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课一练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氯、溴等统称为卤族元素,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那么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解析】选C。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首先要观察溴的外观,再根据溴与氯气的性质之间的相似预测溴的化学性质,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2.(2021·兰州高一检测)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颜色相同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选A。新制氯水中含有Cl2,呈浅黄绿色,而氯水久置,HClO会分解生成HCl和O2,Cl2不断与水反应最终为盐酸,故颜色不同,A不正确;新制氯水中含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正确;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均含H+和Cl-,C、D正确。
【补偿训练】
(2021·佛山高一检测)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为同一种物质
B.氯水具有酸性,液氯无酸性
C.久置氯水比新制氯水的漂白性强
D.氯水和液氯均可用钢瓶存放
【解析】选B。A项,液氯为纯净物,氯水为混合物,错误;B项,氯水中含有盐酸、次氯酸,故有酸性,液氯中只含Cl2,不具有酸性,正确;C项,久置氯水中无HClO,故无漂白性,错误;D项,氯水中含盐酸、次氯酸,不能用钢瓶存放,须用棕色玻璃瓶存放,错误。
3.(2021·张家口高一检测)用漂白粉消毒过的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B.增加水中的微生物
C.提高水的温度
D.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解析】选A。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经日晒可使次氯酸分解。
4.(2021·泸州高一检测)氯水不稳定,要现用现配,下列吸收氯气制备氯水的装置最合理的是( )
【解析】选D。Cl2有毒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故需要把导管插入水中吸收氯气,并注意尾气处理。A、B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C装置的瓶塞上缺少与瓶外相通的导气管,故气体难以通入瓶中。
5.(2021·西城区高一检测)0.9 g某元素的单质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3.55 g,则这种元素是( )
A.P B.Mg C.Al D.Fe
【解析】选C。增加的质量就是Cl2的质量,所以0.9 g这种元素的单质能与
3.55 g Cl2反应。由关系式2P~3Cl2或2P~5Cl2,Mg~Cl2,2Al~3Cl2,2Fe~3Cl2可知,C项符合题意。
6.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②为了提高漂白粉的漂白效果,使用时可加少量盐酸
③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
④漂白粉能与少量CO2、H2O反应生成Ca(HCO3)2和HClO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漂白粉的性质相对于HClO来说比较稳定,但在敞口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eq \(=====,\s\up7(光照),\s\d5( )) 2HCl+O2↑,使漂白粉逐渐失效,故③错误;与少量CO2、H2O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与过量CO2反应时才生成Ca(HCO3)2,故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7.(2021·大同高一检测)如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储氯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________(填标号)。
A.易燃品 B.有毒品 C.爆炸品
(2)某清洗剂使用注意事项中特别说明在使用时切勿与漂白剂一同使用,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写出84消毒液与该清洗剂(有效成分为盐酸)混合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老师新买的漂白粉没有保存说明书,请你为漂白粉设计一份保存注意事项,并用化学用语解释设计原因。
注意事项(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用化学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氯气有毒,储氯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有毒品。(2)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水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Cl2↑+NaCl+H2O。(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eq \(=====,\s\up7(光照),\s\d5( )) 2HCl+O2↑,所以保存的注意事项是密封避光在干燥地方保存,避免受潮、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答案:(1)B (2)2HCl+NaClO===Cl2↑+NaCl+H2O (3)Ca(ClO)2 密封避光在干燥地方保存,避免受潮、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eq \(=====,\s\up7(光照),\s\d5( )) 2HCl+O2↑
应用实践 共3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8.(2021·哈尔滨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C.盐酸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解析】选D。铁与氯气反应时生成FeCl3,与盐酸反应时生成FeCl2,A项错误;Cl2与铁在加热条件下易反应,常温下干燥的Cl2与铁不反应,故可用钢瓶贮运液氯,B项错误;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项错误;H2CO3的酸性强于HClO,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D项正确。
【补偿训练】
(2021·衡阳高一检测)一定量Cl2通入足量的水中,发生反应Cl2+H2O===HClO+HCl。能说明该反应的产物中可能含有Cl-的是( )
A.氯水具有漂白作用
B.氯水可与FeSO4溶液反应
C.氯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氯水可与AgNO3溶液反应
【解析】选D。检验Cl-时,可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此溶液中含Cl-。
9.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至过量,溶液颜色可能出现无色、浅黄绿色、红色等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Ⅰ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H+
B.过程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试管②溶液不再呈酸性
C.过程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黄绿色,证明溶液中有Cl-
D.若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持续加入Na2O2粉末,也会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
【解析】选A。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生成HCl、HClO,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HClO具有漂白性,过程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结果,溶液中仍然含有盐酸,故B错误;形成饱和氯水溶液显浅黄绿色,因为溶解有氯气分子,故C错误;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蓝色,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使蓝色褪去,溶液颜色也不可能出现浅黄绿色、红色,故D错误。
【补偿训练】
1.(2021·双鸭山高一检测)检测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选B。HClO具有漂白性,而干燥的Cl2不具有,在干燥环境下,Cl2不能转变为HClO,因而无漂白性,无法与HCl气体区分;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因为Cl2与H2O反应也产生Cl-。
2.现有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
【解析】选C。盐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NaCl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NaOH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新制氯水遇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10.(2021·怀化高一检测)如图所示,A处通入Cl2,当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打开B阀时,C处的湿润红色布条褪色。则D瓶中装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NaOH溶液
C.水 D.饱和食盐水
【解析】选B。关闭B阀,Cl2进入D中,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Cl2被D中溶液吸收掉,各选项中只有NaOH溶液能吸收Cl2。
【补偿训练】
(2021·淮北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将Ⅰ阀关闭,Ⅱ阀打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NaOH溶液
④饱和碳酸钠溶液 ⑤水
A.①③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解析】选D。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知甲中液体可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浓硫酸能干燥氯气,故选①;饱和氯化钠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排出的仍为潮湿的氯气,干燥的红色布条会褪色,不符合题意,故不选②;NaOH溶液与氯气发生反应,能吸收氯气,无氯气排出,则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故选③;饱和碳酸钠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吸收氯气,无氯气排出,则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故选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排出的仍为潮湿的氯气,干燥的红色布条会褪色,不符合题意,故不选⑤。故选D。
11.(2021·定州高一检测)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性质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D。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故A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且有毒,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碱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B正确;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故C正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中压强减小,气球变鼓,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2.(2021·日照高一检测)某学生应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中D处以图的形式画出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
【解析】Cl2本身无漂白性,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Cl2有毒,Cl2易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答案:(1)探究Cl2在潮湿和干燥时是否具有漂白性 (2)吸收气体X中的水蒸气 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3)无尾气处理装置,Cl2有毒,会污染空气 如图所示:
【补偿训练】
(2021·长沙高一检测)(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甲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氯气时要在通风橱内完成,并且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O2 B.Cl2 C.CO2 D.HClO
【解析】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当遇水后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有毒,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常用碱液吸收氯气尾气。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所以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O2。
答案:(1)甲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乙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2)NaOH Cl2+2NaOH===NaCl+NaClO+H2O (3)Ca(ClO)2 C
迁移创新 共2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3.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已知常温下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1)氯水中含有七种粒子,其中的分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浓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氯水中的分子有Cl2、H2O、HClO;因为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所以需要临时配制,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HClO eq \(=====,\s\up7(光照)) 2HCl+O2↑。
(2)烧杯中的液体是为了吸收氯气的,所以使用NaOH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增大压强可以增大氯气的溶解度;一次性加入太多的盐酸会使得产生氯气的量多,出现很大的压强,会使瓶A的橡胶塞弹开。
(4)取用氯水时可以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通过鼓气球向瓶A内鼓入空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氯水就会通过导管流出。
答案:(1)Cl2、H2O、HClO Cl2+H2O===HCl+HClO、2HClO eq \(=====,\s\up7(光照)) 2HCl+O2↑
(2)NaOH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在瓶内产生较大压强,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 瓶内产生过多的氯气,瓶内压强过大会使瓶A的橡胶塞弹开
(4)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用鼓气球向瓶A中鼓入空气
高中化学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时作业,共6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阶段综合提升练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阶段综合提升练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共8页。
鲁科版必修1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1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