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已知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D.
2、一个正多边形的半径与边长相等,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
A.4 B.5 C.6 D.8
3、已知⊙O的半径为3,若PO=2,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O内 B.点P在⊙O上 C.点P在⊙O外 D.无法判断
4、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PA=4,则PB的长度为( )
A.3 B.4 C.5 D.6
5、已知正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是( )
A. B. C. D.
6、如图,将的圆周分成五等分(分点为A、B、C、D、E),依次隔一个分点相连,即成一个正五角星形.小张在制图过程中,惊讶于图形的奇妙,于是对图形展开了研究,得到:点M是线段AD、BE的黄金分割点,也是线段NE、AH的黄金分割点.在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3,内切圆半径为1,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2 B.14 C.16 D.18
8、如图,⊙O是正五边形ABCDE的外接圆,点P是的一点,则∠CPD的度数是( )
A.30° B.36° C.45° D.72°
9、如图,面积为18的正方形ABCD内接于⊙O,则⊙O的半径为( )
A. B.
C.3 D.
10、如图,中,,O是AB边上一点,与AC、BC都相切,若,,则的半径为( )
A.1 B.2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CD边上一点,连接AE,过点B作BG⊥AE于点G,连接CG并延长交AD于点F,则AF的最大值是_______.
2、已知线段PQ=2cm,以P为圆心,1.5cm为半径画圆,则点Q与⊙P的位置关系是点Q在______.(填“圆内”、“圆外”或“圆上”)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EGF都内接于⊙O,当EF∥BC时,的度数为 _____.
4、如图,在△ABC中,∠ACB=90°,CD=2,以CD为直径的⊙与AB相切于点E.若弧DE的长为为π,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保留π)
5、在下图中,是的直径,要使得直线是的切线,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写一个条件即可)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四边形OAEC是平行四边形,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圆交CE于D,延长CO交O于B,连接AD、AB,AB是O的切线.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4,,求平行四边形OAEC的面积.
2、如图,点E是的内心,AE的延长线交BC于点F,交的外接圆点D.过D作直线.
(1)求证:DM是的切线;
(2)求证:;
(3)若,,求的半径.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B的坐标分别是(1,0),(7,0).
(1)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一点P,给出如下定义:如果∠APB=45°,那么称点P为线段AB的“完美点”.
①设A、B、P三点所在圆的圆心为C,则点C的坐标是 ,⊙C的半径是 ;
②y轴正半轴上是否有线段AB的“完美点”?如果有,求出“完美点”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若点P在y轴负半轴上运动,则当∠APB的度数最大时,点P的坐标为 .
4、如图,已知AB是⊙P的直径,点在⊙P上,为⊙P外一点,且∠ADC=90°,2∠B+∠DAB=180°
(1)试说明:直线为⊙P的切线.
(2)若∠B=30°,AD=2,求CD的长.
5、如图,在RtABC中,∠ACB=Rt∠,以AC为直径的半圆⊙O交AB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结DE、CD.过点D作DF⊥AC于点F.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AD=5,DF=3,求⊙O的半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连接正六边形的相邻的两个顶点与圆心,构造扇形和等边三角形,则可得到弓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弓形的6倍.
【详解】
解:连接、,
,的内接正六边形,
,
∴△DOE是等边三角形,
∴∠DOM=30°,
设,则
,
解得:,
,
根据图可得:,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及扇形的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三个弓形的面积.
2、C
【解析】
【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再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与边数的关系即可得.
【详解】
解:如图,由题意得:,
是等边三角形,
,
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熟练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与边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3、A
【解析】
【分析】
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是d,①当r>d时,点P在⊙O内,②当r=d时,点P在⊙O上,③当r<d时,点P在⊙O外,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
【详解】
∵⊙O的半径为3,若PO=2,
∴2<3,
∴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O内,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注意: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是d,①当r>d时,点P在⊙O内,②当r=d时,点P在⊙O上,③当r<d时,点P在⊙O外.
4、B
【解析】
【分析】
由切线的性质可推出,.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HL”,即可证明,即得出.
【详解】
∵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
∴,,
∴在和中,,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解析】
【分析】
如图, 为正三角形ABC的外接圆,过点O作OD⊥AB于点D,连接OA, 再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B=30°,,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 为正三角形ABC的外接圆,过点O作OD⊥AB于点D,连接OA,
根据题意得:OA= ,∠OAB=30°,,
在中,
,
∴AB=3,即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是3.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形的外接圆,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形的外接圆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分析】
利用正五边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黄金分割定理判断即可.
【详解】
如图,连接AB,BC,CD,DE,EA,
∵点M是线段AD、BE的黄金分割点,也是线段NE、AH的黄金分割点,
∴,
∵AB=BC=CD=DE=EA,
∴∠DAE=∠AEB,
∴AM=ME,
∴,
∴A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M是线段AD、BE的黄金分割点,也是线段NE、AH的黄金分割点,
∴点F是线段BD的黄金分割点,
∴,
∵AB=BC=CD=DE=EA,∠BCD=∠AED,
∴△BCD≌△AED,
∴AD=BD,
∴,
∴B正确,不符合题意;
∵AB=BC=CD=DE=EA, ∠BAE=108°,
∴∠BAC=∠CAD=∠DAE,
∴∠CAD=36°,
∴D正确,不符合题意;
∵∠CAD=36°, AN=BN=AM=ME,
∴∠ANM=∠AMN=72°,
∴AM>MN,
∴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正五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全等,黄金分割,熟练掌握圆的性质,正五边形的性质,黄金分割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
【分析】
⊙I切AB于E,切BC于F,切AC于D,连接IE,IF,ID,得出正方形CDIF推出CD=CF=1,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出AD=AE,BE=BF,CF=CD,求出AD+BF=AE+BE=AB=6,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I切AB于E,切BC于F,切AC于D,连接IE,IF,ID,
则∠CDI=∠C=∠CFI=90°,ID=IF=1,
∴四边形CDIF是正方形,
∴CD=CF=1,
由切线长定理得:AD=AE,BE=BF,CF=CD,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3,内切圆半径为1,
∴AB=6=AE+BE=BF+AD,
即△ABC的周长是AC+BC+AB=AD+CD+CF+BF+AB=6+1+1+6=1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8、B
【解析】
【分析】
连接OC,OD.求出∠COD的度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连接OC,OD.
∵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
∴∠COD==72°,
∴∠CPD=∠COD=36°,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C
【解析】
【分析】
连接OA、OB,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正方形面积为18,可求边长为,进而通过勾股定理,可得半径为3.
【详解】
解:如图,连接OA,OB,则OA=OB,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8,
∴,
∴,即: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0、D
【解析】
【分析】
作OD⊥AC于D,OE⊥BC于E,如图,设⊙O的半径为r,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D=OE=r,易得四边形ODCE为正方形,则CD=OD=r,再证明△ADO∽△ACB,然后利用相似比得到,再根据比例的性质求出r即可.
【详解】
解:作OD⊥AC于D,OE⊥BC于E,如图,设⊙O的半径为r,
∵⊙O与AC、BC都相切,
∴OD=OE=r,
而∠C=90°,
∴四边形ODCE为正方形,
∴CD=OD=r,
∵OD∥BC,
∴△ADO∽△ACB,
∴
∵AF=AC-r,BC=3,AC=4,
代入可得,
∴r=.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也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二、填空题
1、1
【解析】
【分析】
以AB为直径作圆,当CF与圆相切时,AF最大.根据切线长定理转化线段AF+BC=CF,在Rt△DFC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详解】
解:以AB为直径作圆,因为∠AGB=90°,所以G点在圆上.
当CF与圆相切时,AF最大.
此时FA=FG,BC=CG.
设AF=x,则DF=4−x,FC=4+x,
在Rt△DF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42+(4−x)2=(4+x)2,
解得x=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圆中切线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2、圆外
【解析】
【分析】
根据点的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详解】
解:∵⊙O的半径为1.5cm,PQ=2cm,
∴2>1.5,
∴点Q在圆外.
故答案为:圆外.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
3、
【解析】
【分析】
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先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于是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
正方形和正都内接于,
,
由圆周角定理得:,
,
,
,
,
则的度数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
【解析】
【分析】
连接OE,首先由弧长公式求得∠EOD=60°;然后利用△BEO的性质得到线段OB的长度,易得AC与BC的长度;最后根据S阴影=S△ABC﹣S扇形OCE﹣S△OBE解答.
【详解】
解:如图,连接OE,
∵以CD为直径的⊙与AB相切于点E,
∴OE⊥BE.
设∠EOD=n°,
∵OD= CD=1,弧DE的长为π,
∴=π.
∴∠EOD=60°.
∴∠B=30°,∠COE=120°.
∴OB=2OE=2,BE=,AB=2AC,
∵AC=AE,
∴AC=BE=.
∴S阴影=S△ABC﹣S扇形OCE﹣S△OBE
=××3﹣﹣×1×=﹣.
故答案是:﹣.
【点睛】
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和扇形面积的计算,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简记作:见切点,连半径,见垂直.
5、∠ABT=∠ATB=45°(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根据切线的判定条件,只需要得到∠BAT=90°即可求解,因此只需要添加条件:∠ABT=∠ATB=45°即可.
【详解】
解:添加条件:∠ABT=∠ATB=45°,
∵∠ABT=∠ATB=45°,
∴∠BAT=90°,
又∵AB是圆O的直径,
∴AT是圆O的切线,
故答案为:∠ABT=∠ATB=45°(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切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圆切线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 (1)见解析
(2)32
【解析】
【分析】
(1)连接OD,证明,可得,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进而可得,即可证明AD是O的切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OAEC的面积等于2倍即可求解.
(1)
证明:连接OD.
∵四边形OAEC是平行四边形,
∴,
又∵,
∴,
∵AB与相切于点B,
∴,
又∵OD是的半径,
∴AD为的切线.
(2)
∵
在Rt△AOD中,
∴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 (1)见解析
(2)见解析
(3)⊙O的半径为5.
【解析】
【分析】
(1)连接OD交BC于H,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切线的判定即可证明;
(2)连接BD,由点E是△ABC的内心,得到∠ABE=∠CBE,∠DBC=∠BAD,推出∠BED=∠DB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BD=DE;
(3)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结果.
(1)
证明:连接OD交BC于H,如图,
∵点E是△ABC的内心,
∴AD平分∠BAC,
即∠BAD=∠CAD,
∴,
∴OD⊥BC,BH=CH,
∵DM∥BC,
∴OD⊥DM,
∴DM是⊙O的切线;
(2)
证明:∵点E是△ABC的内心,
∴∠ABE=∠CBE,
∵,
∴∠DBC=∠BAD,
∴∠DEB=∠BAD+∠ABE=∠DBC+∠CBE=∠DBE,
即∠BED=∠DBE,
∴BD=DE;
(3)
解:设⊙O的半径为r,
连接OD,OB,如图,
由(1)得OD⊥BC,BH=CH,
∵BC=8,
∴BH=CH=4,
∵DE=2,BD=DE,
∴BD=2,
在Rt△BHD中,BD2=BH2+HD2,
∴(2)2=42+HD2,解得:HD=2,
在Rt△BHO中,
r2=BH2+(r-2)2,解得:r=5.
∴⊙O的半径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以上知识.
3、 (1)①(4,3)或C(4,−3),,②,
(2)
【解析】
【分析】
(1)①在x轴的上方,作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B,易知A,B,P三点在⊙C上,圆心C的坐标为(4,3),半径为3,根据对称性可知点C(4,−3)也满足条件;②当圆心为C(4,3)时,过点C作CD⊥y轴于D,则D(0,3),CD=4,根据⊙C的半径得⊙C与y轴相交,设交点为,,此时,在y轴的正半轴上,连接、、CA,则==CA =r=3,得,即可得;
(2)如果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设此时圆心为E,则E在第四象限,在y轴的负半轴上任取一点M(不与点P重合),连接MA,MB,PA,PB,设MB交于⊙E于点N,连接NA,则∠APB=∠ANB,∠ANB是△MAN的外角,∠ANB>∠AMB,即∠APB>∠AMB,过点E作EF⊥x轴于F,连接EA,EP,则AF=AB=3,OF=4,四边形OPEF是矩形,OP=EF,PE=OF=4,得,则,即可得.
(1)
①如图1中,
在x轴的上方,作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B,易知A,B,P三点在⊙C上,
圆心C的坐标为(4,3),半径为3,
根据对称性可知点C(4,−3)也满足条件,
故答案是:(4,3)或C(4,−3),,
②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线段AB的“等角点”。
如图2所示,当圆心为C(4,3)时,过点C作CD⊥y轴于D,则D(0,3),CD=4,
∵⊙C的半径,
∴⊙C与y轴相交,
设交点为,,此时,在y轴的正半轴上,
连接、、CA,则==CA =r=3,
∵CD⊥y轴,CD=4,,
∴,
∴,;
当圆心为C(4,-3)时,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2)
当过点A,B的圆与y轴负半轴相切于点P时,∠APB最大,理由如下:
如果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设此时圆心为E,则E在第四象限,
如图3所示,在y轴的负半轴上任取一点M(不与点P重合),
连接MA,MB,PA,PB,设MB交于⊙E于点N,连接NA,
∵点P,点N在⊙E上,
∴∠APB=∠ANB,
∵∠ANB是△MAN的外角,
∴∠ANB>∠AMB,
即∠APB>∠AMB,
此时,过点E作EF⊥x轴于F,连接EA,EP,则AF=AB=3,OF=4,
∵⊙E与y轴相切于点P,则EP⊥y轴,
∴四边形OPEF是矩形,OP=EF,PE=OF=4,
∴⊙E的半径为4,即EA=4,
∴在Rt△AEF中,,
∴,
即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与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知识点.
4、 (1)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连接PC,则∠APC=2∠B,可证PC∥DA,证得PC⊥CD,则结论得证;
(2)连接AC,根据∠B=30°,等腰三角形外角性质∠CPA=2∠B=60°,再证△APC为等边三角形,可求∠DCA=90°-∠ACP=90°-60°=30°,AD=2,∠ADC=90°,利用30°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AC=2AD=4,然后根据勾股定理CD=即可.
(1)
连接PC,
∵PC=PB,
∴∠B=∠PCB,
∴∠APC=2∠B,
∵2∠B+∠DAB=180°,
∴∠DAP+∠APC=180°,
∴PC∥DA,
∵∠ADC=90°,
∴∠DCP=90°,
即DC⊥CP,
∴直线CD为⊙P的切线;
(2)
连接AC,
∵∠B=30°,
∴∠CPA=2∠B=60°,
∵AP=CP,∠CPA=60°,
∴△APC为等边三角形,
∵∠DCP=90°,
∴∠DCA=90°-∠ACP=90°-60°=30°,
∵AD=2,∠ADC=90°,
∴AC=2AD=4,
∴CD=.
【点睛】
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平行线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5、 (1)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连接OD,求出DE=CE=BE,推出∠EDC+∠ODC=∠ECD +∠OCD,求出∠ACB=∠ODE=90°,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3,设OD=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
(1)
证明:连接OD,
∵AC是直径,
∴∠ADC=90°,
∴∠BDC=180°﹣∠ADC=90°,
∵E是BC的中点,
∴,
∴∠EDC=∠ECD,
∵OC=OD,
∴∠ODC=∠OCD,
∴∠EDC+∠ODC=∠ECD +∠OCD,
即∠ACB=∠ODE,
∵∠ACB=90°,
∴∠ODE=90°,
又∵OD是半径,
∴DE是⊙O的切线.
(2)
解:设OD=x,
∵DF⊥AC,AD=5,DF=3,
∴,
在三角形ADF中,
,
解得,,
⊙O的半径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证明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切线,利用勾股定理求半径.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优秀随堂练习题,共29页。
2021学年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优秀测试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M,将一把直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