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双减”后第一次期末考,“难出天际”的北京试卷传递出什么信号?
展开
“双减”后第一次期末考,“难出天际”的北京试卷传递出什么信号?轰轰烈烈的“双减”,终于走到了期末考试终于落幕。这个学期对很多老师、家长、学生来说,是漫长和迷茫的。作为教育延续多年的“法宝”,一学期唯一的一次考试——期末考试,考的不仅是学生,也是“双减”本身:说好的“减”兑现了吗?“减”得到底如何?“减”究竟是为了什么? 那么,双减以后的第一次语文考试,释放了什么信号,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又有什么指导呢?我们来看这次引发网络热议的北京西城区、海淀区的语数英三科考卷的变化,也以不同形式回应了“双减”的目标。而北京的考试方向,一定程度代表了其它城市考试改革的方向。具体有什么变化?释放了什么信息? 下面是北京海淀区三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卷。 这是北京西城区三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卷。 西城和海淀作为北京小学教育的两座高峰,对全国都有风向标作用。 特别是北京西城区的五、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型、题量堪比中考语文试卷,五年级试卷8页,六年级试卷10页,一反过去考试模式,第一大部分就在情境中检测“识字与写字”;第二大部分在情境中完成“积累与运用”;第三大部分两个大阅读题。(3到6年级北京西城区语文试卷请见本人ID)两个区的语文卷子,不得不说:两区的语文卷水平很高,而且领会了双减精神—— 上面这两份三年级试卷,体现的是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一脉相承。结合我校双减后(江苏)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考卷变得更简单了,得高分的人很多。但是试卷题目也变得更加灵活,题干更长,干扰项更多,看着一长串题目,其实很简单,大部分信息和题目都没有关系,需要孩子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步有序的思考。它归根到底考的是思路是否清晰。这要求孩子有更广泛的知识面,关注时事动态,以及更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看懂题目的内在含义。双减后的第一次语文期末考试透露出的风向是积极转变应试的观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反省的,不是一道题做得对不对,而是孩子们学习的思路与方法。试卷里却藏着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3大方向。一、量大。小学三年级试卷的文字量差不多跟80后上初中时语文卷子的字量持平。识字量少、阅读慢一点的孩子,别说读了,恐怕看着都眼晕。现在高考语文的关键得分点就是阅读和写作。注重基础,思维灵活,提高阅读复杂度,成为了语文考试一以贯之的精神,而且连数理化考试的阅读材料,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如果阅读理解不过关,连题干都看不懂。一、二年级不得考试,孩子们入学后人生第一次考试,孩子们可能要适应这样的眼晕模式了, 有家长说:不是减负吗?怎么考试负担还这么重?这是误解了。减负的目标是杜绝无意义的拔高和刷题,留给孩子更多自由阅读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多阅读,多思考,让知识面更广。双减政策可从来没说过:少看点书,少认点字。相反,现在的趋势就是鼓励阅读,提高阅读的基本素养,不鼓励钻研偏题、难题。二、题活对于这次的语文期末考卷,老师和家长们还有一点共识,就是题目出得活。其实,出活题特别考验咱们语文老师的本事。 咱们看看西城的试卷是怎么考课外读过的喜爱的童话故事的吧!首先,你得课外读过童话故事。其次,在阅读中动脑思考,发现书中的爱和美,不能只看热闹。最后,你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这就是“活题”的考法,既考阅读(名著),又考写作方法,还考了写作输出(小作文)。三、告别刷题,学会思考要应对现在的小学语文考试,光靠刷题已经不可能了。很多高年级家长反映,期末考试的阅读理解题难度已经赶上中考题的难度,主观题多,题型变化多,老教辅赶不上新形势了。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更多的是考查思考能力。比如流行的“文段分析”题,就是用一段文章打通知识点,考查学生面对新材料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又比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则由文字、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难度不高,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