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B卷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展开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B卷
一、选择题
1.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B.
C.
D.
2.已知氢氧化锂()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4.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
B.用石蕊试液可以准确地测出溶液的pH
C.纯水的pH=0
D.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
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9.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0.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B. C. D.
11.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2.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剩余的铁比剩余的锌多,产生氢气分别为,则的关系是( )。
A. B. C. D.无法判断
1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4.向盛有50mL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15.有一无色液体X,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溶液、CuO固体、NaCl溶液,产生的现象见下表。则该无色液体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物质 | 溶液 | CuO固体 | NaCl溶液 |
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 无明显现象 |
A.稀硫酸
B.溶液
C.NaOH溶液
D.溶液
二、填空题
16.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如图是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的创新实验。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中,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按图组装好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
(3)反应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添加稀盐酸
B.添加石灰水
C.添加稀盐酸和石灰石
(4)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马上有沉淀出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表述)。
三、实验探究题
18.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只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 |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_____________ | 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 | pH=13 |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
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一种氧化物。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_________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填字母)。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人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 溶液变红 | 废液中有氨氧化钠剩余 |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小红把酚酞改用____________(填药品)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四、计算题
20.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他物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2)求这一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属于酸,属于碱,属于盐,属于氧化物,A正确;属于盐,不属于酸,不符合排列要求,故B错误;属于盐,不属于碱,不符合排列要求,故C错误;NaOH属于碱,不属于酸,不符合排列要求,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从组成上分析,氢氧化锂是一种能够溶于水的碱,其水溶液显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
3.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错误;测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错误;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尖嘴处应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厕所清洁剂的pH=1,溶液显酸性,厨房清洁剂的pH=12,碱性较强,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混合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不能混用。
5.答案:C
解析: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故A正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B正确;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C不正确;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再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强,pH越小,故A错误;酸碱指示剂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准确地测出溶液的pH,故B错误;纯水呈中性,pH等于7,故C错误;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正确。
7.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属于复分解反应,但生成物碳酸钙后缺少沉淀符号,故B错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C错误;反应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瓶内的压强变大,所以可能是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是温度又降低,因此甲和①接触要放热,因此排除了A、B;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乙和②中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因此选C。
9.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题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故B错误。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C正确。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柠檬酸属于酸,酸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B
解析: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铁和锌都有剩余,则说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稀硫酸的质量相同,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也相等,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
14.答案:D
解析:在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少,恰好反应时溶质的质量为零,氢氧化钡过量后,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质会越来越多,A错误;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会越来越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钡过量时大于7,但不会一直增大,B错误;此反应没有气体放出,随着氢氧化钡溶液不断加入,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增加,C错误;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D正确。
15.答案:A
解析:稀硫酸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CuO固体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A正确;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故B错误;NaOH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溶液,与CuO固体不反应,故D错误。
16.答案:(1)锌
(2)(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图示,X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并且题给信息说明X是金属单质,则可以认定X是活泼金属,比如锌、铁等;根据酸的化学通性可知,酸可以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盐发生化学反应,图示中所缺少的物质是盐,所以稀硫酸和Y的反应方程式其实就是酸和盐的反应方程式。
17.答案:(1)试管
(2)气密性
(3)A
(4)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解析:(1)仪器a是试管;
(2)制取气体前,都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添加稀盐酸;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5)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马上出现沉淀。
18.答案:(1)升高
(2);进行对照,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3)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
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放热,所以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升高;
(2)NaOH与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乙烧杯中盛的是水,为的是做对照实验;
(3)丙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显碱性,而甲烧杯中有酚酞和盐酸,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丙的过程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冒出。
19.答案:实验一:气泡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
实验二:ABC
实验三: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硫酸铜溶液等
解析:实验一:若该溶液为稀硫酸,加入未打磨的铝片后,由于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所以开始发生的反应是硫酸与氧化铝的反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氧化铝反应完,硫酸开始和铝反应,产生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根据查阅资料可知,若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出现与硫酸相同的现象,再结合小明实验测得的溶液的pH等于13,可知该溶液显碱性,由此可确定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反思】开始时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可知现象之是有气体产生,A正确;又因为该反应放出热量,所以还可知管道内温度会升高,B正确;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能腐蚀毛发,所以堵塞物会因为反应被腐蚀而变软,管道内产生的气体会使弯管左侧压强增大,从而将堵塞物赶出弯管,C正确。实验三:酚酞变红,只能证明溶液显碱性,根据资料信息,偏铝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验证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可根据氢氧化钠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选择试剂,如选择硫酸铜溶液等。
20.答案:(1)酸碱恰好中和
(2)A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设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为,
答: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为。
解析:(1)图中A点时pH=7,表示溶液呈中性,酸碱恰好中和;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