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A卷)(解析版)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

    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A卷)(解析版)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第1页
    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A卷)(解析版)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第2页
    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A卷)(解析版)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A卷)(解析版)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A卷)(解析版)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共15页。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A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1.吸烟有害健康,烟叶中有镭226、钋222、铅210等放射性物质,一位每天吸一包烟的人,其肺部所接受的放射性相当于200次X射线辐射, 镭、钋、铅本身就是致癌物质,放射性辐射更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质致癌的原因是
    A.DNA中碱基对的改变 B.DNA中碱基对的减少
    C.DNA中碱基对的增加 D.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
    【答案】D
    【详解】放射性物质致癌的主要原因是镭、钋、铅等致癌物质中所含的大量放射性致癌物质,主要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而基因突变可能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但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BC错误,D正确。
    2.据下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B.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答案】A
    【详解】
    A、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A错误;
    B、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交叉互换,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图乙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位,D正确。
    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DNA分子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均属于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未必是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遗传病一定是个体含有致病基因引起的
    D.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答案】B
    【详解】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只有DNA分子中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才是基因突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含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C错误;
    D、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D错误。
    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B.基因决定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随之改变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
    【答案】C
    【详解】
    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一般而言,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基因重组,有丝分裂不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性状,B错误;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正确;
    D、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5.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便会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含量会升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癌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AFP合成量会增加
    B.AFP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D.癌细胞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答案】C
    【详解】
    A、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量会增加,A错误;
    B、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原癌基因,正常细胞都会表达,突变后表达细胞变成癌细胞,B错误;
    C、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正确;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
    6.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调查方法或结论合理的是(  )
    A.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B.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即抽样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取样调查
    D.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D
    【详解】
    A、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错误;
    C、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C错误;
    D、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正确。
    7.对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B.从卡诺氏液中取出的根尖要用蒸馏水冲洗2次才可以进行制片
    C.制作装片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相同
    D.需将培养的洋葱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低温处理
    【答案】C
    【详解】
    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染色,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A错误;
    B、使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B错误;
    C、制作装片的具体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操作方法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相同,C正确;
    D、需将培养的洋葱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4摄氏度低温诱导处理,D错误。
    8.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
    C.此细胞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或者隐性突变
    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B
    【详解】
    A、此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A正确;
    B、图示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D和d,可见在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基因型是AaBbCcDd或AaBbCcdd,B错误;
    C、此细胞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也可能发生在是隐性突变,C正确;
    D、此细胞在分裂间期发生在基因突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9.编码豌豆淀粉分支酶的基因R被插入外来DNA序列后,突变为r基因。豌豆淀粉分支酶的缺失导致豌豆种子的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以及种子粒型和甜度改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事实表明基因具有多效性
    B.上述事实表明多个基因控制和表达同一性状
    C.淀粉分支酶的缺失是转录受阻的结果
    D.含r基因的种子缺少淀粉分支酶,蔗糖含量高,渗透压大,吸水多
    【答案】A
    【详解】
    A、据题意可知,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既能控制种子粒型,也能控制豌豆甜度,说明该基因具有多效性,A正确;
    B、据题意事实能够证明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个性状,B错误;
    C、编码豌豆淀粉分支酶的基因R被插入外来DNA序列后,突变为r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不一定是转录受阻的结果,C错误;
    D、含r基因的豌豆种子缺少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但吸水量不一定多,D错误;
    10.某生物因一个碱基对替换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
    A.G-C变为T-A B.A-T变为C-G
    C.胸腺嘧啶变为鸟嘌呤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
    【答案】A
    【详解】决定脯氨酸的密码子为CCU、CCC、CCA、 CCG,决定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则脯氨酸转变为组氨酸,有可能是CCU转变为CAU,也有可能是CCC转变为CAC,这都是mRNA上的C转变成了A,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G≡C变为T=A。
    11.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D.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第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互换
    【答案】D
    【详解】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可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第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12.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描述,错误的是(  )
    A.交叉遗传 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伴Y染色体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C
    【详解】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为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C错误,ABD正确。
    13.人的载脂蛋白是由apo-B基因编码产生的分泌蛋白。apo-B基因在肝细胞中的编码产物为含4536个氨基酸的apoB100,而在肠细胞中的产物为含2152个氨基酸的apoB48,原因是肠细胞中apo-B基因的mRNA在脱氨酶的作用下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肠细胞中,apo-B基因的mRNA中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
    B.与肠细胞相比,肝细胞中缺少对多肽链进行加工的酶
    C.与肝细胞相比,肠细胞中apo-B基因发生了突变
    D.apo-B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转录出不同的mRNA,翻译出不同的蛋白质
    【答案】A
    【详解】
    A、apo-B基因在肝细胞中的编码产物为含4536个氨基酸的apoB100,而在肠细胞中的产物为含2152个氨基酸的apoB48, 且肠细胞中apo-B基因的mRNA在脱氨酶的作用下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据此可推测apo-B基因的mRNA中在肠细胞中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A正确;
    B、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进而在肠细胞中apo-B基转录的mRNA中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进而蛋白质氨基酸减少,并不是因为肝细胞中缺少对多肽链进行加工的酶引起的,B错误;
    C、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进而导致的相关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减少,并不能得出肠细胞中apo-B基因发生了突变的结论,C错误;
    D、apo-B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转录出的mRNA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脱氨酶的作用下导致mRNA的加工过程出现不同导致翻译出不同的蛋白质,D错误。
    14.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生物的相对性状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交叉互换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等位基因的片段
    D.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不同
    【答案】B
    【详解】
    A、若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也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A错误;
    B、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若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以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交叉互换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等位基因的片段,C错误;
    D、等位基因是经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但组成两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相同,都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15.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①白化病 ②原发性高血压 ③冠心病 ④哮喘病 ⑤青少年型糖尿病 ⑥猫叫综合征 ⑦红绿色盲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②③④⑤ D.③⑥
    【答案】C
    【详解】①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①错误;②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②正确;③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③正确;④哮喘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④正确;
    ⑤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⑤正确;⑥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⑥错误;⑦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⑦错误;综上所述,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②③④⑤,C正确。
    16.下列关于育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二倍体西瓜传粉给四倍体西瓜,结出的果实为无子西瓜
    B.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花粉培育产生的个体属于三倍体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
    D.二倍体杂合豌豆经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鲜素处理,能获得可育纯合子
    【答案】D
    【详解】
    A、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有子西瓜,A错误;
    B、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单倍体,B错误;
    C、二倍体生物与四倍体生物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生物,受精时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有可能形成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生物,所以三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
    D、二倍体植株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若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内染色体恢复正常,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D正确。
    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变短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均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答案】B
    【详解】
    A、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会变短(终止密码子提前),也可能会变长(终止密码子延后),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属于可遗传变异,而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序列的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错误。
    18.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  )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⑤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答案】C
    【详解】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引起基因重组,①正确;②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②错误;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③正确;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可引起基因突变,④错误;⑤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属于性状分离,⑤错误。即C符合题意。
    19.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C.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D.远离致癌因子就可以杜绝细胞癌变
    【答案】D
    【详解】
    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B正确;
    C、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正确;
    D、远离致癌因子是预防癌症简单有效的措施,但是不能杜绝细胞癌变,D错误。
    20.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内不会有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芽尖后,整株西瓜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详解】
    A、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均加倍,另外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则含有8个染色体组,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3分,满分15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
    2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
    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BCD
    【详解】
    A、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重组可通过有性生殖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通过基因工程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B正确;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变化发生在基因内部则导致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不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倒位、易位和重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22.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调查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则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B.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AD
    【详解】
    A、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调查,因此,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A正确;
    B、做“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且调查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B错误;
    C、做“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研究人类的遗传病,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取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C错误;
    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并将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23.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替换都属于基因突变
    B.小麦与黑麦杂交获得的杂种不育,将其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小黑麦
    C.高茎豌豆(Dd)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属于基因重组
    D.秋水仙素可以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阻止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着丝点分裂
    【答案】ACD
    【详解】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DNA 分子上有基因片段也有非基因片段,发生在非基因片段中的碱基对增添、缺失与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
    B、小麦为六倍体,黑麦为二倍体,它们是不同物种,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异源四倍体是不育的,异源四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八倍体小黑麦,B正确;
    C、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自由组合或交换重组,D、d是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C错误;
    D、秋水仙素可以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但不会抑制着丝点分裂,D错误。
    24.法布雷病是一种伴X显性遗传病。发病机制为GLA基因突变后,相应的酶功能缺失,导致其代谢底物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堆积,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下图为该病的一个家族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I-3患病的原因可能是I-1的GLA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B.正常情况下,II-3的儿子都携带致病基因
    C.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法布雷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大
    D.I-1和I-5均不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CD
    【详解】
    A、据遗传系谱分析可知,Ⅱ-3患病的原因可能是Ⅰ-1(XaY)的精子中的GLA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XA),与来自母本的Xa结合所致,A正确;
    B、由于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所以儿子不一定都带致病基因,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GLA基因突变后,相应的酶功能缺失,导致其代谢底物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堆积,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底物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堆积增多,法布雷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大,C正确;
    D、由遗传系谱可以看出,Ⅱ-1和Ⅱ-5均为正常男性,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故两者不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
    25.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个月AFP基本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AFP含量会持续性异常升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量会增加
    B.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C.可以推测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D.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
    【答案】ABC
    【详解】
    A、细胞癌变后增殖加快,故细胞周期变短,又由题意“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可知,故当肝细胞癌变、分裂周期变短时,AFP合成会增加,A错误;
    B、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可见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正常时也表达,B错误;
    C、由题干信息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再生时或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的合成较多,但不能得出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C错误;
    D、甲胎蛋白(AFP)的合成和分泌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相同,其加工与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5分)
    26.(14分,每空2分)如图所示(A、B、C、D)是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表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是__________;可表示三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是__________:可表示单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是__________;肯定表示单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是__________.
    (2)若A、B、D分别表示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的体细胞,则A、B、D所代表的生物体分别为__________(填写几倍体)。
    (3)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条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
    (4)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_。
    【答案】A B A、B、C、D C 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 B 0
    【详解】(1)根据“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图A所示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图B所示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故如果A、B、C、D都由配子发育而来,则都为单倍体;图C含有1个染色体组,肯定表示单倍体;
    (2)根据“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A含有2个染色体组,B含有3个染色体组,D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则A、B、D所代表的生物体分别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
    (3)根据“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则图B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条染色体;
    (4)C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的数目是0条。
    27.(12分,每空2分)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只有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A、MB和M基因都是控制__________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所以彼此属于__________基因。
    (2)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从蛋白质的角度分析,可能是M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变化,这可能与密码子的__________有关;从基因突变的类型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该突变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让基因型为MMA的花生植株自交的方法获得高油酸花生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生油酸含量性状 等位 简并性 隐性突变 不能 自交后代产生三种基因型分别为MM、MMA、MAMA,都不是可以获得高油酸花生植株的基因型。只有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高
    【详解】(1)由题意可知:M基因突变后产生的MA、MB会影响花生油酸含量,故MA、MB和M基因都是控制花生油酸含量性状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不同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2)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叫做密码的简并性,增强了密码的容错性,故MA和M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变化;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突变成其等位基因,即显性基因可以突变成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也可以变成显性基因,如果是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即发生了隐性突变,在突变当代可能观察不到突变性状;由于只有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高,而若采取MMA自交的方法,可以获得三种基因MM、MMA、MAMA,他们都不是可以获得高油酸花生植株的基因型。
    28.(9分,每空1分)如图所示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A时期需要用_________(试剂)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是___________。图示还有某一时期也要用到和A相同的处理方法,该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2)K时期采用____________获得单倍体植株,K→L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示A~L各时期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4)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因为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答案】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L 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C、H、K 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详解】(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是染色体变异;A时期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要形成可育的二倍体也需要用其进行处理,即图中的L过程。
    (2)K时期获得单倍体植株需要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在A-L进行减数分裂的是B、C、H和K,故是B、C、H、K。
    (4)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29.(10分,每空1分)如图所示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原因的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④⑤处分别代表的三个碱基序列: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
    (4)③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是_____________。
    (5)从图解可知,由于DNA分子中的一个碱基______被替换成了______,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改变,导致________容易破裂,造成溶血性贫血,甚至引起死亡,这说明基因突变一般是_________。
    【答案】转录 翻译 CAT GUA GAA 分裂间期 T A 红细胞 有害的
    【详解】(1)分析题图:该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其中①代表由DNA到RNA,表示转录过程,②代表由RNA到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③表示基因突变。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④代表的三个碱基序列与GTA碱基互补配对,为CAT,⑤处的碱基与④处的碱基互补配对,故⑤代表的三个碱基序列为GUA。
    (3)谷氨酸所对应的密码子为图中RNA上的GAA。
    (4)由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
    (5)从图解可知,由于DNA分子中的一个碱基T被替换成了A,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这种改变称作基因突变,并且是一种有害突变。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