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1 染色体变异-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练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原卷版).doc
    • 解析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解析版).doc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原卷版)第1页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原卷版)第2页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解析版)第1页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解析版)第2页
    3.1 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解析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1 染色体变异-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3.1 染色体变异-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练习题,文件包含31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解析版doc、31染色体变异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新苏教版2020必修2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生物的变异第一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因素可能提高染色体变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片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片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一定不发生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现代遗传技术直接检验答案 C解析 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使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能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2.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染色体形态不同,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B.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C.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D.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答案 A解析 X、Y为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中,A错误;果蝇为二倍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3.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个别染色体数量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量增加、染色体片段重复C.个别染色体数量增加、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量增加、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答案 C解析 图a为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由2条变为3条,应为个别染色体数量增加;图b中,上链多一个基因4,属于结构变异中的片段重复;图c中,同形染色体都是由3条组成,此细胞有三个染色体组,该个体为三倍体;图d中,下链只有1、2、5三个基因,而缺失了3、4两个基因。4.人群中有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由于多了一条X染色体而导致睾丸发育不全。这种变异属于(  )A.染色体重复 B.染色体数量整倍性变异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数量非整倍性变异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人群中有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比正常人体中多了一条X染色体,所以是染色体数量的非整倍性变异。5.下列细胞分裂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⑤答案 C解析 在细胞中,大小和形态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可判断出图①②③④⑤中分别含有2个、4个、1个、2个和1个染色体组。6.《科学》杂志曾报道过“人的卵细胞可发育成囊胚”,有人据此推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培育出单倍体人。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答案 A解析 凡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A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错误;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是细胞,而单倍体是个体,由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C错误;三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不是单倍体,D错误。7.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的加倍实验操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剪取的根尖用卡诺氏固定液处理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B.卡诺氏固定液处理后应用清水冲洗2次C.制片时应先解离、染色,再漂洗、制片D.观察时应用高倍镜寻找到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答案 A解析 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应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B错误;制片时应先解离、漂洗,再染色、制片,C错误;观察时应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D错误。8.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据此所作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可能有HAa或hBbC.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D.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的生殖能力下降答案 C解析 此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根据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关系可知,H和h所在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剩余的两条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而A和b或B和a的互换导致图中的结果,上述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产生的异常配子可能有HAa或hBb;该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可能为二倍体也有可能为单倍体;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有可能导致生物的生殖能力下降。9.下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C.AA植株和AAAA植株杂交后代不可育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答案 B解析 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完成染色体数量加倍,A项正确;植株AAa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4∶1,所以AAaa自交产生AAAA的概率为1/6×1/6=1/36,B项错误;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染色体58÷2=29(条),所以三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9×3=87(条),D项正确。10.下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的体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是单倍体的细胞有三个B.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甲、乙、丁D.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bc、AaaBBBcccDDd、aabbcc等答案 B解析 甲、乙、丙、丁中分别含有3、3、2、1个染色体组,其中丁图一定是单倍体,而甲、乙、丙可能是单倍体,与乙图对应的应是每个性状都由三个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不可能是abc、aabbcc这两种基因型。11.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种品种。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称为 ,方法Ⅱ称为 ,所依据的原理是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 ,由④培育成⑤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 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称为 育种,其优点是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Ⅳ称为 ,形成的⑥称为 ,依据的原理是 。答案 (1)杂交 自交 染色体上控制不同亲本优良性状的基因,随着配子的结合而重新组合在一起,经过选育会获得优良的新品种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多倍体育种(或人工诱导多倍体) 多倍体 染色体变异解析 用③培育出④所采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单倍体,由该单倍体再培育成⑤通常利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从而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2.簇毛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如抗白粉病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过程如下,其中A、B、D、V分别表示相应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产生的F1是 倍体植株,其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2)为了使F1产生可育的配子,可用 (填试剂名称)对F1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为鉴定该处理的效果,可取其芽尖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期细胞,并与未处理的F1进行染色体比较。(3)对图中可育植株进行辐射等处理后,发现来自簇毛麦1条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e)移到了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基因与另一个抗白粉病基因不一定发生分离,形成的配子中含有抗白粉病基因(e)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 。答案 (1)四 ABDV (2)秋水仙素 有丝分裂中 (3)染色体易位(或染色体结构变异) e、ee解析 (1)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和二倍体簇毛麦(VV)杂交产生的F1是异源四倍体植株,其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BDV。(2)因为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所以为了使F1产生可育的配子,可用秋水仙素对F1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为鉴定该处理措施的效果,可取分生组织(如芽尖)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该时期染色体的数量清晰,形态稳定,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并与未处理的F1进行染色体比较。(3)簇毛麦的1条染色体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该基因与另一个抗白粉病基因不一定发生分离,其中含有抗白粉病基因(e)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e、ee。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