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专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教案,共14页。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
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分子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eq \(――→,\s\up15(组成)) eq \b\lc\{(\a\vs4\al\c1(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 eq \(――→,\s\up15(组成)) eq \b\lc\{(\a\vs4\al\c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①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如FeSO4·7H2O等)属于纯净物;②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属于混合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
①概念: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形成方式
③性质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其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①由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该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②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和D2、H2O和D2O。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应用示例——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应用示例——从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
(3)常见无机物的树状分类法
eq \a\vs4\al(物,质) eq \b\lc\{(\a\vs4\al\c1(\a\vs4\al(纯,净,物)\b\lc\{(\a\vs4\al\c1(单质\b\lc\{(\a\vs4\al\c1(金属单质(Na、Cu、Fe等),非金属单质(S、N2、Cl2等))),\a\vs4\al(化,合,物)\b\lc\{(\a\vs4\al\c1(氧化物\b\lc\{(\a\vs4\al\c1(酸性氧化物(SO2、CO2等),碱性氧化物(Na2O、MgO等),两性氧化物(Al2O3等),其他(Na2O2、CO等))),酸\b\lc\{(\a\vs4\al\c1(按强弱\b\lc\{(\a\vs4\al\c1(强酸(HCl、HNO3、H2SO4等),弱酸(H2SO3、H2CO3等))),\a\vs4\al(按电离出,的H+数)\b\lc\{(\a\vs4\al\c1(一元酸(HCl、HI等),二元酸(H2SO4、H2CO3等),三元酸(H3PO4等))))),碱\b\lc\{(\a\vs4\al\c1(按强弱\b\lc\{(\a\vs4\al\c1(强碱(NaOH、KOH等),弱碱[NH3·H2O、Fe(OH)3等])),\a\vs4\al(按电离出,的OH-数)\b\lc\{(\a\vs4\al\c1(一元碱(NaOH、KOH等),二元碱[Ba(OH)2、Ca(OH)2等],三元碱[Fe(OH)3等])))),盐\b\lc\{(\a\vs4\al\c1(正盐(Na2CO3、Na2SO4等),酸式盐(NaHCO3、NaHSO4等),碱式盐[Cu2(OH)2CO3等])))))),混合物\b\lc\{(\a\vs4\al\c1(分散系\b\lc\{(\a\vs4\al\c1(溶液(NaCl溶液、KNO3溶液等),浊液\b\lc\{(\a\vs4\al\c1(悬浊液,乳浊液)),胶体[Fe(OH)3胶体等])),其他))))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海南卷)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
(3)(广东卷)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4)(山东卷)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5)(安徽卷)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通关2] (2020·天津卷)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NaOH B.NaCl
C.NaClO D.Na2CO3
C [“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C正确。]
[通关3] (人教必修1·P29,1题改编)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海水、③Fe、④CuO、⑤H3PO4、⑥NaOH、⑦Na2CO3·10H2O、⑧盐酸、⑨CH3COOH、⑩纯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②⑧属于混合物,①④属于氧化物
B.⑤⑨属于酸,⑥⑩属于碱,⑦属于盐
C.⑨属于有机物
D.属于单质的是③,⑤属于三元弱酸
B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不是碱。]
[通关4]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1题改编)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例如,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从负极连续通入,从正极连续通入,二者在电池内部(含有或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同时产生电能。除了H2,、等也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目前已研制成功燃料电池,它可以代替为汽车提供动力,也可以用作照明电源等。
(1)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3)从物质的类别角度分析,①、②、⑧都属于________;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⑨⑩ ⑤ (2)③ ④ ⑥⑦⑩ (3)单质 ②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或只有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不是化学变化,例如,HCl气体溶于水只破坏共价键,不是化学变化。②原子核的聚变、裂变不是化学变化。
(2)常见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2.物质之间的转化
(1)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分类
eq \a\vs4\al(化,学,反,应) eq \b\lc\{(\a\vs4\al\c1(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b\lc\{(\a\vs4\al\c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b\lc\{(\a\vs4\al\c1(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分为\b\lc\{(\a\vs4\al\c1(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b\lc\{(\a\vs4\al\c1(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b\lc\{(\a\vs4\al\c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注意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到盐的两条重要转化关系
eq \x(金属单质) eq \(――→,\s\up15(O2)) eq \x(碱性氧化物) eq \(――→,\s\up15(H2O)) eq \x(碱) eq \(――→,\s\up15(酸或酸性),\s\d15(氧化物)) eq \x(盐)
eq \x(非金属单质) eq \(――→,\s\up15(O2)) eq \x(酸性氧化物) eq \(――→,\s\up15(H2O)) eq \x(酸) eq \(――→,\s\up15(碱或碱性),\s\d15(氧化物)) eq \x(盐)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如232Th转化成233U不属于化学变化(√)
(3)煤的气化和液化、Na2CO3·10H2O的风化都是物理变化(×)
(4)(2020.1·浙江选考)钙单质可以从TiCl4中置换出Ti(√)
(5)(2020.7·浙江选考)KMnO4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
(6)(2020.7·浙江选考)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通关2] (2020·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2
B.室温下,Al与4.0 m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
C.室温下,Cu与浓HNO3反应放出NO气体
D.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应生成FeSO4
B [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A项错误。2Al+2H2O+2OH-===2AlO eq \\al(\s\up1(-),\s\d1(2)) +3H2↑,B项正确。室温下,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C项错误。室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D项错误。]
[通关3] (2019·海南卷)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ZnSO4·7H2O D.KAl(SO4)2·12H2O
A [石胆呈“浅碧色”,“烧之变白色”,即灼烧变成白色。CuSO4·5H2O受热脱水生成无色CuSO4,固体变成白色,A项正确;FeSO4·7H2O灼烧时,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2(SO4)3,固体变成红色,B项错误;ZnSO4·7H2O、KAl(SO4)2·12H2O在灼烧时无颜色变化,C、D项错误。]
[通关4]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5题改编)从Zn、BaCl2、NaOH、KClO3、CuCl2、Na2SO4、Na2O、H2O、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O+H2O===2NaOH
(2)2KClO3 eq \(=====,\s\up15(MnO2),\s\d15(△)) 2KCl+3O2↑
(3)Zn+H2SO4===ZnSO4+H2↑
(4)CuCl2+2NaOH===Cu(OH)2↓+2Na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3 分散系及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即10-9~10-7 m)之间,并非丁达尔效应。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Fe(OH)3胶体的制备
(1)反应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eq \(=====,\s\up15(△)) Fe(OH)3(胶体)+3HCl。
(2)操作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制备Fe(OH)3胶体的“四不能”
①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③不能过度加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若继续加热,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④不能加沉淀符号“↓”,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应注明“胶体”二字。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2018·全国卷Ⅱ)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2)(2019·海南卷)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
(3)(2019·海南卷)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4)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5)(2020·江苏卷)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6)将含1 ml FeCl3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NA(×)
[通关2]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4题改编)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淀粉溶液 B.Fe(OH)3胶体
C.CuSO4溶液 D.稀豆浆
C [淀粉溶液、Fe(OH)3胶体、稀豆浆都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当光束通过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通关3] (2021·山东聊城二中检测)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
B.光束照射②时,在垂直光源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C.稳定性:①100_nm
分散质
微粒
成分
离子或
小分子
大分子
或离子
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不均匀、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不产生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
能否透
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OH)3 胶体
泥水
选项
X
Y
Z
A
硫酸铜
盐
纯净物
B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D
强电解质
电解质
化合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8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教案,共13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教案,共20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离子共存与离子推断教案,共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