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9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250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9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250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9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250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练习含解析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9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9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
B.《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没,”“气”凝即得“矾油”。青矾厂气是NO和NO2。
C.《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醋酸亚铁。
D.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销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过程。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实验室利用SO2和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取SO2C12,原理为SO2(g)+Cl2(g)⇌SO2Cl2(l) ∆H=-97.3kJ/ml。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已知SO2C1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盛放的试剂为无水氯化钙
B.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装置甲置于冰水浴中
C.用来冷却的水应该从a口入,b口出
D.可用硝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4.将足量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5.选用如图所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
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
6.干法氧化铁脱硫除去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脱硫反应为
C.再生过程中,硫元素被还原
D.总反应为
7.某化学课题小组将二氧化硫的制备与多个性质实验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中依次盛装70%硫酸.Na2SO3固体、NaOH溶液
B.实验时,湿润的pH试纸、鲜花、品红溶液、KMnO4溶液均褪色,Na2S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C.此设计可证明SO2水溶液的酸性,SO2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D.点燃酒精灯加热,可证明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可逆性,使KMnO4溶液褪色不具有可逆性
8.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9.硫酸铵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4)2SO4=6NH3↑+3SO2↑+SO3↑+N2↑+7H2O,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为BaSO4
B.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且 n(BaSO3):n(BaSO4)约为1:1
C.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且n(BaSO3):n(BaSO4)约为3:1
D.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2,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4Cl
10.CuI是有机合成的一种催化剂,受热易氧化。实验室可通过向CuSO4与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制备CuI(2CuSO4+2NaI+SO2+2H2O2CuI↓+2H2SO4+Na2SO4)。下列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SO2
B.制备CuI并制备少量含SO2的溶液
C.将CuI与母液分离并用装置制得的含SO2的溶液洗涤沉淀
D.加热干燥湿的CuI固体
11.为检验某种钠盐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SO42-、CO32-还是OH-、Cl-,下面设计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
A.检验CO32-:向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浓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检验SO42-: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检验OH-:向待测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D.检验Cl-:向待测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液,有白色浑浊物出现
12.已知:三氧化硫的沸点为45℃,熔点为16.8℃,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挥发性。如图是快速制备三氧化硫的实验装置图,其中装置Ⅰ和Ⅲ中都加入了金属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和Ⅲ都需要加热
B.本实验制备三氧化硫(SO3)的原理为NO2+SO2=NO+SO3
C.连接反应器与尾气处理装置不宜使用橡胶管
D.实验结束后,往反应器中滴加水,瓶内红棕色逐渐褪去
13.下列有关铜与过量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喷有碱液的棉花是为了防止SO2污染环境
B.将水注入反应后冷却的试管a中,溶液变为蓝色
C.铜片表面先发黑,反应完全后试管a底部有白色固体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4.探究 SO2与NaNO3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B.装置①中生成SO2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向装置③中注入O2,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②中产生了NO
D.装置④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③干扰实验
1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16.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 A 为酸式盐,E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D 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 与水反应一定能生成一种强酸
B.若 X 为强酸,则物质 D 可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若 X 为强酸,则 D→E 的反应可用于检验 D
D.若 X 为强碱,则物质 A ~ E 中均含有硫元素
17.某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实验装置,验证浓硫酸与碳反应的生成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碳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B.验证产物的正确连接顺序为:I→IV→III→II
C.装置II中两侧品红溶液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不相同
D.若连接顺序为I→II→Ⅲ→Ⅳ,无法检验产物中有无
18.某同学按下图实验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中白色沉淀都是
B.实验开始时①中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C.为了确定①中白色固体是否为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
D.加热④中褪色后的溶液,溶液不变色
19.Fe和Mg与H2SO4反应的实验记录如下:
关于上述实验说法不合理的是
A.Ⅰ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2H+=Fe2++H2↑
B.取出Ⅱ中的铁棒放入CuSO4溶液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
C.Ⅲ中现象说明Mg在浓H2SO4中没被钝化
D.Ⅳ中现象说明Mg的金属性比Fe强
二、实验题(共5题)
20.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序号)。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________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1.保险粉(Na2S2O4)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环保、医药等行业。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保险粉可以通过 NaHSO3与NaBH4反应制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NaHSO3溶液的制备
(1)上图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装置C中反应后溶液pH=4.1,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保险粉的制备
打开下图(部分装置已省略)中活塞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向装置E中滴入碱性NaBH4溶液,在30-40℃下充分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醇,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Na2S2O4·2H2O晶体,再用乙醇洗涤、真空烘干脱去晶体结晶水得到保险粉。
(2)反应产物中有NaBO2,无气体。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乙醇洗涤Na2S2O4·2H2O晶体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装置E的加热方式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保险粉的纯度测定
(6)称取2.0g Na2S2O4样品溶于冷水配成200mL溶液,取出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ml/L碱性K3[Fe(CN)6]标准溶液滴定,原理为:4[Fe(CN)6]3-+2S2O42-+8OH-=4[Fe(CN)6]4-+4SO32-+4H2O,用亚甲基蓝为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mL,则样品中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杂质不参与反应)(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2.硫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对某些硫的化合物性质和制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探究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浓H2SO4与足量Zn置于装置A中充分反应,对反应后的气体X进行气体成分分析(水蒸气除外)。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中除水蒸气之外,还可能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D、E装置用于证明气体X中的另一种组分,按照D、E装置顺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实验二:制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Na2S2O3(装置如下图,夹持装置省略)。
①装置B中生成Na2S2O3的同时也生成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除搅拌和使用多孔球泡外,再写出一种可以提高B中吸收SO2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
(2)探究Na2S2O3的性质(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请填空:
23.硫酰氯(SO2Cl2)常作氯化剂或氯磺化剂,用于制作药品、染料、表面活性剂等。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实验室用干燥而纯净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合成硫酰氯,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Cl2(g)SO2Cl2(l)△H=-97.3 kJ· ml-1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2)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硫酰氯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填序号);
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体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
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④加热三颈烧瓶
(5)少量硫酰氯也可用氯磺酸(ClSO3H)分解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SO3H=H2SO4+SO2Cl2,此方法得到的产品中会混有硫酸。
①分解产物中分离出硫酰氯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
②某同学为检验硫酰氯产品中是否混有硫酸设计实验如下: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认为产品中含有硫酸。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
24.甲、乙两同学为探究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未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5.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I.[查阅资料]
(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2)向Na2CO3和Na2S混合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3)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Ⅱ.[制备产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__;E中的试剂是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B.NaOH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2)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
(3)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液,滤液经____(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Ⅲ.[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2)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的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原有实验步骤(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_______。
(3)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_____方法提纯。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项,文中描述了提纯固体的方法:将固体溶解,通过煎炼蒸发水分,进一步析出晶体,涉及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故A正确;
B项,青矾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厂气熏人”中的“气”应为硫的氧化物,气凝即得“矾油”中的“矾油”应为硫酸,故B错误;
C项,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与铁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因此铁华粉是醋酸亚铁,故C正确;
D项,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文中描述的应为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故D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古代文献中的化学知识,此类题目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解题时应抓住化学知识的核心,从物质制备、性质等角度理解文中所述内容,例如:题中A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B项涉及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C项涉及铁和醋酸的反应;D项涉及黑火药的制备等。
2.C
【分析】
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
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 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3.B
【分析】
SO2C12的熔沸点低、易挥发,根据装置图可知,三颈烧瓶上方的冷凝管的作用是使挥发的产物冷凝回流,由于会有一部分SO2和Cl2通过冷凝管逸出,SO2和Cl2都会污染空气,故乙装置应使用碱性试剂,SO2C12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乙中盛放碱石灰,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甲中导致SO2Cl2水解。
【详解】
A.乙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甲中导致SO2Cl2水解,故乙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碱石灰,无水氯化钙只能吸收水,A选项错误;
B.根据题目中热化学方程式可知,∆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27铜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25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23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