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八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八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下列哪项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C.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蛋白增加时,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出现组织水肿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抗体、生长激素
C.尿素、Ca2+、K+载体
D.HPO42-、葡萄糖、神经递质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一次性吃了很多的橘子后,血浆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维持人体稳态
D.维持稳态依靠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需消耗ATP
B.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5.下列哪项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
A.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B.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作用时间比较长 D.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6.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 D.垂体-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7.图1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肾脏细胞,则①比④处尿素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或CO2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一定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8.研究发现,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内存在一些异常抗体攻击其胰岛B细胞。该病已有通过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成功的例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
B.该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
C.患者进行胰岛细胞移植手术一般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
D.患者因血糖含量高,所以细胞内氧化分解的葡萄糖多
9.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下列关于树突状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类似于吞噬细胞 B.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D.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10.新冠疫情自2019年出现至今仍在肆虐全球,已累计出现数百万死亡病例,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其间至少间隔14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并非所有免疫细胞都能识别入侵的新冠病毒
B.注射新冠疫苗能够引起机体出现特异性免疫
C.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D.间隔14天注射第2针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11.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2
A.①胚芽鞘直立生长 B.②胚芽鞘弯曲生长
C.③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 D.④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于根尖
C.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和种子萌发 D.脱落酸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1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种群的性别比例都为1:1
B.种群数量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C.标志重捕法需要统计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志个体的数量
D.用性引诱剂来诱杀某昆虫种群内的个体,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
14.图3是某种群的数量特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M指的是迁入率
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G与N的差值变化不会影响该种群的数量
1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B.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群一直呈“J”型增长
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D.种群中某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16.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图4的λ值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8年间兔种群数量“S”型增长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
17.下列与群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影响森林中鸟类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校园里修剪整齐的草坪只具有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形成了捕食关系
1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原来苔藓阶段的植被全部消失
C.气候和环境条件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发生变化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20.图5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A.蛇与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
2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1/3来自植物,1/3来自食草鱼类,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那么按能量流动效率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310kg B.240 kg C.180 kg D.150kg
22.图6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各生态系统中CO2的吸收与释放都是平衡的
B.进入生物群落的CO2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C可表示分解者,分解者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D.由B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储存在B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23.某四大家鱼混养的人工池塘中,鲢鱼可捕食浮游植物,鳙鱼可捕食浮游动物,草鱼和青鱼可捕食池底水草、螺蛳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池塘混养技术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四大家鱼
C.鲢鱼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随粪便排出,被分解者分解
D.四大家鱼在水层的分布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24.“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诗句让我们想起夜幕下的点点流萤。萤火虫发出的萤光在生态学中属于()
A.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 C.物理信息 D.营养信息
25.如果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会使其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着常重要的作用
B.各级消费者均会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量是驱动物质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往返的动力
D.高寒地区可用适度“烧荒”的方法促进物质循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图7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示反射弧中,a是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该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
27.(10分)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体温调节活动。根据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这也是当前我们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检测体温的原因,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8所示。请回答问题:
图8
(1)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后,会在 调节(调节方式)的参与下,使产热量和散热量发生变化,当 时体温会升高,反之体温会下降。
(2)图中的EP作用于 (器官名称),“调定点”上移后,激素乙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_增加产热,与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中具有协同关系的激素是 图中的交感神经使散热量降低,主要通过皮肤中的实现。
(3)当体温升至调节中枢“调定点”所预设的温度后,持续该体温发烧,则发烧过程中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8.(10分)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请回答问题:
图9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9甲中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 。
②图中C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 ,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
浓度是 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农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
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农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 ,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农作物。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
了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9乙所示。
①实验过程中用2,4-D处理枝条的形态学 (填“上端”或“下端”),图中纵坐标表
示 。
②推测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相对浓度 之间。正式实验中要
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 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29.(10分)适度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图10为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某草原上甲植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10
(1)研究人员调查该草原植物丰富度的方法可选用 ,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 。
(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甲植物等一年生劣质牧草,该过程 (填“发生”或“未发生”)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 。
(3)某同学认为:当放牧强度为图中两曲线的交点时,甲植物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 。
30.(10分)图11中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N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1
(1)图甲中,m1表示的能量形式为 。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
量,则C表示 。
(2)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h,则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乙中所给字母表示)。除图甲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3)当生态系统遭遇轻微污染时,仍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生态系统具有这种能力的基础为 。
(4)由森林到一片焦土,若干年后还可再形成新的森林,该过程属于 演替。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此外还具有 等功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0月)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0月)(PDF版附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