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1.军神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展开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齐天大圣( )
A.封建社会尊称帝王 B.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
C.传说中的神仙 D.精通某项技能的人
2.渭城朝雨浥轻尘( )
A.湿润,沾湿 B.坑洼地 C.潮湿,霉烂 D.地名
3.童孙未解供耕织( )
A.解除 B.解释 C.分开 D.理解,懂得
4.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等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一片孤城万仞山
C.不破楼兰终不还 D.孤城遥望玉门关
二、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第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9.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诗人。
10.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
②岳:________________
③遗民:______________
11.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2)来到黄鹤楼,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送好朋友孟浩然去扬州的情景,看着滚滚的长江水,我吟诵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观看讲述古代边塞战争的影视作品时,看着偏远冷寂的边塞之地,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里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比一比,再组词。
沙( ) 杯( ) 城( ) 青( )
抄( ) 怀( ) 诚( ) 请( )
四、书面表达
15.写一写
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A
6.边塞寂寞、冷落、肃杀 孤寂、艰苦
7.守边将士们立誓破敌的斗志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
8.这句诗是边塞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黄沙”二字既是实景,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
9.陆游 宋
10.黄河 西岳华山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11.“尽”是“完”的意思,强调眼泪流干,突出遗民无限辛酸、痛苦之情。
12.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对统治者未能早日收复失地的不满。
13.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 片孤城万仞山
14.沙子 水杯 渭城 青春 抄写 怀念 诚实 请问
15.示例:
扩写《从军行》
我站在大唐的城墙上,眺望着远处。楼兰的军营错落有序地排列着,一个接一个,十分整齐。中心是指挥部,左右两侧是军队,后方是后勤部,这样规划完美的布局让我们久攻不下。城墙上挂着的铠甲也久经沧桑,原本闪耀发光的鳞片如今也暗淡无光了,曾经坚实的铁片也不堪一击。这副铠甲已经失去了光泽,但它所贡献的功劳让人铭记。我环顾四周,大唐依然是如此的繁华昌盛,街上的闹市总是人来人往,整座城池都十分热闹,富有生机。再望向楼兰的城池,一片死气,大唐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几万名战士在那里离去,而他们的遗愿无不是打下楼兰,开疆拓土,壮大国家。
我也是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前来从军的,想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出征前,乡亲父老向我们告别,在临走的最后一刻还提醒我们要“平安归来”,就连皇帝也亲自送我们出征,以表达他最诚恳的敬意。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将士们勇往直前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我挥舞着刀枪冲了上去,遇到敌人就拼命挥着大刀,将他们一个个砍倒。不一会儿,鲜血就淋满了脚下的每一寸疆土。战士们不断地死去,最后楼兰选择了撤退,我们也没有追击,而是跑向受伤的战士们,希望能挽救他们的生命。我跑向一名身体高大、强壮的战士旁,原来他因杀敌太多而体力不支,被敌军砍成重伤,他用尽全身的最后一口气对我说:“攻下楼兰,大唐必胜”,然后倒在了地上,没有了气息。我心中的豪情壮志也彻底被点燃,以后的战斗亦是如此,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我们,可楼兰却仍然没有被攻打下来。
站在玉门关上,遥望着楼兰的城池,俨然是一座孤城,被将士们包围着,经历了许多战争的黄金铠甲也已经被击穿了,将士们也不断地离去,可我心中的那种攻下楼兰的壮志还在,没有攻下楼兰,绝不离开玉门关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