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达标检测-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科学家们把这颗“超级地球”命名为GJ357d。GJ357d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 (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2.与地球相比,GJ357d ( )
①公转周期较长 ②大气层较薄
③公转周期较短 ④大气层较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 )
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
B.有固体表面
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D.有较丰富的液态水
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为 (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5.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
A.莫斯科夜空出现极光
B.哈雷彗星回归地球
C.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有线通信中断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与①相比,②天体 ( )
A.距离太阳较近
B.表面温度较低
C.自转方向不同
D.公转方向不同
7.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原因有 (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
③存在水
④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扬州某住宅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浅层地能是从数百米内的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射向地面能量的60%。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三题。
8.浅层地能 ( )
A.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B.存在于地幔中
C.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D.仅冬季被利用
9.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有 ( )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用煤、石油发电
③用潮汐能发电
④核电站发电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关于太阳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B.能量巨大而且集中
C.清洁无污染
D.可以通过光热和光电转换来利用
浩瀚宇宙,奥妙无穷,引发多少人的宇宙梦。下图示意江苏省盐城市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空观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若对北极星附近进行观测,则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12.某天夜晚,同学们发现有一个亮点在星空中划过,亮度逐渐变亮,达到最亮时突然完全消失,整个过程持续了2分钟左右。同学们看到的最可能是 ( )
A.UFO B.国际空间站
C.流星 D.彗星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4.“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化石早大约3 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两题。
15.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16.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
A.辽宁新生兽
B.东北白垩兽
C.中华侏罗兽
D.亚洲三叠兽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地热能直接利用方式主要有采暖、加工、娱乐、融雪、渔业养殖等;间接利用方式主要为发电。冰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目前地热能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能取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熔岩主要分布在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8.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该界面处只有纵波能够通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下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读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9.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
20.下列关于四大圈层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②岩石圈就是地壳
③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
④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读下图,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是 (填字母)地,主要判断理由是 (4分)。
(2)在A、B、C、D、E、F、G七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填字母)地,主要判断理由是 (4分)。
(3)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许多城市得到了推广使用。请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说明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局限性。(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2019年1月,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1)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 。(2分)
(2)对嫦娥四号运行产生严重干扰的太阳活动是 。(2分)
(3)“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的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2分)
(4)材料中提到的被子植物,主要盛行于 (填写地质年代)。这个地质年代出现了一次大冰期,称为 大冰期。(2分)
(5)与地球相比,简述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学生用电脑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下表为2019年12月我国境内部分地区发生的地震情况。
震级 (M) | 发震时刻 (北京时间) | 纬度 | 经度 | 深度 (千米) | 参考位置 |
3.8 | 2019-12-04 06:01:25 | 43.59° | 89.20° | 19 |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 |
2.9 | 2019-12-03 11:38:52 | 40.44° | 114.54° | 15 | 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
3.4 | 2019-12-03 11:34:11 | 40.45° | 114.55° | 13 | 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
3.0 | 2019-12-03 06:02:30 | 28.24° | 100.64° | 8 |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
(1)有关地核的叙述,正确的有 、 。(2分)
A.是岩浆的发源地
B.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
C.压力大,密度小
D.外核最可能为液态
(2)表格中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内部圈层的 。(1分)
(3)若在图中增绘岩石圈,试描述需绘制的内容。(2分)
(4)通常根据 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3分)
(5)请你为学校和家庭提出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2分)
24.读下面材料,分别探究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根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2分)
②说明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2分)
③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2分)
材料二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2)结合材料探究:
①以动物为例,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有不同的生物。(2分)
②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2分)
③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4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 据“超级地球”距离地球约31光年及地球在银河系、太阳系中的位置,可知“超级地球”仍然处于银河系之中,但在太阳系之外,因此“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银河系,B正确,故选B。
2.B 由材料信息可知,与地球相比,GJ357d的公转周期比较短,①错误、③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GJ357d的质量比地球大得多,其引力较强,围绕在其周围的大气厚度较大,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项。
3.D GJ357d“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若其有生命存在,则其与恒星的距离要比日地距离近。固体地表、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有较丰富的液态水,D正确,故选D项。
4.A 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但色球层及日冕层不会被遮挡,而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故A项正确。
5.C 当日全食发生时,月球遮挡了光球层,只能看到色球层。因日冕层需要特殊仪器才能看到,肉眼看不到,故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即为耀斑强烈爆发的时刻。极光一般发生在高纬极圈以内的极地,莫斯科位于极圈以外,夜空不会出现极光;哈雷彗星回归地球的周期约为76年,太阳活动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耀斑爆发时,太阳大气会抛出电磁波和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引发“磁暴”,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C项正确;太阳活动活跃不会导致地球上有线通信中断。
6.B ①是水星,②是火星,火星较水星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自转和公转方向两者相同。
7.A 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适宜的温度;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保证了适宜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水的存在和地球的体积、质量与适宜的温度无关。
8.C 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表以下数百米内的低温热能。埋藏深度仅数百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所以其存在于地壳内。浅层地能是太阳辐射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该能源全年可用。故C选项正确。
9.B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利用的能源大多属于太阳辐射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和用煤、石油发电。潮汐能是天体引力产生的,不属于太阳辐射能;核电站发电是利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是太阳辐射能。故B选项正确。
10.B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能量巨大但分散,属于清洁的能源,可以通过光热和光电转换来利用。故B选项符合题意。
11.A 若对北极星附近进行观测,则望远镜镜头朝向北极星方向,在北半球,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所以望远镜镜头朝向为北方。
12.C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叫流星体。当它们靠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故同学们看到的最可能是流星。
13.B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备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
14.A 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故A正确,B、D错误。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生长速度,故C错误。
15.B 在茂密的丛林中,树木高大,故动物擅长攀爬,且虫类生物较多,B正确。
16.C 由材料可知,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和地质年代表中的侏罗纪时期相吻合,其命名应体现侏罗纪特征,故最有可能是中华侏罗兽,C正确,A、B、D错误。
17.B 熔岩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中。
18.D 熔岩所在圈层为地幔,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被称为莫霍面。在莫霍面以下,地震波横波与纵波波速明显增加,D正确,A、B错误。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因此莫霍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
19.A 大气圈厚度约2 000~3 000千米,在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约60~120千米。水圈一般只有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厚。生物圈渗透于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中,厚度小,一般为20千米左右。
20.D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①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②错误。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上部,③错误。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小,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B 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晴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A A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理由: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局限性:易受天气变化影响,能量不稳定。
解析 (1)B地在四川盆地,地势低,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
(2)A、B、C、D、E、F、G七地中, A地在青藏高原,晴天多,海拔最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3)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无污染;但太阳能资源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能量不稳定。
22.答案 (1)行星际物质
(2)耀斑
(3)生物 太阳辐射(或太阳能)
(4)新生代 第四纪
(5)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
解析 第(1)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行星际物质。第(2)题,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会干扰嫦娥四号与地面的联系,干扰其运行。第(3)题,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生态圈运行的能量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第(4)题,被子植物盛行于新生代。新生代出现的大冰期为第四纪大冰期。第(5)题,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为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月球体积太小,表面没有大气;因没有大气,自转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也没有液态水。
23.答案 (1)B D
(2)地壳
(3)在深度80~400千米处,地幔的上部添加软流层。
(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5)提高建筑物抗震等级;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避震及逃生技能。(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题,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不是地核;以古登堡面为界,其上为地幔,其下为地核;地核一般压力大,密度大;图中显示,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因此外核最可能为液态。第(2)题,表格中四次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为19千米,最浅的为8千米,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因此四次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第(3)题,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和地壳,因此若在图中增绘岩石圈,必须在地幔的上部加上软流层,软流层深度在地下80~400千米处。第(4)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很难直接观测,通常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来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材料信息表明,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说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有关;材料信息表明,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一般导致建筑物水平晃动,而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因此地震救援“黄金12秒”的确定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有关。第(5)题,学校和家庭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应从预防角度分析作答。从学校角度:学校进行建设时,应提高建筑物抗震等级,多地震地区应尽量使用轻型材料;开设关于地震的相关课程,了解地震,平时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多地震地区的学校应准备地震急救包。从家庭角度:经常提醒孩子关注地震防灾减灾知识;配合学校强调学习避震及逃生技能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了解家中房屋结构,提醒其躲避地震灾害的最佳地点;等等。
24.答案 (1)①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②
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B——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③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2)①古生代后期是鱼类和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则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时代。
②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③火山爆发说:该假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爆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
解析 (1)依据“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写出植物的演化规律即可。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和推测煤炭形成时的环境特点,只要掌握有关知识即可回答。
(2)①掌握有关知识即可回答。②可根据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后形成的尘埃颗粒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来回答。③查阅有关资料即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