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章末综合测评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章末综合测评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页
    章末综合测评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2页
    章末综合测评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章末综合测评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章末综合测评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共11页。
    章末综合测评(一)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时间:90分钟 满分:100)一、选择题(每小题250)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13题。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地震、泥石流 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1A 2B 3A [1地方病是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而产生的;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次生盐碱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后者为主。第2地震、泥石流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森林火灾都可能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第3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和全球性两个特征;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现象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7题。4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5世界能源从__________开始进入炭时代(  )A BC D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7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出现在(  )A BC D4A 5C 6A 7D [图中人类手中的工具是题眼。阶段分别代表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代。第4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时期在工业革命之前。第5世界能源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煤炭时代。第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采猎文明时期和农业文明时期。第7在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据此回答811题。8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9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B地壳的抬升C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10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问题有关的是(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11材料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以采用下列对策缓解的是(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大面积植树造林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8C 9C 10A 11D [8根据材料中提到南极半岛气温升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第9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第10全球变暖会使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而不是下降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木的生长期提前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增加。第1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因而一方面要改变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燃料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加快对过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新加坡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完成1213题。12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用水量大 降水丰富 干旱少雨 污染严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3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节约用水 国内跨流域调水 人工降雨 循环用水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2A 13C [12正确理解材料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新加坡是面积较小的岛国说明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很快汇入海洋不易存留;该国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说明该岛国降水较丰富;回抽补充地面供水说明水质较好。第13该岛国面积较小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作用不大;人工降雨成本太高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又极易流到海洋。]2019425日至27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14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所经之处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A风能 B太阳能C煤炭 D油、天然气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所经地区有西亚、北非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风能不足A错误;所经欧洲西部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光照不足故太阳能资源匮乏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煤炭资源不足C错误;西亚、北非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具有明显优势。]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1516题。15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16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15B 16B [15从土地资源构成角度看该区域宜林资源占54%宜农资源占12%;从土地利用结构角度看林地只占18%耕地却占40%。这说明该区域耕地比重过大植被覆盖率低所以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16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7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D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沉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错误;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不能满足粮食需求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B错误;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会造成土地污染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C错误;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D正确。]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读图完成1819题。18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地C柏树 D天然草坡19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沙化 B泥石流C石漠化 D滑坡18B 19C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准确解读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和图中信息以及熟悉我国南方石漠化成因是解题的关键。第18根据题目信息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人工草地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所以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人工草地B正确。第19云南地区降水丰富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那么水土流失很严重而且南方地区为酸性土壤土壤肥力较低所以最终会导致石漠化C正确。]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此完成2021题。20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C淡水资源 D油气资源21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发展生态旅游业B发展高效生态农业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D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20D 21D [20石油和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资源。第21要使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合理开发沿海石油和风能等。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成耕地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2224题。22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2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24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氮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B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D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22B 23A 24B [22臭氧层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中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第23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臭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生物免受其伤害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平流层中上部的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上升。第24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此外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会减少臭氧量但不一定使臭氧含量降至最小值;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但不消耗臭氧;砍伐森林会使二氧化碳增加不会减少臭氧含量]25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适度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B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C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和保护相统一D高度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不能开采利用D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综合题(50)26(10)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45种主要的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材料三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1)按再生性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自然资源分别属于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特征完成下表。材料体现的自然资源属性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____业为主主要是__________资源的影响。人类的聚居地往往沿河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影响。(4)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A BC D煤变油[解析] (1)耕地、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第(2)材料一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属性材料二反映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而材料三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多用性。第(3)主要考查了水资源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的影响。第(4)煤炭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煤变油。[答案] (1)可再生 非可再生(2)地域性 有限性 多用性(3)畜牧 水 水资源(4)D27(12)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形成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2)说出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3)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解析] 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定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答案]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等。(3)酸雨。28(14)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6%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的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增高。(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是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从材料一提供的煤、耕地、水资源的数据不难看出煤、耕地资源尤其是煤炭过于集中于北方华北地区耕地资源比重大但缺水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因此我们能够得出我国的资源问题是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特别是煤炭资源分布必然导致北煤南运造成运输紧张而且运费增加使得生产成本提高。第(2)材料二结合我国国情(人口多经济发展快对资源需求量大但事实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就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材料三的两组数据说明我国不论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原因与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有关。[答案] (1)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 生产成本(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3)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2914分)读我国生态破坏严重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治理的措施有哪些?[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第(1)地区的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造成荒漠化进程快。第(2)地区相对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严重。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第(3)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直立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加剧水土流失。[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3)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