小智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在七、八、九年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进行调查.
3、为了更直观地统计信息,可以用_______和_______来描述数据.
4、去年某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这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抽样中,总体是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
5、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31,27,30,32,31,28,26,27,29,28,24,26,27,28,30,以2为组距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______.
(2)确定组数与组距:已知组距为2,则,因此定为______组
(3)列频数分布表:
分组 | 划记 | 频数 |
2 | ||
3 | ||
8 | ||
4 | ||
3 | ||
合计 |
| 20 |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校兴趣小组想了解球的弹性大小,准备了A、B两个球,分别让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测量球的反弹高度,记录数据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当起始高度为80cm时,B球的反弹高度是起始高度的____________%.
(2)比较两个球的反弹高度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球弹性大.(填“A”或“B”)
(3)下列的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根据统计图预测,如果下落的起始高度继续增加,A球的反弹高度可能会继续增加;
②从统计图上看,两球的反弹高度不会超过它们的起始高度.
2、大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价值.某市为推动大数据应用,针对市民最关心的四类生活信息(A:政府服务信息,B:城市医疗信息,C:教育资源信息,D:交通信息)进行了民意调查(被调查者每人限选一项),并制作成如下的不完全统计图表.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本次调查的总人数;
(2)求出关注城市医疗信息的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求出D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3、为了了解中学生的体能状况,某校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分成5组绘成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数据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其中前4个小组的频率依次为0.04,0.12,0.4,0.28.
(1)第4组的频数是多少?
(2)第5组的频率是多少?
(3)哪一组的频数最大?
(4)补全统计图,并绘出频数分布折线图.
4、判断下面这些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1)为了了解某厂家生产的零件质量,在其生产线上每隔300个零件抽取1个检查;
(2)为了了解某城市全年的降水情况,随机调查该城市某月的降水量.
5、小颖随机调查了若干市民租用公共自行车的骑车时间t(单位:分),将获得的数据分成四组,绘制了如下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被调查的总人数是多少?
(2)试求表示A组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试求在租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中,骑车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下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共40个数据,知道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用总数减去这几组频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得:第四组的频数=40-(2+7+11+12)=8;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对频数的考查,掌握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是解题的关键.
2、A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体的定义:表示考察的全体对象;样本的定义: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个体的定义:总体中每个成员成为个体,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这600名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50名学生的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样本容量是50,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样本,总体,个体和样本容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知相关定义.
3、D
【解析】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根据以上逐项分析可知.
【详解】
解:A.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人员不多,且这个调查很重要不可漏掉任何人,适合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
B. 企业招聘,对应试人员进行面试,人员不多,且这个调查很重要不可漏掉任何人,适合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
C. 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人员不多,适合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
D. 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调查具有破坏性,不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4、D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中各分数的人数最大判断A正确,由横轴的数据差判断B正确,由各分数的人数最少判断C正确,由及格的人数相加判断D错误.
【详解】
解:A. 得分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 组距为10,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 人数最少的得分段的频数为2,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 得分及格(≥60)的有12+14+8+2=36人,故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正确理解横轴及纵轴的意义,掌握各分数的对应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
【分析】
根据折线统计图观察十月和十一月新冠疫苗日均接种量,变化情况,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解:A、根据统计图得:日均接种量最高超过1000万剂,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从10月26日到11月6日日均接种量增长最快,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十月份日均接种量在10月16日到10月17日有所下降和10月22日到10月24日有所下降,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10月31日接种量高于11月1日,11月2日和11月22日接种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定义(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与全面调查的定义(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
解: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此项符合题意;
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与普查的适用范围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D中为出售的产品,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要求;
B中元旦的车流量较大,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要求;
C中新冠核酸检查关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适合普查,符合要求;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与普查.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分二者的适用范围.
8、C
【解析】
【分析】
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
【详解】
解:A、随机选取城区6所初中学校的所有学生,不具有代表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随机选取城区与农村各3所初中学校所有女生,不具有代表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随机选取我市初中学校三个年级各1000名学生,具有代表性,故选项符合题意;
D、随机选取我市初中学校中七年级5000名学生,不具有代表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抽样调查的可靠性,样本具有代表性是指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
9、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其他”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是36°,算出“其他”所占的百分比,再计算“步行”部分所占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其他部分对应的百分比为:×100%=10%,
∴步行部分所占百分比为1﹣(35%+15%+10%)=4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熟知“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和各部分所占百分比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反面朝上的频数,然后根据频率=频数÷总数求解即可
【详解】
解:∵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60次正面朝上,
∴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40次反面朝上,
∴反面朝上的频率=40÷100=0.4,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频数求频率,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频率=频数÷总数.
二、填空题
1、 ,
【解析】
【分析】
用带有标记的条数除以带有标记的鱼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池塘的总数,再用总数乘以鱼的平均重量即可.
【详解】
解:张老汉的池塘的鱼的总数是:(条,
池塘中鱼的总重大约有(千克),
故答案为:2500,314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①④.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方式逐个分析即可
【详解】
小华为了知道烤箱内的面包是否熟了,任意取出一小块品尝,故①的调查方法合适,符合题意;
琪为了了解某市2007年的平均气温,应该查询每个月的气温情况,故②的调查方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
小明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应该在七、八、九年级各抽一个班学生做调查,故③的调查方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
小智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在七、八、九年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进行调查,故③的调查方法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④.
故答案为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理解抽样调查的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3、 条形图 扇形图
【解析】
略
4、 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被抽出的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2000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中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概念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
在这个抽样中,总体是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个体是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是被抽出的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容量是2000.
故答案为: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被抽出的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200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抽样中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掌握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5、 32-23=9 5
【解析】
略
三、解答题
1、 (1)62.5%
(2)A
(3)①②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起始高度为80cm时,B球的反弹高度,由此可得百分比;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A球每次反弹的高度都比B球高,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3)①由折线统计图可知4球的反弹高度变化趋势还非常明显,从而可判断A球的反弹高度可能会继续增加;②从折线统计图可知,反弹的高度是不会超过下路的起始高度的.
(1)
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当起始高度为80cm时,B球的反弹高度是50cm,是起始高度的62.5%,
故答案为:62.5%.
(2)
解:比较两个球反弹高度的变化情况可知,A球每次反弹的高度都比B球高,所以A球的弹性大,
故答案为:A.
(3)
解:①根据统计图可知,如果下落的起始高度继续增加,A球的反弹高度可能会继续增加;
②从统计图上看,两个球的反弹高度一直低于起始高度,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不会超过起始高度.
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能正确准确读懂统计图是解题关键.
2、 (1)1000人
(2)见解析
(3)144°
【解析】
【分析】
(1)根据样本的容量= C组最关心的教育资源信息的人数200人÷C组占20%求积即可;
(2)利用样本的容量减去A、C、D组人数即可得出B组人数,可补画条形图;
(3)先求D组人数占样本的百分比,用百分比×360°,得出扇形D的圆心角.
(1)
解:∵从条形图得C组最关心的教育资源信息的人数为200人,从扇形图C组占20%,
∴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人)
(2)
最关心B:城市医疗信息的人数为:1000-250-200-400=1000-850=150人,
条形统计图如下
(3)
∵关注交通信息的人数有400人,占样本1000人的百分比为400÷1000×100%=40%
∴扇形统计图中D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点睛】
本题考查从条形图和扇形图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样本的容量,补画条形图,求扇形圆心角,掌握从条形图和扇形图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样本的容量,补画条形图,求扇形圆心角是解题关键.
3、(1)14;(2)0.16;(3) 170~180这一频数最大;(4)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总人数以及第四组的频率,求解即可;
(2)根据总频率为1,以及其他四组的频率即可求解;
(3)观察统计图,即可求除频数最大的一组;
(4)按照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第4组的频数是0.28×50=14;
(2)第5组频率为1-0.04-0.12-0.4-0.28=0.16
(3)由统计图可知:170~180这一组频数最大.
(4)由(1)得第四组的频数为14,
补全统计图如下:
频数分布折线图如图.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画频数分布折线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并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中获取相关数据.
4、(1)比较合适,可以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2)不合适,用某月的降水量代表全年的降水量不具有代表性
【解析】
【分析】
根据调查应具有代表性分析解答.
【详解】
解:(1)比较合适,可以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2)不合适,用某月的降水量代表全年的降水量不具有代表性.
【点睛】
此题考查调查样本的选取,掌握样本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1)50;(2)108°,图见解析;(3)92%
【解析】
【分析】
(1)根据B组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这次被调查的总人数;
(2)用360乘以A组所占的百分比,求出A组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再用总人数减去A、B、D组的人数,求出C组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
(3)用A、B、D组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骑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详解】
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19÷38%=50(人);
(2)A组所占圆心角的度数是:360×=108°;
C组的人数有:50-15-19-4=12(人)
补图如下:
(3)因为30分钟及以下的应该是A+B+C区域,所以骑车时间是30分钟及以下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100%=9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