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阎良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在地方行政上实行“分土封侯”,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该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3.“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唐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寒士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他们显达后喜欢提拔后进。这表明,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B.限制了士族做官资格 C.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D.促使选官走向制度化 4.时人形容清朝的政治气氛:“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这反映了A.清朝前期政局稳定 B.皇帝勤政怜恤爱民C.国家政事决策高效 D.君主专制得到加强5.古代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权力。这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 B.主权在民 C.分权制衡 D.轮番而治6.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一万五千人左右。为使贫穷的公民看戏,雅典城邦还发が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由此可知A.城邦的公共空间向雅典居民开放 B.雅典人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C.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 D.民主政治源自公众闲暇生活7.罗马帝国时期,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既不适用罗马市民法,也不适用外匡法,而是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运用各国法律中的共同规则进行审理。外事裁判官的做法A.促进了罗马法的国际化发展 B.推动了自然法理念的形成C.导致了罗马法律体系的混乱 D.激化了罗马帝国内部矛盾8.17世纪的英国由世袭贵族组成的贵族院是议会权力的中心,他们利用手中掌控的权势制定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控制平民院和选举,这一时期贵族院权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这说明,当时英国A.最高权力仍属国王掌控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C.专制腐败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9.在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而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A.建立最高法院 B.变邦联为联邦制C.实行三权分立 D.总统否决权制度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由皇帝任命”,有权在帝国议会提出法案;帝国议会不能对宰相投不信任票而迫使宰相辞职。此规定意在A.强化帝国议会立法权 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防止议员滥用选举权 D.保证宰相权力稳定11.这一条约不仅终结了原本将西方贸易限制在广州的“广州体系”,还为英国提供了条件优越的香港深水港、巨额赔款。材料所说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据记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杨秀清即鼓励下属送礼。天京事变几年后,洪秀全大肆封王,封王者达两千多人,诸王大肆搜刮、民不聊生,最终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说明太平天国的失败根源于A.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B.领导层的贪污腐化C.清廷军事策略得当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3.“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材料中的“海军战争”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4.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同年秋,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发表演讲称"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A.促成民主政治的实现 B.意在限制总统的权力C.借鉴了美国政治体制 D.直接导致了党派纷争15.蔡元培曾说:“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忱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由此可知,五四运动A.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责任感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开启了民主革命的纪元 D.以知识分子和学生为主力军1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成果C.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 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7.1917年4月21日,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在讨论列宁《四月提纲》的报告时,16个委员中只有2人赞成,其余13人持反对意见,另有1人弃权。据此可推知A.布尔什维克党出现分裂 B.社会主义革命艰难曲折C.列宁主义缺乏社会基础 D.《四月提纲》没能实施18.1923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项决议A.有利于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C.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国共合作成为两党的共识19.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表明新政协A.标志着国家政权机构走向完善 B.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具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 D.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20.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再次修改选举法,明确规定我国城市与乡村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历史上曾出现过城乡代表的比例是8比1、4比1、1比1·····.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的变化反映出我国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政治渐进式发展C.城乡差距逐渐消失 D.已实现了全民普选权21.“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这说明了港澳回归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B.有利于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共同发展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得到彻底实现 D.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22.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公报》中声明,双方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等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反映了A.中美建交条件已成熟 B.留光养晦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D.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调整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和认识。党的十二大作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论断,实现了我们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A.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D.缘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24.某区域组织的成立基于这样的信念“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战争威胁,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该组织是A.华沙条约组织 B.经济互助委员会 C.欧洲共同体 D.不结盟运动25.1985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美苏的这些举措A.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解除了世界性的核威胁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D.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律被描述成罗马人“对世界历史最持久的贡献”。这项工作始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后被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全体公民均平等地受这些观念的约束。它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市民法与万民法。它是通过吸收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并用法律方式确定下来。年复一年,每一条法令都受到检验、修正,或者延伸。法律实践的复杂性和古老性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的兴起。·..···查士丁尼的法律改革具有持久深远的影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民法所依据的立法原则都是罗马式的。——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材料二: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别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历火传统、王族血缘、派别利益,直至法律条文的措词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等。它们即使坚持着脑海中的信条,也必须脚踏实地维护着已经拥有的政治权益。因此,在谁也无法独占鳌头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彼此妥协成为唯一的出路。······山于宪法的残缺、矛盾和可变性,使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生存下来,无需彻底变更。中、小资产阶级又依照自己的愿望对宪法条文作了微小的修改。——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特点。(6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西遂川县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南大门。1928年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创建了工农兵政府。随后颁布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归属无田少田的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废除所有地主的契约借据,取消一切苛捐杂税。为增进群众对红色政权的了解,宣传标语贴在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如“工农革命军是穷人的队伍,只打土豪,不打穷人”、“共产党是帮助工农谋利益的政党”。到1928年年末,遂川人民唱着歌颂红色政权的歌谣喜过新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高举红旗开大会,穷人翻身掌政权。”——摘编自周慧芬《论毛泽东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伟大实践》材料二: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抗日民族根据地,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发明了“亚选”,即用黄丘作选票,瓷碗作票箱。——摘编自《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在遂川县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具体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和意义。(8分)28.(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住。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延采纳驻英公使郭离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婴生息,一概准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朝外交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8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幕”之说虽然是丘吉尔公开发表的,其实都知道他代表的是美国的意思。原子弹爆炸后的美国,尤其是其总统杜鲁门,责任心爆棚,觉得全世界的事,关国人都应该担起责任,所以,他出台了一个叫杜鲁门主义的东西,大意就是,以后全世界任何国家的人,只要觉得自己不自由不民主想推翻政府,美国人必须帮忙。美国也很清楚,想对别人家指手画脚,必须给点甜头好处,人家欠你人情,你干什么都比较方便了。——摘编自杨白劳《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材料二:要想拉制整个海洋,进而压制住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就必须在东西方各寻找一个坚定的盟友。我们可以将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组合称为“新世界岛”。这样的盟友必须是完全的有一定体量的海洋强国,且不能太远,可以对抗大陆边缘地区。这样一来,欧亚大陆就不可能积聚起足够的力量来挑战美国的地位。但当主要的对手苏联消失之后,防止它们之间通过“合纵”形成更强大的对手又成了新问题。对于新世界的格局来说,最值得注意的当然还是上一个千年留下来的传统优势地区。在新千年中,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摘编自温骏轩《谁在世界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及实施的具体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东方寻找的“坚定的盟友”,并分析苏联消失后美国面临“新问题”的原因。(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