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展开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命题人:丁晓丹 袁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4分。第1-16小题,每小题2分;第17-20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右图是甲产生的物质N对乙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若甲为辅助性T细胞,则物质N和乙可分别表示细胞因子和B细胞
- 若甲为小肠黏膜细胞,则物质N和乙可分别表示促胰液素和胰岛细胞
- 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物质N和乙可分别表示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细胞
- 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则物质N和乙可分别表示神经递质和肌肉细胞
- 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大于组织液中NaCl的浓度
- 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 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 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性抗体
-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 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具有防御、自稳、监视功能
-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了生长素
- 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 拜尔发现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温特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并证明其本质为吲哚乙酸
- 如下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 若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产生的对应抗体浓度的变化
-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波动
-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变化会引起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
- 在研究根的向地性与生长素和乙烯二者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叙述最严谨的是( )
- 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组根尖放在不含蔗糖和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 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性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根的生长
- 生长素与乙烯对根的生长表现为相抗衡的作用
-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在根本上是环境因素对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泌进行调节的结果
-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坏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 ①③物质交换的关系与③②之间不同,这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有关
- 长期营养不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等可引起③处渗透压相对增大
- ②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含有多种免疫细胞
- 人体剧烈运动释放到①中的乳酸和酒精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 以下诗句中涉及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鹬(yù)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诗经·小雅·鹿鸣》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庄子·山木》
- 如下图表示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④表示激素,⑤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是通过①③的反馈调节实现的
-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②对应的特异性受体
- 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②和④起相抗衡的作用
- 图中⑤代表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
- 成年人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使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促进排尿。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使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促进排尿,这是负反馈调节过程
- 尿道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必须传到大脑皮层才可促进排尿
- 尿道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尿
- 因为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所以成年人可以进行有意识控制排尿
-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物质: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 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 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
- 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协同进化
- 下列关于群落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 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 同一群落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可实现共存
- 森林群落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特征相同
- 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 本学期中,我们愉快地学习了多种生物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采用抽样检测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若先滴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则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会比实际值偏大
- 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可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 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因方法不当使个别标记物脱落,会导致估算数值偏大
-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
-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像SARS、2019-nCOV这类病毒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人体虽然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适应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研究表明,S蛋白是2019-nCOV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进而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是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当病毒侵染机体后,上百万种B淋巴细胞能接受该种病毒的刺激
- 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相同
- 辅助性T细胞接受该病毒疫苗刺激后能分泌细胞因子,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 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对应抗体与病毒结合,从而抑制2019-nCOV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左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为了降低防治成本,可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防治
- E点之后,种群数量有可能再增加
-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 图中AB段与DE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相同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人类采用过引入狐狸和黏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右上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
- 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理可能喜欢捕食袋鼠
- 黏液瘤病毒使欧洲兔致命,对袋鼠影响不大的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
- c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病毒诱导其发生抗性变异
-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茎芽,进行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D四组,每组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后测量茎芽长度(图2)。研究还表明:当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生长被抑制了5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
- 图2的数据表明GA3和IAA都是促进生长
- B组表明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2倍
- GA3影响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 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下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
- 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 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 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 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其发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该地区所有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共同构成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
- 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S”形
- 褐色雏蝗活动能力强,因此,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 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每年气候的波动
- 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社群压力会导致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
- 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 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直接使种群数量降低
- 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21.(12分)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疾病,传染率极高。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在三层帽子三层口罩两层眼镜的勒迫下长时间的工作,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的来源主要为 。
(2)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尿量减少的相关激素是_____________。
(3)某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 形成痛觉。
(4)研究人员基于病毒表面抗原研发出了某病毒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10分钟就可以得出检验结果,该试剂盒能精确诊断的免疫学原理是 。
(5)新冠病毒囊膜上的S蛋白在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S蛋白与靶细胞表面的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结合,介导病毒的入侵。研究发现,新冠肺炎康复者或无症状病毒感染者的体内可分离到针对S蛋白的抗体。请用文字和箭头在对应虚线方框内写出机体产生该抗体的免疫调节过程示意图。
22. (18分)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实验处理 | 授粉 | 未授粉 | ||
不涂抹IAA | 不涂抹IAA | 在子房上涂抹IAA | 在花柄上涂抹IAA | |
果实平均重量(g) | 4.1 | 0 | 5.3 | 0 |
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 。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作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 实验处理 |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 ||||
| 3H-IAA | NPA | a段 | b段 | c段 | d段 |
Ⅰ组 | 施加 | 施加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Ⅰ组<Ⅱ组 |
Ⅱ组 | 施加 | 不施加 |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表中Ⅰ组应在图1的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NPA。
②请在对应答题区域填写a、b、c段的预期结果。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 。
23. (12分)陕北对黄土区的生态修复常用3种方式: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退耕还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退耕还林(人工种植沙棘等灌木)。现已测定出经过7年恢复后的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样地编号 | 起始群落类型 | 经过7年修复后 | |||
草本层群落类型 | 植被总覆盖度 | 生长型 | 物种丰富度 | ||
1 | 沙棘 | 达乌里胡枝子 + 铁杆蒿 | 80% | 乔木 | - |
灌木 | 0 | ||||
草本 | 2.15 | ||||
2 | 紫花苜蓿 | 铁杆蒿 + 长芒草 | 85% | 乔木 | - |
灌木 | - | ||||
草本 | 2.64 | ||||
3 | 达乌里胡枝子 + 赖草 | 达乌里胡枝子 + 赖草 | 50% | 乔木 | - |
灌木 | - | ||||
草本 | 3.19 |
(1)样地3采用的生态修复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2)表中的“物种丰富度”一列中的“0”代表的是7年后没有新增其他灌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从表中可以看出,7年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生长型)。
(3)7年后,样地1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样地3的原因是 。
(4)后续研究发现:黄土区的耕地依靠自然演替形成以达乌里胡枝子与铁杆蒿为建群种的群落类型约需
10年,形成以铁杆蒿与长芒草为建群种的次生草原群落约需16年,这说明在演替初期,人工修复模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4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科学家团队对水稻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先驱,农民胡代书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稻等。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 | F1 |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
甲与乙杂交 | 全部可育 | 一半全部可育 |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 (填”A“或”a“),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 。
(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4)现有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 。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度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卷不含答案终版docx、2021-2022学年度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卷不含答案终版pdf、2021-2022学年度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卷-答题卡pdf、2021-2022学年度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卷答案docx、2021-2022学年度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卷答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x、2021期中考试生物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x、2021期中考试生物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