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2课时)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2课时)人教部编版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2课时)人教部编版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2课时)人教部编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腊月二十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把握详略安排及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多音字较多,如“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分外”中的“更、间、正、观、分”,在初读环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等词语可以指导学生读好儿化。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醋、摊、燃”等字容易写错,可以重点指导。“醋”的左边里面不要少写一横;“摊”中间的“又”不要忘写;“燃”不要把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左边的“火”不能写到“灬”的上方。
    阅读理解
    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教学本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揣摩作者详写了哪些部分,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并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最后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一步体会课文主次分明的好处。
    积累运用
    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老舍先生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等词语,可以请学生改用普通话中的词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在对比中感悟作家语言的“京味儿”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和文中老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的活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与春节有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
    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导入:(出示过春节热闹祥和的图片)同学们,在这个寒假里,我们度过了中国人最热闹的节日——春节。你们家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把你春节里的趣事说一说,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的快乐。
    2.自由汇报:放爆竹、吃年夜饭、贴春联、拜年、守岁等。
    3.介绍春节习俗。
    课件出示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北京人总是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衣柜上,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并且喜欢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在屋外贴上“出门见喜”等春条。逛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
    4.过渡: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几十年前的北京,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5.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作家。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过渡: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凝聚,讲究的是热闹、祥和。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会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每个地方的习俗有所不同。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2.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按照老规矩,那时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及这些日子的哪些习俗。
    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及易错字,指导学生注意读音,关注字形。
    正音:“醋”是平舌音;“燃”是翘舌音;“贩”读fàn,不读bǎn。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万象更新 间断 正月 白云观 分外
    字形:“醋”的左边里面不要少写一横;“彼”的部首是“彳”,不是“亻”。
    4.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醋、燃。
    (1)课件出示生字书写动漫,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
    (2)教师范写,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3)师生点评,学生修正自己的书写。
    5.课件出示词语。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可借助字典、词典弄懂,也可以请教伙伴或老师。
    活动2 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那时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烈、忙碌、喜庆、团圆、祥和……)
    2.快速浏览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看一看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围绕春节,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及这些日子的哪些习俗?然后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针对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汇报交流。
    4.观察上表,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概括出主要内容。
    操作指导 本环节的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自主钻研文本,自主读文归纳,要充分利用填表格这个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勾画、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块三 加强朗读,感受语言
    活动1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特点
    1.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最能表现春节氛围的词句。
    3.学生汇报,引导思考:从这些词句中,你感觉老北京的春节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2 初步感受“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1.指名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感觉文中哪些语言和我们平时说的不一样?
    2.浏览这一部分,试着勾画出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
    3.小结:同学们在读文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文中的一些语句和我们平时读到的文字不太一样,比如,一些词语是儿化音,带有鲜明的口语色彩;还有的词语只有当地的老北京人才会用,有地域的特点。这些语言都带着浓浓的“京味儿”,同时也反映了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
    操作指导 整体感知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感受“年味儿”,为下节课的细读做铺垫。
    板块四 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总结:“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声迎新春。”老舍先生用他那京味儿十足的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热闹、祥和的北京春节,让我们有机会体味老北京有声有色的年味儿。那么,在这么多重要的日子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日子?你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
    2.拓展延伸: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各个民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等。
    操作指导 学生查阅资料,可以给出查阅方法和查阅方向,如重点查阅其他民族过春节的活动、服饰、饮食等,使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揭题入文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2.生生互评,指出读错的字音,共同订正。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儿,谁愿意用一两句话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如果能用上我们刚刚认读的词语就更好了。(忙碌、热闹、喜庆、欢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 检测生字的落实情况,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调动生生之间的互学互帮,教师切忌做“裁判长”,一人评判。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时,也要提醒学生尽可能用上一两个复习的词语,这样既锻炼学生学词造句的能力,又遵循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并且与学习新课自然融合起来。
    板块二 抓住重点,体会风俗特点
    活动1 自读课文,感受“年前的忙碌”
    1.默读课文第1~7自然段,完成自读提示要求:
    (1)文中介绍了年前的哪些日子?
    (2)年前人们都有哪些主要活动?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2.学生交流汇报,谈感受。
    (1)质疑:腊八这天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重点句品析: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在开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
    3.课件出示腊八粥、腊八蒜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描写,体会腊八节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
    4.朗读指导。小组轮读课文第1~7自然段,要读出浓浓的年味儿,读出“京味儿”,然后评读。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如,出示两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
    课件出示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b.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强调:通过对比朗读,感悟作家语言的“京味儿”特点,所以朗读这一句子时,要读好儿化。
    活动2 感受“除夕”“初一”“元宵节”的热闹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研读。
    提示1:边默读课文中描写“除夕、初一、元宵节”的部分,边思考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出相关词句。
    提示2: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作简单批注。
    2.教师巡视,深入小组中参与学习,相机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除夕”部分。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预设:
    ①“除夕”这一天有什么特点?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③这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语句体现出北京的除夕真热闹?
    (引导学生抓住“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要……”等关键词语进行交流,体会老北京人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守岁”风俗的重视,感受除夕夜热闹画面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和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④指名朗读、评读,品味除夕的热闹。用轻快的语调,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
    (2)交流“初一”部分。
    师生共同交流:
    ①过渡:与除夕的热闹相比,初一又有着怎样的光景呢?
    ②初一这一天有什么特点?“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呢?
    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9、10自然段,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气氛?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同人群的活动来体会。)
    ④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描写正月初一午后不同人的活动的语句,感受初一这一日与除夕不同的“热闹”。
    小结:初一这一天,不同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午后不同人的活动,写出了初一的热闹、美好。
    (3)交流“元宵节”部分。
    ①过渡:如果说除夕描写的是家庭中热闹的场景,那么,元宵节描写的则是全民狂欢的场面。
    ②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③课文描写了哪些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元宵节还有什么灯。
    ④作者用这么多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从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你能读出这种火炽而美丽的节日气氛吗?
    操作指导 以学生为本,全面整合教材。这一环节的学习重在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引导学生自己关注整篇文章,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自觉勾画,作标注,每一次朗读都要有所思、有所获。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注意倾听、接纳同伴的建议,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习惯。
    板块三 对比阅读,体会表达特点
    活动1 回顾课文,对比详略安排的好处
    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比较:这些部分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而其他日子作者是一笔带过的,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简略。
    3.出示第7、第11自然段,请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4.小结:这样写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活动2 借助“阅读链接”,对比阅读
    1.默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片段,了解文章介绍的是哪个地区的哪些春节习俗。
    2.引导学生将“阅读链接”与《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交流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1)引导交流:你和文中老北京地区的孩子们相比,过春节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2)教师相机小结:不同地域的春节,有着不同的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风俗也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有着怎样的差别和变化,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始终没有改变,关于春节的文化传统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操作指导 这一环节的学习,重在指导学生关注课文写得简略的部分。详略得当是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而本文是体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最佳范例。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对比,体会表达效果。“阅读链接”的内容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何不同,不要作细致的分析讲解。
    板块四 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补充老北京春节童谣,再次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祥和。
    课件出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总结:北京的春节这幅长画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我们还可以去读读其他作家笔下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搜集不同地区的节日的风俗,比较一下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操作指导 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来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的大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验,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利用“阅读链接”的资源,增加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课文,试着概括老北京过春节,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有怎样的习俗?
    2.小组内交流,讨论每个重要的日子有怎样的习俗?
    3.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老北京过春节,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有怎样的习俗?
    重要的日子
    主要习俗
    课 题
    北京的春节
    用 时
    5~7分钟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老北京过春节,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有怎样的习俗?
    重要的日子
    主要习俗
    课 题
    北京的春节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预习字词
    1.读一读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给生字补全音节。
    uàn ù án l t
    腊八蒜 米醋 燃放 骆 驼
    2.抄写生字,注意把字的偏旁写正确。
    摊 眨 宵 燃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更eq \b\lc\{(\a\vs4\al\c1( ( ), ( ))) 正eq \b\lc\{(\a\vs4\al\c1( ( ), ( )))
    间eq \b\lc\{(\a\vs4\al\c1( ( ), ( ))) 分eq \b\lc\{(\a\vs4\al\c1( ( ), ( )))
    4.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零七八碎儿 万象更新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悬灯结彩
    内容感知
    本文以( )为经线,以( )为纬线统领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 )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 )次高潮,最后写( )春节结束。字里行间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 )、追求( )的心愿。
    资料搜集
    老舍,原名( ),字(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获得( )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剧本( )。
    阅读质疑
    1.文中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及反思,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除夕,腊月二十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读鉴赏,感受春节,正月初一,回忆全文,体会写法,联络实际,练笔展示,阅读链接,拓展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