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 总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 总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制作活动日历”这一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选择了4个小正方体作为活动材料,以“如何制作一个活动日历”为目标和载体,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建议:
(1)要准备好操作材料,明确任务要求。4个小正方体木块的操作材料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废弃的纸盒自己制作。要大小适宜,最好每位学生人手一套。教学时,应先讲清活动要求,让学生明白研究的方向,弄清“活动日历”要具备的功能,再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和探究。
(2)及时跟进并点拨指导。活动中要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一是如何分配四个小正方体木块分别表示出月、日和星期;二是具体解决月、日和星期几的设计。如何表示“日期”是难点,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帮助。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一个月最多是31天,十位上有可能出现0~3,个位上有可能出现0~9。2个正方体木块共有12个面,如何安排才能保证所有的日期都能呈现?
(3)要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本课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如果在课内完不成,可延伸至课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探究,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反馈。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探索日历制作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重点】
活动日历的制作方案。
【难点】
确定每个制作的步骤。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小正方体木块(或正方体纸盒),纸盒(底座),彩笔等。
【学生准备】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各一份,硬卡纸,小正方体木块(或正方体纸盒),纸盒(底座),彩笔等。
1.师: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等。
[来源:学§科§网Z§X§X§K]
方法
1.师:这些日历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日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2.师: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活动日历。(板书课题:制作活动日历)
[设计意图] 由于现实中的日历多种多样,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它们,安排学生在制作活动日历以前调查分析、交流日历的式样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的日历,求同存异,让学生了解日历的一般结构。设计“调查日历本的来历”的目的是丰富学生对日历的认识,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借鉴、资料共享的合作意识。
1.师:制作日历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月、日和星期)
2.布置活动任务。
提供设计材料: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正方体纸盒),一个纸盒(底座)。
师:利用这些小正方体木块与一个纸盒设计一个简易的活动日历。
3.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①师:4个正方体怎么分配比较合理?
预设 生:1块表示月份,2块表示日期,1块表示星期。
②师:怎么表示星期几呢?
预设 生:一个星期有7天,因此其中的两天要写在同一个面上。(至于哪两个放在一起则由每个小组自行决定)(板书:1个正方体表示出星期一到星期日)
③师:一个正方体只有6个面,如何设计才能表示出12个月份?
预设 生:每个面写两个月份。
(PPT课件出示)
(板书:用1个正方体的6个面表示12个月)
④师:怎么表示日期呢?
预设 生:用2个正方体表示日期:要表示的最大的日期是31,十位上可能出现0~3,个位上有可能出现0~9。
师:两个正方体各写什么数字才能保证所有的日期都能出现?
预设 生:在第一个正方体的4个面上分别标上0,1,2,3;在第2个正方体的3个面上分别写1个数字,如1,2,3。把剩下的3个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每个面上写上2个日期。(PPT课件出示)
2个小正方体木块合在一起就表示出1~31日。
(板书:2个正方体表示出1~31日)
4.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日历的制作。
(1)首先做4个小正方体,使之适合底座的大小。
(2)开始制作。
①制作星期一到星期日。
在一个正方体的前5个面上分别标上星期一到星期五,把最后一个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标上星期六、星期日。如:
②制作月。
先用彩笔在正方体每个面中间画上一条线,把每个面分成上、下两部分,然后在每个面上写上2个月。需要哪个月,就把那个面的那个月朝上即可。
③制作1~31日。
用2个正方体表示1~31日,在第一个正方体的4个面上分别标上0,1,2,3;在第2个正方体的3个面上分别写1个数字,如1,2,3。把剩下的3个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每个面上写上2个日期。2个正方体合在一起就表示出1~31日。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每个步骤都充分展开小组讨论,并通过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由于这个任务比较复杂,在每个小组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后,再对全体学生作一个整体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关键问题,保障活动的顺利展开。同时,各小组也可以根据小组间交流的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改本组的制作方案。
1.分小组轮流展示制作成果,评价交流。
如:
2.总结收获。
【参考答案】 略
[设计意图] 制作日历活动的本身固然是重要的,但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应进行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可贵意识。
这节课通过制作活动日历,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了月、日的有关知识,体验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动手能力。[来源:学.科.网]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实践与综合运用”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虽然可以向课外延伸,但更多的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要求人人参与,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上完了这节课,我有以下感想和思考:
1.这节课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各样、不同年份的年历,以便制作活动日历时作为参考。没想到学生收集到很多种独特的年历,向大家展示了它们丰富多彩、形状各异的收藏。
2.本实践活动依托的是月、日的相关知识,在讨论时充分考虑制作活动日历的三要素及这些要素的数据特点,再结合小正方体的特点(6个面),比较顺利地思考出解决方案。
3.制作活动日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分配4个小正方体木块”到“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的具体分工”,学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我抓住关键,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明确思路,再经过严密的推理和验证找到解决方案。同时,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更加严密和深刻,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尽管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熟,但把日历做到小正方体上,学生一下子感觉无从下手。因为学生接触到的多是平面的日历,没有见过立体的日历。
针对学生在小正方体上无从下手的情况,引导学生回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再结合正方体的特点,思考小正方体的面不够用怎么办?先考虑制作星期,每个面上写一天,还剩一天,让学生考虑怎么办,有学生想出有一个面上可以写两天,为了区分,另一天倒过来写就好了。如果想不出,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并展示做好的有关星期的小正方体,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个地方要多花时间,学生明白了,下面再制作月、日就省事了。
日历本的来历
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日历就开始在皇宫中使用。当时的日历分为12册,每册的页数与每月的天数相等,每一页上都写明月份及日期,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太监每天都在日历的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终时先将它送呈皇帝过目,然后再送交史官存档,由史官按照日历所记载的内容,结合朝廷及国内各地所发生的大事来编写“国史”。
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每到一年将尽之时,他都要送给文武百官每人一本新的日历合订本——历书,以示对下属的关怀,并用来督促大臣们关心农事,不误时令地做好各自经办的事务。后来,宋朝的历代皇帝都把年终给大臣们赠送历书作为定例。因而人们就把皇帝送的历书称作“皇历”。人们觉得日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很大,就纷纷仿效,编出各种别具特色的日历,一般都把干支、月令、节气、农事、黄道吉日、农业耕作及种植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印在日历上,有的还留有适当空白以备记事。
近百年来,日历发展成挂历、台历、怀历和日历卡片,如今,日历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用品。现在的日历生产厂家,正紧紧抓住这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用品的发展机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努力。各种台历、挂历的生产必将开辟新的开阔天地!
制作活动日历
制作活动日历
制作日历最基本的要素:月、日和星期。
制作步骤:
①1个正方体木块表示出星期一到星期日。
②用1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表示12个月。
③2个正方体木块表示出1~31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制作活动日历-人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制作活动日历-人教版,共4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9 总复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