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PPT课件+练习(课时+单元)
- 城镇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第2章质量达标检测 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第2章质量达标检测 试卷,共9页。
第二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1·合肥高一期中)下图中曲线①、②、③表示某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密度、地租水平和气温的变化示意图,纵坐标的箭头方向表示数值越来越大。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该城市地租水平、人口密度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 D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曲线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
B.②曲线的起伏是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结果
C.③曲线的起伏主要是由交通通达性决定的
D.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解析] 第1题,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温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则①表示气温变化曲线;受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城市地租曲线最高峰出现在市中心,且在交通便利处形成地租次高峰,则②表示地租水平曲线;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处应位于居住区,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区和郊区的工业区之间,出现最高值,则③表示城市人口密度曲线,故表示该城市地租水平、人口密度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②③①,D正确。第2题,①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并非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A错误;②曲线表示地租水平,由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共同决定,B错误;③曲线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其起伏主要受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影响,也就是地租水平的影响,C错误;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D正确。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7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C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B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解析] 第3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4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
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镇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下面图1为大连2000—2011年城镇化率变化图,图2为大连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图。2009年大连提出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据此完成5~7题。
5.2000—2011年,大连城镇化的特点是( D )
A.一直加速发展 B.前期速度快,水平高
C.处于较低水平 D.后期水平高,速度趋缓
6.大连城镇化速度加快且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阶段是( C )
A.2000—2003年 B.2003—2004年
C.2008—2009年 D.2010年以后
7.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主要受( D )
A.城市职能变化影响
B.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影响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D.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
[解析] 第5题,据图分析,2000—2008 年大连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008—2009 年大连城镇化速度明显提升,2009年以后大连城镇化进入高水平缓慢发展阶段。第6题,对比两图分析,2008—2009 年大连城镇化高速发展,同时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也明显提升。第7题,由材料“2009年大连提出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及图1、图2所示信息可知,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主要受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却先下降后上升,故经济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二者的相关性较小。
城镇集聚效应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上图示意城镇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8~9题。
8.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镇集聚效应( C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9.城镇集聚效应在M点以后,将可能出现( A )
A.逆城镇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镇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镇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故选C。第9题,城镇集聚效应在M点以后,工业化水平继续增加,城镇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但不是城镇人口转为农业人口。故选A。
(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末)下图为1951—1995年中国、印度总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时期( D )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
B.印度农村人口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少
C.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
D.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11.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
A.产业结构调整
B.农业总产值下降
C.环境压力减轻
D.住房压力减小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中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1971年以后才有明显起步),A错;随着印度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人口比重减少,但农村人口不一定减少(因为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错;根据图中印度城镇化率和中国城镇化率的曲线可知,中国城镇化速度并没有始终高于印度(1961年至1971年),C错;读图可知,两国的城镇化率差值增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总人口逐渐接近,因此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扩大趋势,D正确,故选D。第11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影响产业结构调整,A正确;农业比重下降,但农业的总产值不一定下降,B错;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环境压力增大;同时,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住房压力增大,C、D错。故选A。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 54′N,98° 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 在陡坡或靠山处竖立的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12~13题。
12.“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D )
A.雨水丰富 B.闷热潮湿
C.岩层破碎 D.坡面较陡
13.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 )
A.晴天较多,有利于施工
B. 适合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在陡坡或靠山处竖立的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可知当地坡面较陡,为了保持房屋楼板的平正,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D项正确。该地区位于怒江河谷地区,降水不丰富,气温高,气候干热,A、B两项错误。第13题,当地地势起伏大,雨季施工不便。当地为季风气候区,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降水少,晴天较多,有利于施工,A项正确。该区域位于干热河谷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四季可种植,没有明显的农闲时节,C项错误。伐木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B项错误。坡体稳定,便于打桩是地基选址的前提条件,与时间没关系,D项错误。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面图1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图2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雨水的( C )
A.储水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径流量
15.“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B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居住区
C.停车场附近 D.街心公园内
[解析] 第14题,拦水坝能减缓地表径流的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第15题,“绿色街道”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居住区。
二、综合题(共4大题,55分)
16.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答案] (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变化趋势: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到21世纪以后,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解析] 第(1)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第(2)题,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主要因素是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因素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位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17.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例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__商业区__,③__工业区__。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什么?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A__,理由是什么 ?
(4)该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1)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水运便捷。
(2)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3)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 (4)铁路穿城而过;城市南、北联系不便;铁路沿线产生噪声污染。
[解析] 第(1)题,老城区在城市西北,西北有河流流经,可为城区提供水源,水运较便利。第(2)题,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根据现有城市规模和布局可知,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消费人群,布局商业区。②位于商业区外围,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为居住区。③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为工业区。第(3)题,化学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A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适合规划化学工业园区。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和产生噪声污染。
18.(2021·山东青岛高一期末)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安新)。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下图示意通州和雄安新区的位置。
(1)通州成为北京市副中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__政策__。
(2)说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可以缓解的“大城市病”。
(3)雄安新区的建设会提高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简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该区域的影响。
[答案] (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3)雄安新区承接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转移,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合理安排功能区,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环境的治理,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市等级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有利于该区域社会和谐。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因此通州成为北京市副中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第(2)题,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而减轻了北京市的产业和人口压力,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可减缓对土地需求的增长速度,缓解住房紧张状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许多生产企业大量外迁,废弃物排放减少,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第(3)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雄安新区的影响应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人居环境、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为雄安新区承接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当地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当地合理安排功能区和治理环境,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等级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该区域社会和谐。
1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年份 | 降水量/% | 蒸发量/% | 地表径 流/% | 地下径 流/% |
1960 | 100 | 40 | 12 | 48 |
2015 | 100 | 27 | 41 | 32 |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在城市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解析] 第(1)题,图示C地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主导风的下风向,远离交通线,地租最低。A地位于市中心,靠近消费群体,交通便利,地租最高。第(2)题,图中D地上风、上水、地势较高、近文化区和森林,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第(3)题,表格显示,与1960年相比,同等降水量条件下,2015年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同时蒸发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的发展,硬化面积增大、绿地减少的缘故。第(4)题,可从道路规划、车辆及道路的管理等方面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