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十单元 酸和碱》【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317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十单元 酸和碱》【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317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十单元 酸和碱》【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317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同步测试卷、真题测试卷、中考模拟卷等(含答案解析】
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十单元 酸和碱》【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十单元 酸和碱》【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0~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0·湘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肥皂 9.5~10.5 B.厕所清洁剂 1.2~2.0
C.炉具清洁剂 12.0~13.0 D.牙膏 8.2~8.9
【解析】肥皂的pH为9.5~10.5,大于7,显碱性;厕所清洁剂的pH为1.2~2.0,小于7,显酸性;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0~13.0,大于7,显碱性;牙膏的pH为8.2~8.9,大于7,显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pH越大,碱性越强,因为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因此它的碱性最强。
【答案】C
2.(2020·鸡西)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故A选项说法正确;Y的pH为7,呈中性,可能是水,故B选项说法正确;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可能是某种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故C选项说法正确;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D
3.课堂上,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方法,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性: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
【解析】(1)紫薯汁遇到盐酸显红色,因此推测遇到稀硫酸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红色。(2)草木灰水pH>7,说明显碱性,属于碱性溶液。(3)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污染待测液,A错误;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于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B正确;把pH试纸润湿相当于溶液被稀释,会导致测得数值不准确,C错误。
【答案】(1)红色 (2)碱性 (3)B
考点2 常见的酸的性质及用途(6年5考)
4.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
A.溶液的pH增大 B.溶液的浓度增大
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液的质量减小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溶液浓度减小;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导致pH增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溶质氯化氢的挥发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减小,溶液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二者发生的共同变化是溶液的pH增大。【答案】A
5.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答案】B
6.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解析】酸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A中阳离子有H+和Na+,溶液显酸性,但X不属于酸,故A不符合题意;B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B不符合题意;C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属于酸,故C符合题意;D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中没有H+,一定不属于酸,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序号),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2)B烧杯中先出现的现象是,若加入的稀盐酸过量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解析】(1)碳酸氢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有气泡产生的是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中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显红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最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B烧杯中铁锈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B烧杯中先出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若加入的稀盐酸过量会继续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D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e+2HCl===
FeCl2+H2↑ 置换反应
8.(2020·铁一中二模)哲宇在复习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了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可以发生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哲宇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加到稀硫酸和稀盐酸中,结果溶液都变为 色。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稀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3)请根据以上性质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4)图中A所代表的物质分类是 。
(5)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在溶液中它们都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化学符号)。
(6)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是 (填字母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大小 B.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反应初始温度
【解析】(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加到稀硫酸和稀盐酸中,溶液都变为红色。(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生成物的两种化合物是由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因此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能生成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4)酸的五点化学性质包括酸与指示剂的反应,酸与金属单质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酸与某些盐的反应,因此题图中A所代表的物质分类是碱。(5)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在溶液中它们都能解离出相同的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6)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快慢与金属的形状大小有关,与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与酸的浓度有关,酸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与温度有关,一般是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因此要探究镁和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两种金属的形状大小,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初始温度。
【答案】(1)红 (2)6HCl+Fe2O3===2FeCl3+3H2O 复分解 (3)H2SO4+BaCl2===
BaSO4↓+2HCl (4)碱 (5)H+ (6)ABD
考点3 常见的碱的性质及用途(6年5考)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石灰石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故B错误;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质量增加,故C正确;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D错误。
【答案】C
10.(2020·铁一中二模)下列关于氢氧化钡性质的描述,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
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A
11.我们认识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将试液 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
(2)反应②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3)反应③提供的盐为碳酸钠溶液,则该反应的现象为 。
(4)反应④说明Ca(OH)2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变质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氢氧化钙属于碱,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4)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答案】(1)无色酚酞 (2)复分解 (3)有白色沉淀生成 (4)Ca(OH)2+CO2===
CaCO3↓+H2O
12.(2020·高新一中四模)如图所示是验证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以上实验中没有生成盐和水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 。
(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仍然为无色,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4)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 。
【解析】(1)题给实验中没有生成盐和水的是B,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别属于盐和碱。(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仍然为无色,该现象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能证明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4)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OH-存在;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上层溶液中没有CO23-存在,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NaCl和CaCl2。
【答案】(1)B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3)2HCl+Ca(OH)2===CaCl2+2H2O 能 (4)NaCl和CaCl2
考点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6年4考)
13.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解析】用盐酸除铁锈的反应中,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是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A
14.(2020·滨州)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A错误。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钾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KOH和K2SO4,B错误。由图像可知,溶液pH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C错误。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是完全反应后不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正确。
【答案】D
(2020·陕师大附中二模)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
A.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液中的离子数目
【解析】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稀硫酸加入量的增大,产生沉淀的质量增大,最后不变,A不符合图示变化;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会越来越大,B不符合图示变化;溶液的pH先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7,再到小于7,无限接近于稀硫酸的pH, C不符合图示变化;反应生成沉淀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数目越来越少,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变为0,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数目逐渐增大,D符合图示变化。
【答案】D
16.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
(2)曲线上 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 种溶质。
【解析】(1)根据题图示可知在A点时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2)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中性,pH=7,所以B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3)C点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溶液中有盐和碱两种溶质。
【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B (3)两
考点综合提升
17.(2020·本溪)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
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
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
【解析】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A选项说法错误;纯碱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但该溶液不一定就是纯碱的水溶液,也可能是其他显碱性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B选项说法错误;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将溶液污染,C选项说法错误;稀盐酸显酸性,pH<7,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能与这种碱性物质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pH一定变小,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18.使用酸、碱等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浇水来熄灭桌子上燃着的酒精
D.氢氧化钠溶液溅在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解析】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水浇灭燃着的酒精,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C错误。
【答案】C
19.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 )
【解析】向稀硫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仍显酸性,其pH始终小于7,故A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由于氯化氢气体的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B错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氧气,反应前氧气的质量应该是0,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正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增加,故D错误。
【答案】C
20.如图是盐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盐为AgNO3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碱为NaOH溶液,则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3,盐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D.若金属为Al和Fe,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同种稀盐酸完全反应,Fe产生的H2多
【解析】若盐为AgNO3溶液,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选项说法正确;若碱为NaOH溶液,则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溶液的变色情况,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B选项说法正确;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3,盐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C选项说法正确;若金属为Al和Fe,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同种稀盐酸完全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D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D
21.(2020·陕师大附中三模)学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下面两组实验研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填字母)。
(2)写出第二组实验中两种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这两组实验中不属于酸、碱的化学通性的实验是 (填字母)。
(4)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解析】(1)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其余实验均有明显现象。(2)第二组实验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3)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与氢离子无关,不属于酸的化学通性;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与氢氧根离子没有关系,不属于碱的化学通性,故选DF。(4)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答案】(1)G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DF (4)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结合或H++OH-→H2O)
22.(2020·甘孜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 。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填化学式)。
Ⅱ.如图2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 、 。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所以实验①可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3)Ⅰ.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呈无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Ⅱ.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氯化氢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甲、乙两处分别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
Cu(OH)2↓+Na2SO4。(5)④中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⑤中是碱和盐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答案】(1)潮湿 (2)蓝 红 (3)Ⅰ.无NaCl、HCl Ⅱ.OH- H+(4)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5)④(6)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
23.酸碱中和反应时会放热。将40 g稀盐酸逐滴加入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从A到B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减小
(2)解: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结合下面实验,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人教版初中化学真题分类《第九单元 溶液》【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