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2.让学生经历探索与证明的过程,培养转化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难点: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正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学法指导】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探索求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今天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如果大家能在特别简单的知识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知识,那么你们将是最棒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中来。活动内容:旧知回顾、引入新课:问题1:你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吗?问题2: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提出度量、撕拼方法)实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度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撕拼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基本方法如下所示:由以上拼法可以让学生抽象出三种几何图形,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实际上是三种证法)。 证明定理:教师设问:从刚才的活动过程中,你能说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的正确方法吗?探究:刚才的撕纸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如果不实际移动∠A和∠B,你有什么方法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根据前面的公理和定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简捷的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 已知:△ABC , 求证:∠A+∠B+∠C=180°。(在证明中,当原来的条件不够时,可添加辅助线,从而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已知与未知桥梁,把问题转化成自己已经会解的情况,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方法总结:方法1:(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同位角、平角)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CE∥BA∴∠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A+∠ACE+∠ECD=180°∴∠A+∠B+∠ACB=180°(等量代换)方法2:(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平角)过A点作DE∥BC∵DE∥BC∴∠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AB+∠BAC+∠EAC=180°∴∠BAC+∠B+∠C=180°(等量代换)方法2:(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同位角、平角)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CE∥BA∴∠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A+∠ACE+∠ECD=180°∴∠A+∠B+∠ACB=180°(等方法3:(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同旁内角)过点A作AD∥BC(如图)∵AD∥BC,∴∠1=∠C,∠DAB+∠ABC=180°∴∠BAC+∠B+∠C=∠DAB+∠ABC=180°课堂小结:⑴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⑵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温故知新,做好铺垫,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课堂练习,加深理解,归纳小结,拓展延伸,达标检测,反馈新知,分层作业,强化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4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操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