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金属 B卷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展开第九单元 金属 B卷
一、选择题
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是银白色的固体
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能够导电、导热
2.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质量增加
3.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文物活起来。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了防止其生锈,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
B.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合金)
D.用稀硫酸可以验证的活动性
5.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铁
C.此反应可能是
D.比较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6.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 )。
A.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可能是化合反应
C.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7.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A.
B.
C.
D.
8.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9.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13g锌片,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 )。
A.13g B.12.6g C.10g D.11.6g
10.利用如图9-5-1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
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
11.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
C.0~50s,发生的反应主要为
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2.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将Zn、Cu分别加入溶液中
②将Fe、Cu分别加入溶液中
③将Zn分别加入溶液中
④将Fe分别加入溶液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是不溶于水的碱,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
A.和稀盐酸
B.和稀盐酸
C.和稀盐酸
D.和氯化钾溶液
14.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
C.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
15.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的质量关系如图9-4-1所示,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
C.三种金属消耗稀的质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
二、实验探究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_____(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 或_____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固体 | __________ |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 和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上述猜测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17.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两个有关铁的实验。
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如下图:
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硫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
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中纸漏斗由两张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
实验后老师作了如下提示: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单质铝与一氧化碳有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实验后同学们对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间的反应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任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反应吗?
同学们在请教老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实组验别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 | 取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黑色粉末变成_____色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 能发生置换反应 |
实验2 | 取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_____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3 | 取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 粉末无变化 | 不能反应 |
【实验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有些能反应,有些不能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和金属与_____的反应相似。
18.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请根据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一定量的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
19.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_____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三、计算题
20.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假设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20g银锌合金粉末进行实验,现将125g稀硫酸分五次加入合金粉末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提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银不和稀硫酸反应】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滴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25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0.05 | m | 0.15 | 0.20 | 0.20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_;
(2)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浅绿色,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3.答案:D
解析:定期用清水冲洗会加快铁的锈蚀,故A不合理;让观众触摸,观众手上的汗液(含有氯化钠、水等)会沾在铁剑上,加快铁的锈蚀,故B不合理;盐水不与铁锈反应,但盐水会加快铁的锈蚀,故C不合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铁剑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隔绝了氧气和水,可防止其锈蚀,故D合理。
4.答案:C
解析: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所以含量最高的金属为铝而非铁,A错误;生铁和钢都是铁的混合物,只是含碳量不同,B错误;金与氧气不反应,而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黑色的固体,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合金),C正确;由于铜和银都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硫酸可以验证的活动性,D错误。
5.答案:B
解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和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A错误;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锌排在铁的前面,B正确;因为氯化银属于沉淀,所以铜与它不反应,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C错误;铁和铝都不能和硫酸镁反应,因此不能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的顺序,D错误。
6.答案:D
解析: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可能是置换反应,也可能不是置换反应,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就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可能满足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不可能是化合反应,B错误;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可能是分解反应,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就是分解反应,C错误;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D正确。
7.答案:D
解析: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D不能发生反应。
8.答案:B
解析:锌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将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时,硝酸银先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完全反应后,硝酸银再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稀盐酸能和锌反应产生氢气,稀盐酸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不含有金属锌,则溶液中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溶液中的硝酸银可能和锌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和铜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和部分铜反应,则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故选B。
9.答案:B
解析:设锌和稀盐酸反应后增重为x。
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12.6g。
10.答案:C
解析: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发生爆炸,故A错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处出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故B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故C正确;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故D错误。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A不符合题意;50s时,溶液中有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铝,还有剩余的盐酸,B符合题意;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与盐酸接触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不符合题意;从图像上看,100s之后,容器内温度逐渐下降,对应的容器内压强也随之而降低,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方案①中Zn和反应而Cu不能和反应,则能判断其活动性;方案②中Fe和Cu都不能与反应,故无法区别Fe和Cu的活动性;方案③中Zn和及两种溶液都反应,只能得出Zn比Fe、Cu都活泼,但无法比较Fe和Cu的活动性,故不可行;方案④中Fe不能与反应,但能与反应,可比较出三者的活动性顺序。
13.答案:D
解析:能直接反应生成和氢气,能直接反应生成和水,能直接反应生成和水,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与反应,故选D。
14.答案:C
解析: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由金属活动性镁>锌>铜>银可知,锌不能与硝酸镁发生反应,所以滤纸上不可能出现Mg,故C符合题意。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继续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所以若滤纸上只有Ag,说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的锌粉只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硝酸银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仍有剩余,此时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故A不符合题意。滤纸上有Ag、Cu,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全部反应,溶液中不含硝酸银,锌将全部反应时,滤液中只有硝酸镁和硝酸锌,故B不符合题意;若锌过量,锌与充分反应后置换出Ag、Cu,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故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由题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不正确;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相同质量的金属参加反应,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题图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B正确;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稀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的质量:Mg>Fe>Zn,C正确;相同质量的金属参加反应,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D正确。
16.答案:【查阅资料】
【对比实验】(1)甲
(2);强
(3)实验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但没有明显现象
【猜测与探究】(1)
(2)铝丝表面没有变化
【结论与反思】正确
解析:
17.答案:实验一:(1)
(2)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尾气处理
实验二:;还原
【实验方案】红;无;能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
18.答案:研究一:(1)放热;
(2)温度
研究二:(1);B
解析:铁与桸盐酸反应时试管外壁发热,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存在两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一是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二是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逐渐变小,使反应速率减慢,时间段内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高是主要因素,时间段内盐酸浓度减小是主要因素;铁的活动性较铜强,铁可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所以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可将溶液中的铜和银置换出来,同时置换出来的铜能将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根据反应的最终结果,将反应过程简化为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之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直至硝酸铜完全反应,图A正确;由于铁与硝酸银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银的质量,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小,所以存在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增大的现象,铁与硝酸铜反应时,又使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减小,最终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再有硝酸铜,B不正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由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较生成的铜的质量小,所以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少,但铁与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少更快,C正确;在没有加入铁粉前,溶液中有两种溶质,一加入铁粉即发生反应,溶液中有三种溶质,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亚铁,D正确。
19.答案:(1)过滤
(2)
(3)
(4);BD
解析:由题意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完全反应;固体D中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得到铜。所以(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3)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BD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0.答案:(1)0.10
(2)67.5%
(3)解:设25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解析:(1)根据分五次加入稀硫酸后,第1、3、4次,每次都生成0.05g氢气,说明第2次没有完全反应,也生成0.05g氢气,则m的值为0.05+0.05=0.10。
(2)设20g银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y。
则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3)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每25g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硫酸的质量,然后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