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材简析】
通过本单元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本身之间的关系。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通过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教科书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马铃薯的沉浮”;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种液体”;第三部分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第四部分“阅读资料”。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但是学生对沉浮的关注,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科学态度目标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未知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难点:规范实验操作,完成调制液体和加热液滴两个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浓糖水1杯、石块1块、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清水1杯、马铃薯一个、食盐若干、勺子1个、玻璃棒1 根、一次性筷子1双、毛巾1条、酒精灯1盏、火柴1盒、调羹2个(带塑料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清水1杯、浓糖水1杯、马铃薯1个]
1.提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关系如何?(预设: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2.出示材料:清水1杯、浓糖水1杯、马铃薯1个
提问: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入两杯不同的液体中,是沉还是浮?(预设:马铃薯放入两杯不同的液体中都是沉的。)
3.揭示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
二、探究马铃薯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清水1杯、浓糖水1杯、马铃薯1个、一次性筷子1双、毛巾1条]
1.老师依次把马铃薯放入两个烧杯中(用一次性筷子夹出并用毛巾擦干),提问:
(1)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状况?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预设: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液体有关)
(2)1号杯里装的是什么?(预设:清水,板书:清水)2号呢?(预设:盐水,板书:盐水)
2.提问:大家都认为2号杯里装的是盐水,那么老师给你们食盐等材料,能不能调制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能)
三、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清水1杯、马铃薯一个、玻璃棒1 根、食盐若干、勺子1个、一次性筷子1双、毛巾1条、活动记录表1份]
1.出示材料:清水1杯、马铃薯一个、玻璃棒1 根、食盐若干、一次性筷子1双、毛巾1条、活动记录表1份。
(1)老师边出示材料边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
(2)组织学生思考:
①如何加盐?(预设:1克1克加;2克2克加;1勺1勺加……)
②如何取、放马铃薯?(预设:用一次性筷子夹 )
③什么时候调制结束?(预设:等马铃薯浮起来实验就结束 )
④调制结束后我们该怎样做?(预设:整理好实验器材)
2.出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先在这里写上组别,然后边调制边记录,比如第1勺,溶解完,马铃薯是沉的,记录下来,再加第2勺,直到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为止。实验结束后,还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出示温馨提示,介绍说明:
温馨提示:
①食盐一平勺一平勺的加,等第一勺完全溶解了,放入马铃薯观察,如果下沉、则把马铃薯拿出来,再加第二勺,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②用筷子取放马铃薯,并注意用毛巾把水擦干;
③实验结束,整理好器材,送回原处;
④做好组内分工。
4.学生领取材料。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整理好器材并放回原处。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提问:
(1)你们小组能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能 )
(2)是不是只要水里溶解了食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不是)
(3)什么样的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一定浓度的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8.小结。
四、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液体(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浓糖水1杯、浓盐水1杯、酒精灯1盏、火柴1盒、调羹2把(带塑料柄)、滴管2根]
1.出示2号杯子。提问:2号杯子里的液体真的是盐水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预设:尝、蒸发……)
2.出示材料:酒精灯1盏、火柴1盒、调羹2把(带塑料柄)、滴管2根
介绍给液滴加热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方法:
①用滴管从两个烧杯(教师提供的2号杯子和学生自己配置的浓盐水)中各取一滴液体,滴在调羹上。
②用酒精灯对调羹里的滴液进行加热。
③滴液变干后,观察比较调羹里留下的痕迹。
(2)注意事项:
①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②实验结束后,把器材整理好放到桌子中间。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液滴进行加热,老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两个液滴留下的痕迹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2)2号杯子里面的液体是不是盐水?(预设:不是)
5.教师介绍:2号杯子里装的其实是浓糖水。(板书:糖水)
6.小结:
五、资料阅读。(预设3分钟)
1.PPT出示:(教材第18页:“淹不死的湖——死海”)
2.学生带问题阅读:为什么死海淹不死人?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预设:死海里的海水含盐量很高,相同体积的海水比同体积的人重,人在海水里不会下沉,所以死海淹不死人。)
六、拓展延伸(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马铃薯1个、浓盐水1杯、清水1杯、石块1块]
1.把马铃薯放入浓盐水。
提问: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杯子里的马铃薯沉下去?(预设:往里面加清水)
2.教师演示。
提问:为什么加入清水后马铃薯会下沉?(预设:盐水的浓度下降了,马铃薯也就沉下去了)
3.出示石块。
提问:我们能调制出一杯浓盐水使石块浮起来吗?(预设:能)
4.请同学们回家后动手去做一做。
【板书设计】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号 2号
清水? 盐水? 一定浓度的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糖水
……
【作业设计】
1.要想使浮在浓盐水的马铃薯下沉,我们可以在液体中( C )。
A.加白糖 B.加食盐 C.加清水
2.下面液体中,一定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是( B )。
A.纯净水 B.浓糖水 C.食盐水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教学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过山车设计的要求,先搭建直线轨道吧,再试一试曲线轨道,怎么搭建斜坡呢,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搭建的顺序是什么,小组合作开始搭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一年级下册7.认识一袋空气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下册7.认识一袋空气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17认识一袋空气ppt、117认识一袋空气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7.认识一袋空气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7.认识一袋空气课前预习ppt课件,文件包含7认识一袋空气ppt、7认识一袋空气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