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整套生物2019新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试卷练习题
-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五章复习提升-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第五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浙科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8页。
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虎最早栖息于亚洲东北部,后来逐渐分为两支,分别向西、向南扩展。目前在我国的主要有东北虎和华南虎,它们的形成过程是 ( )
A.地理障碍→自然选择→种群间形态发生差异
B.地理障碍→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种群间形态发生差异
C.地理障碍→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种群间形态发生差异
D.地理障碍→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种群间形态发生差异
2.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的比较,可以说明 ( )
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
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
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 ( )
A.DNA指纹技术 B.化石
C.遗传密码 D.生物形态学
4.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 (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5.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别发达,或叶片为刺状,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 )
A.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C.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
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
D.d表示地理障碍,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障碍
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 )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8.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C.基因频率的变化不受环境的影响
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
9.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多方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0.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B.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障碍,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维持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B.生物数量越多的地方,生物多样性就越高
C.一种访花昆虫通常不会与多种不同结构的花之间发生协同进化
D.同一性状的多种突变型,对该种生物来说“利弊”是相对的
12.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多方向性
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13.如图中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该测定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属于 (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遗传多样性证据 D.分子水平证据
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
A.“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种群间互有迁入和迁出,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和种群内变异量的增大
D.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1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海洋蜗牛产生了定向变异
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D.该性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6.如表为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第1年和第20年该种群三种基因型的占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时间
AA(%)
Aa(%)
aa(%)
第1年
24
72
4
第20年
36
48
16
A.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
B.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C.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D.该种群生物已形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种
17.如图表示某小岛上小鼠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障碍,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18.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19.草本植物报春花多数为二型花柱,少数为同型花柱。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的位置明显低于柱头的为长柱型花,柱头位置明显低于花药的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研究发现,随着海拔增加,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为研究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套袋处理可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模拟了高山上传粉昆虫减少的条件
B.同型花柱的花主要进行自花授粉,二型花柱的花更依赖于异花授粉
C.二型花柱的花可以有效避免自花授粉,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不同海拔报春花的分布与传粉昆虫多少的对应关系体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
20.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种群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组为杀虫剂处理组,B组为电离辐射处理组
B.杀虫剂使螺旋蛆蝇种群产生了抗药性基因突变
C.电离辐射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将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减少
D.两组处理后种群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变化,但无新物种形成
21.2021年3月3日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严禁乱杀滥采野生动植物
B.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迁地保护
C.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利于濒危生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
22.某地区存在粉猴面花和红猴面花,两者分布区域重叠,前者由黄蜂授粉,后者由蜂鸟授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粉猴面花和红猴面花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粉猴面花和红猴面花之间不存在地理障碍
C.粉猴面花和红猴面花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D.猴面花与授粉动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23.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鲫鱼及鲤鱼等原产亚洲的鲤科鱼类的通称。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中国引进亚洲鲤鱼,目的是控制池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改善水质。亚洲鲤鱼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数目的增多,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引进外来物种就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亚洲鲤鱼在美国天敌稀少才造成灾害,所以引进外来物种时要同时引入它的天敌
C.亚洲鲤鱼跟美国南方池塘的原生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造成本地物种的大量死亡
D.解决外来物种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24.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B.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形成同种生物后代的多样性
C.多种基因、细胞和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
D.协同进化可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25.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的是 ( )
A.湖泊能调节气候
B.草地能保持水土
C.树林能防风固沙
D.大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地A、B、C、D四个湖泊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多年以后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地质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湖中的所有鳉鱼称为一个 ,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 称为该鳉鱼种群的基因库; 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 。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在5 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数是水草甲的2倍。甲、乙水草杂交,可产生三倍体的后代。据此,可以认为甲、乙水草 (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27.(8分)某种农业害虫夏季数量最多,到了冬季,食物等原因使其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残存的少量个体又繁殖增加种群数量。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杀虫剂个体,○表示敏感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害虫数量减少的时期。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存在 。
(2)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 (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
(3)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个体大多被杀死了,这是由于 的选择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 的频率。然而,在未使用杀虫剂的自然情况下越冬,敏感个体却更多地存活下来,说明敏感个体更能 。这也说明,变异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要取决于 。
(4)该种群中既有抗药基因,也有敏感基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8.(12分)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大熊猫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 和 ,是物种形成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单选)。
A.0≤N≤100% B.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