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2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727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2 命题与证明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2 命题与证明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本信息学校 课名《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沪科版中学数学章节第15章第3节复习学时一学时年级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认识、记住并会运用等腰(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2、渗透并会运用分类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价值。三、学习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学习,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但知识网络的形成还需要一些数学思想的连接,现阶段他们大多停留在无序的思考阶段,导致出现错误和缺漏,所以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深化在遇见等腰三角形边、角问题时,会想到分类讨论,并做到不重不漏。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 复习引入,巩固知识点复习巩固等腰(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以及特殊的两种三角形的性质为练习的所要用的知识点做铺垫。1、回顾等腰(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知识点2、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30︒的直角三角形特殊性质几位学生回答知识点,而比较简单的要点可以集体回答1.放大显示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关键字,再次吸引的学生注意力;2.运用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点击显示,增加学生对被图形下方内容的思考积极性解决问题,得出规律 通过本题“三线合一”的辅助线添加和运用,提醒学生添加辅助线只能具备一种性质以等腰三角形为前提条件,要添加辅助线时,想到“三线合一”性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用全等来证明,但通过提示发现用等腰三角形特殊性质添加辅助线证明更加简洁明了随着上课内容层层递进,幕布功能让学生主动思索接下去内容,并利用“标注”功能展示标题。争当小老师,提出重难点通过5个选择题的解析,让学生感受并得出分类思想分别从边和角两方面考虑的5道选择题1.分别5位学生上前,给其他同学讲解做题的思路2.由1位同学对刚才的5道选择题进行分类1.利用“选择题模板”做游戏,并及时的判断正误2.“图像匹配模板”对本题分类进行概括总结攻破难点1利用一点构建新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角的讨论由老师提示两位同学完成本题,同时给大家解释理由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得出本题出发点是角,再由一位学生上前选择,并由另一位学生补充2、由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出分类讨论必须有序讨论,避免遗漏运用了白板的无线克隆功能、采用了“淡入”显示,并将事先隐藏的题目拖入白板中,“图形分类模板”的运用。攻破难点2通过一固定线段构造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边的讨论把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问题,转变成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画圆的知识上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并由两位学生分别利用尺规在白板上作图插入了一段自己录制的小视频回顾知识,学生动手运用道具里的“圆规和直尺”作图,通过操作加深印象。实际运用,体现精神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解释中点和垂足是重合的集体回答“翻板”功能最后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课堂小结,启发思维理顺知识点,突出重难点 个别学生来总结概括“隐藏标签”模版,分条总结本节课内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2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2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 点,难 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2 命题与证明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当堂检测,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