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七)人口 教师版
展开
一、选择题
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下辖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7.87万,农业人口53.47万,农村居民点用地134.79km2。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汨罗的自然条件,推测其乡村( )
A.人口北密南疏 B.人口南密北疏
C.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分布 D.聚落呈带状沿山谷分布
2.汨罗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房”,直接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落后 B.居住环境恶化
C.产业结构调整 D.农民外出务工
3.汨罗“空心房”复垦实践中,复垦为林地的较少,其原因是( )
A.平原地形,林木生长差 B.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
C.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 D.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
【答案】
1.A
2.D
3.B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可知该地区西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及农业的发展,而东南地势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疏,人口北密南疏说法正确,A正确,B错误;该地区有平原,聚落应分布在平原地区,聚落可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分布,CD错误。故选A。
2.根据材料信息,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可知,出现大量空心房是因为人口外流,而人口外流的原因是当地就业机会少,农民外出务工,D正确;影响人口自发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基础设施落后并不是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居住环境也不会恶化,B错误;产业结构调整会使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外迁人口减少,C错误。故选D。
3.根据材料信息,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复垦为林地的较少,主要原因是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经济价值较高,发展林地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B正确;平原地区土壤不容易流失,林木生长好,A错误;洪涝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更大,对林业影响反而较小,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户籍人口67.87万,且近年来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较少,D错误。故选B。
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4.2011~2019年上海市( )
A.户籍人口减少 B.人口总量下降
C.常住人口减少 D.人口迁入趋缓
5.造成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变化 B.产业转型升级
C.城区面积扩大 D.人口自然增长慢
【答案】
4.D
5.B
【解析】
4.2011~2019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年同比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因此户籍人口数是增加的,A错误;常住人口年同比增长率也基本为正值因此常住人口也是增加的,人口总量也是上升的,BC错误;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年同比增长率变化不大,但常住人口年同比增长率下降,说明外来人口年同比增长率也下降,因此人口迁入趋缓,D正确。故选D。
5.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在2019年后开始上升,主要是因为上海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员减少所致,B正确;人口政策变化对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影响不大,A错误;这期间没有城区面积太大的信息,无法判断,C错误;户籍人口增长也有外来人口落户当地的情况,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D错误。故选B。
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1980-2010年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1980-2010年( )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7.我国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⑤跨国婚姻有所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8.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 ②提倡养儿防老
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6.B
7.B
8.C
【解析】
6.据图中曲线变化,我国近3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人口性别比总体上变化不大,说明出生人口中男婴比重高于女婴,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人口性别结构没有优化,AD错误、B正确;妇女生育率无法从图中读出,C错误。故选B。
7.由于近3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波动上升,“剩男”现象明显增加,①正确;同龄男性较多,女性择偶标准升高,②错误;同年龄段女性较少,“老夫少妻”现象增加,③正确;男女比例不协调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④错误;国内同年龄段男女数量差别较大,会增加跨国婚姻现象,⑤正确,故选B。
8.实行胎儿性别鉴定,进行选择性的生育,可能会加重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①错误;应提倡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②错误;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改变传统观念,③正确;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老有所依,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④正确。故选C。
陶朗加位于新西兰北部,是新西兰第五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下图)。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宜居。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移居陶朗加的人口多来自于北岛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岛提供的就业机会多 B.北岛城市多,人口基数大
C.南岛纬度较高,气候冷湿 D.南岛距离较远,交通不便
10.人口移居使陶朗加(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就业压力增大
C.老龄化水平降低 D.环境承载力降低
【答案】
9.B
10.A
【解析】
9.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陶朗加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北岛城市较多,就业机会较多,因此不是迁入陶朗加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由于北岛城市众多,有新西兰的首都,因此人口基数大,因此移居到陶朗加的人数较多,故B正确;新西兰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南岛虽纬度高,但不冷湿,故C错误;南岛确实较北岛距离陶朗加远,且交通较北岛也差一些,但并不是北岛移居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B。
10.阅读材料,可知陶朗加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促使陶朗加城市化的发展,故A正确;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故不会出现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故B不选;目前陶朗加作为第五大城市,移居的老年人口应该较少,年轻人居多,故暂时不存在老龄化严重问题,故C不选;环境的承载力是由区域内资源来决定的,不是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故D不选。答案选择A。
读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
B.北疆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C.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
D.北疆地区矿产资源优势更显著
12.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北疆城市化进程
B.北疆地区就业困难
C.南疆土地荒漠化加剧
D.南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11.C
12.A
【解析】
1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向西北转移变化,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所以C正确。
12.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向西北转移变化,可能导致北疆城市化进程加快,缓解北疆地区就业困难,减轻南疆土地荒漠化,南疆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所以A正确。
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图1示意日本1885—2015年人口数量的变化,图2示意日本三大都市圈1884—2016年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日本人口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的时间大体开始于( )
A.1944—1948年 B.1960—1964年
C.1976—1980年 D.2000—2004年
14.日本人口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东京圈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低 B.大阪圈就业机会少,收入差距小
C.东京圈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D.名古屋圈就业机会少,收入差距大
15.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数量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主要是( )
A.集中全部优势,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B.因地制宜,均衡发展,共同富裕
C.加大落后地区的政策优惠力度,赶超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平均发展,共同富裕
【答案】
13.C
14.C
15.B
【解析】
13.由图可知,1976~1980年以后,大阪、名古屋都市圈的人口增长几乎停滞,东京圈人口持续增长,且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日本人口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的时间大体开始于1976—1980年,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14.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人口由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圈集聚,变成只向东京圈集聚,根本原因是东京圈经济发展快,直接原因是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对劳动者吸引力强,C正确;与东京圈相比,大阪圈、名古屋圈就业机会少,人均收入低,对劳动者吸引力弱,故排除A、B、D选项。
15.根据材料,日本人口目前只向东京圈集聚,会造成严重的城市化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日本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主要是要因地制宜,均衡发展各地经济,实现共同富裕,B正确。不能集中全部优势,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应该一起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A错误;落后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不能与发达地区平均发展,也难以赶超发达地区,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尔维亚是欧洲东南部的内陆国,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是该国北部重要的农业区。省内水利工程系统多瑙-蒂萨-多瑙运河历史悠久,全程900多千米,建有84座运输铁路桥、930千米的灌溉渠道。谷物在诺维萨德河港装船,通过河海联运输往世界各地。下图左为伏伊伏丁那省地图,下图右为诺维萨德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说明多瑙-蒂萨-多瑙运河修建和运行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多瑙-蒂萨-多瑙运河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伏伊伏丁那省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年轻人少,大量土地被荒废。为应对此现象,当地政府发起了“年轻人回归”运动,提供资金供年轻人购买机械等农资产品,并鼓励他们种植水果和蔬菜。
(3)简述伏伊伏丁那省开展“年轻人回归”运动的好处。
【答案】
(1)地势低平,修建运河工程难度小;河流较多,可利用的天然水道较多,工程量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河流水量变化小,利于航行;结冰期短,可通航时间长等。
(2)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运输能力;发挥防洪灌溉等功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带动资源开发、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的发展等。
(3)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力,优化农业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开垦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蔬菜、水果,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丰富农产品种类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建设区位条件分析以及交通线建设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同时叠加了人口迁移相关内容。考察内容较为综合。
(1)运河的修建主要考虑地质地形条件,运河的运行考虑的因素和河流的航运价值的相关因素类似。修建:该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河网密布,需要开挖的水道较少,工程量小,难度较小。运行:整体地势落差小,便于航行,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河流的水量季节变化小,结冰期短,可通航时间长。
(2)新建交通线那么对于该地区来说是增加了交通线路,完善了交通网络,降低了原有线路的交通运输压力,提高了区域的交通运输效率和能力,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商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字材料中还说到,运河还有灌溉渠道,所以也可以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由此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
(3)年轻人回归给当地增加了劳动力,缓解农村老龄化现象,文字材料中说到农村地区土地荒废问题,年轻人回归加上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可以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同时种植水果和蔬菜可以优化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丰富农产品种类,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 1535.95 | 1705.68 | 1894.17 |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 1460.99 | 1543.03 | 1596.84 |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 1788.5—1870 | 1841.5—1935 | 1894.5—2000 |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图表的判读以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因素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1)读图甲,将对应年龄段男女所占比重加在一起,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是0~14岁约8%左右,15~64岁约81.88%左右,65岁及以上约10.12%左右。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是严重老龄化阶段。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是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有利影响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是导致住房、就业等压力大,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大等。
(3)读图乙,根据图例,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图中,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人口增加。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说明出现了郊区化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中心城核心区新引力增强,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和利用率,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一)地球与地图 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一)地球与地图 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四)地球上的水 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四)地球上的水 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