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地理专题卷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始建于1960年,以旱作沙枣林为主,位于石羊河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永昌县北部防沙沿线的一道绿色防护屏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这片林场约90%的树木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走以林养林之路,贯彻“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最终成效显著。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喇叭泉林场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B.当地人口逐渐增多,而生活用能短缺,所以就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资源减少
C.林场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群落吸收地下水增多
D.西大河上游区域人口、经济规模扩大,用水增多
2.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遏制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向南扩展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⑤林场改造走的是计划经济的路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答案】
1.D
2.D
【解析】
1.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上游人口多、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故D正确,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主要影响的是地表水,故A错,过度砍伐森林主要导致荒漠化加剧,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生存,但植物群落吸收地下水增多,不是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C错。故选D。
2.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增加了森林覆盖率,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风速明显降低,遏制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向南扩展,改良了土壤结构,故①②④正确,不会使农田水汽蒸发量加大,故③错,走以林养林之路,贯彻“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显然不是计划经济的路子,故⑤错,本题选D,ABC错。
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ζ≥0.011)、水沙协调(0.009<ζ<0.011)与水多沙少(ζ<0.009)3种状态。水沙搭配关系越不协调,越容易导致河道冲刷或淤积。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头道拐水文站位置及各季节来沙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头道拐水文站河道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 )
A.秋季 B.冬季
C.夏季 D.春季
4.头道拐水文站不同季节水沙不协调引起的河道冲淤状态是( )
A.春季淤积 B.夏季冲刷
C.秋季冲刷 D.冬季淤积
5.导致头道拐水文站春季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用水 ②风沙入黄 ③河道封冻 ④降水产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3.C
4.A
5.A
【解析】
3.从文字材料中可知,来水系数指的是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这个数值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河流的含沙量大,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的来沙系数最高,据此可知,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选C。
4.水多沙少应当是冲刷作用为主,水少沙多应当是淤积作用为主。依据此原理对照图表当中的信息,可知,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是水少沙多,以淤积为主,冬季水多沙少,以冲刷为主,故选A。
5.春季是水少沙多,考虑来水量和沙源,来水量方面,春季,该地区降水较少,且蒸发量较大,地表裸露,容易起沙,同时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水量损耗大。故水少沙多。故选A。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东北林区典型地带性植被,对区域气候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图示意某季节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林内、林外气温变化”统计,其中I、II曲线分别代表该季节林外空旷地气温平均值、林内气温平均值。(注:图中每间隔1小时统计一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测( )
A.0点林内、林外气温均达到最低值 B.8点左右林外气温超过林内
C.12点林内、林外气温均达到最高值 D.9点左右林内、林外温差达到最大
7.下列关于图示季节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对气温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天主要起降温作用 ②使温度日变幅增大
③整体表现为增温效应 ④该季节最可能为夏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6.B
7.C
【解析】
6.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分析,做题之前要明确图中每个圆点是一个小时,共24个小时,其中白色圆点为林外、黑色圆点为林内。A选项通过气温值的读取可以看出:林内、林外的最低值都出现在5点左右,所以A选项错误;白色的圆点(林外)超过黑色圆点(林内)是在8点,所以B选项正确;看图可知林外、林内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3点,所以C选项错误;林内和林外气温差最大出现在5点左右,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
7.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看图中黑色曲线可知,林内白天最高温低于林外气温,所以白天起到降温的作用,①正确;林内夜晚的气温高于林外,使得林内整体气温高于林外,③正确;可以看出林内整体气温曲线更为平缓,所以使气温日变幅变小,②错误;图中气温最高值为4℃可以判定不可能是夏季,④错误,故答案选择C。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 D.林内郁闭度大
9.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A.慢,风速较小 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10.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春季融雪量增加 B.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 D.河流汛期提前
【答案】
8.D
9.C
10.B
【解析】
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作用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8.据材料信息“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可知,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雪和风速相差不大,排除ABC三项。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区森林郁闭度大,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D正确。故选D。
9.读图分析可知,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据材料可知,“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融雪速度快;风速大,融雪速度快,故选C。
10.据图,图中显示,春季融雪云冷杉比落叶松人工林融雪速度降低,因此融雪时间长,河流汛期滞后,利于水的下渗,所以生态效益高,B正确,CD错误。云冷杉常绿原始林郁闭度高,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春季融雪量减少,A错误。故选B。
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Ⅰ、Ⅱ、Ⅲ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导致三种草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
A.强风 B.低温
C.干旱 D.过度放牧
12.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Ⅱ、Ⅲ、I
C.Ⅱ、I、Ⅲ D.Ⅲ、Ⅱ、I
13.针对黑土滩的治理,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设置围栏禁牧②禁捕食草动物③设置草方格沙障④补播草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1.B
12.C
13.D
【解析】
11.根据材料该地区表示三江源地区生物量示意图,三江源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植物死亡后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所以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少,B正确;强风、干旱和过度放牧在青藏高原地区与生物量的多少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2.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Ⅱ中活根生物量最少,所以Ⅱ应为黑土滩;因为人工草地退化前比天然草地植株密度大,所以退化后的人工草地死根生物量比天然草地的生物量大,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少,即Ⅰ为退化的人工草地,Ⅲ为未退化的天然草地。故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Ⅱ、I、Ⅲ。故选C。
13.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黑土滩应从合理放牧,实行圈养,种植牧草;禁捕食草动物,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泛滥成灾,导致生态失衡;草方格沙障主要是治理风沙对交通设施的影响,该地区不存在。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见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
A.“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
C.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15.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答案】
14.A
15.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4.根据图示,“中国绿心”在湘、鄂、赣之间,C错误;“中国绿心”位于第三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B错误;“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A正确;“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D错误。故选A。
15.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B错误;据材料可知,“城市绿心”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D正确;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对原有地貌形态有所改变,A错误;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因逆城市化导致,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是指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饮用水源污染包括颗粒态污染和溶解态污染。目前常用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下图),从“源”与“汇”两个方面对污染物进行拦截、吸附和吸收,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植物是人工净化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净化需求及区域气候条件的限制,分为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不同类型。
2018年4月19日,潍坊市白浪河水库农业面源污染被列“山东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有专家提出,可以在白浪河水库上游建设人工湿地系统解决“汇”方面的污染问题,但需要注意气候条件对人工湿地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影响。
(1)指出白浪河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
(2)说明气候条件可能影响白浪河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原因。
(3)说明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中草地、乔木缓冲带的具体作用。
【答案】
(1)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禽畜养殖垃圾和污水,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
(2)潍坊市位于温带,冬季气温低,可能导致植物死亡或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
(3)降低流速,对颗粒状污染物进行拦截;通过土壤吸附、植被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以及湿地的生态功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在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和饮用水湿地的上游在草地、乔木缓冲带,在草地、乔木缓冲带上游有农田、村庄、养猪场。因此白浪河水库的农业面尖污染有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随地表径流或渗入到地下,随地下径流汇入;养猪场,家庭饲养的禽畜粪便以及清洗棚舍等带来的垃圾和污水;还有居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2)由所学知识可知,潍坊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湿地水源补给量少,水域面积减少;气温低,人工植被适应环境能力较差,可能导致植物死亡或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人工湿地难以发挥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的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地、乔森能涵养水源,增大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流速,削减风力等作用,对颗粒状污染物进行拦截,减少带入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土壤吸附、植被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质,使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的溶解态污染物质减少,从而提高水污染的处理效率,降低水污染处理成本,提高水质。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之珠”“草原之肾”之称(下图)。达兰鄂罗木河是呼伦湖唯一的天然外泄通道,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河道浅平,蛇曲发达,水流清澈。
(1)当达兰鄂罗木河南流时,画出图中A处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2)指出达兰鄂罗木河北流时呼伦湖含盐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3)阐述达兰鄂罗木河水流清澈的原因。
【答案】
(1)
(2)变化:呼伦湖盐度下降。原因:呼伦湖入湖水量增多,水位上涨,对湖中盐度起稀释作用;湖水外泄,湖中盐分排出。
(3)流域内草场广布,水土保持能力强,入河泥沙少;河道浅平,流速慢,泥沙沉积。
【解析】
本题以呼伦湖水系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水体的相互补给、水土流失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河流与湖泊的补给有关,水总是向低处流的。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育,说明其地势低平。根据材料可知此地属于呼伦湖水系,且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说明呼伦湖水位低,河流水补给湖泊水,达兰鄂罗木河南流;呼伦湖水位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达兰鄂罗木河北流。当达兰鄂罗木河南流时,呼伦湖水位低,河流补给湖泊水,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所以A处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如答案所示。
(2)由上题分析可知,达兰鄂罗木河北流时,呼伦湖的水位较高,又根据材料“达兰鄂罗木河是呼伦湖唯一的天然外泄通道”可知,呼伦湖的水位较高是因为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进入呼伦湖的水量变大造成,进入呼伦湖的淡水水量增加,对湖中盐度起稀释作用,呼伦湖盐度下降,再加之湖中盐分随着达兰鄂罗木河北流外泄,更加降低了盐度。
(3)根据材料“呼伦湖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说明达兰鄂罗木河流域草场分布广阔,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强,进入河流的泥沙就少;根据材料“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达”,说明达兰鄂罗木河河道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在河床底部,所以达兰鄂罗木河水流清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一)地球与地图 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四)地球上的水 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地理(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学生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