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导学案,共9页。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例1】 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采用了伏安法,现备有下列器材:A.被测干电池一节;B.电流表1:量程0~0.6 A,内阻r=0.3 Ω;C.电流表2: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 Ω;D.电压表1:量程0~3 V,内阻未知;E.电压表2:量程0~15 V,内阻未知;F.滑动变阻器1:0~10 Ω,2 A; G.滑动变阻器2:0~100 Ω,1 A;H.开关、导线若干。 利用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适当的器材: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甲 乙 丙(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UI图像,则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解析】 (1)选择适当的器材:A被测干电池一节必须选择;电流表1的内阻是已知的,故选B;电压表选择量程0~3 V的D;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较小的“0~10 Ω,2 A”的F;H.开关、导线若干必须选择。故选ABDFH。(2)因电流表的内阻已知,故实验电路图应选择图甲。(3)根据图丙所示的UI图像,可知干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电阻r′=|k|-r= Ω-0.3 Ω=0.7 Ω。【答案】(1)ABDFH (2)甲 (3)1.5 0.7【例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U/V1.451.361.271.161.06I/A0.120.200.280.360.44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UI图线。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电流表选用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则其读数为0.44 A。(2)坐标系选择合适的标度,根据表中数据描点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与纵轴交点为“1.60 V”,故E=1.60 V,由图线的斜率=-1.20知,电池内阻为1.20 Ω。注意此处不要用图像与纵轴交点值除以与横轴交点值。(3)长时间保持电路闭合,电池会发热,电池内阻会发生变化,干电池长时间放电,也会引起电动势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答案】 (1)0.44 (2)UI图线见解析 1.60(1.59~1.62均可) 1.20(1.18~1.24均可)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例3】 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约为9 V,内阻约为40 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 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RA=5 Ω,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 Ω,R0为定值电阻,对电源起保护作用。甲 乙(1)本实验中的R0应选________(填字母)。A.10 Ω B.50 ΩC 150 Ω D.500 Ω(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解析】 (1)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50 mA,即电路中电阻的最小值约为180 Ω,除去电源内阻、图中电流表的内阻,可知C选项最为合适。(2)由U外=E-Ir得I(R0+R+RA)=E-Ir,变形得=+结合题图可得E=10 V,r=45 Ω。【答案】 (1)C (2)10 451 画图线时应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并且分布在直线两侧的数据点的个数要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2 干电池内阻较小时U的变化较小,坐标图中数据点将呈现如图甲所示的状况,下面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为此可使纵轴坐标不从零开始,如图乙所示,把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此时图线横截距不表示短路电流,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r=计算出电池的内阻r。甲 乙3 用安阻法时,E=I(R+r)变形后R=E-r。可以作出R图像。图像的斜率为电动势E,纵截距的绝对值为内阻r。4 用伏阻法时,E=U+r,变形后可得=·+,作出-图像,图像的斜率为,纵截距为。1.下列给出多种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数据,处理方法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A.测出两组I、U的数据,代入方程组E=U1+I1r和E=U2+I2r,求出E和rB.多测几组I、U的数据,求出几组E、r,最后分别求出其平均值C.测出多组I、U的数据,画出UI图像,再根据图像求出E、rD.多测几组I、U的数据,分别求出I和U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为电动势E,再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电池内电阻r【解析】C A中只测量两组数据求出E、r,偶然误差较大;B中计算E、r平均值虽然能减小误差,但太繁琐;D中分别求I、U的平均值是错误的做法;C中方法直观、简便,C正确。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电路中R1、R2为已知阻值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A.只有甲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B.只有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C.只有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D.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解析】D 图甲中可用E=I1(r+R1)、E=I2(r+R2)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乙中可用E=U1+·r、E=U2+·r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而图丙中可用E=U1+I1r、E=U2+I2r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故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D正确。3.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连接好部分实验电路。甲 乙(1)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把图乙中剩余的电路连接起来。(2)在图乙所示的电路中,为避免烧坏电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像,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解析】 (1)电路连接如图。(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应该最大,故滑片应置于B端。(3)由图像可知,电源电动势为1.5 V,内阻r= Ω=1.0 Ω。【答案】 (1)见解析图 (2)B (3)1.5 1.0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由于该电池的内阻r较小,因此在电路中接入了一阻值为2.00 Ω的定值电阻R0。甲 乙(1)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2)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并计算出通过电阻箱的电流数值如表所示,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UI图线。R/Ω40.0012.008.006.00U/V1.901.661.571.43I/A0.0480.1380.1960.238丙(3)根据图线得到E=________V,r=________Ω。【解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所示:(3)由图示电源UI图像可知,图像与电压轴的交点坐标值为2.0 V,则电源电动势E=2.0 V;图像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内阻与保护电阻阻值之和,则k=r+R0== Ω=2.4 Ω,电源的内阻r=k-R0=2.4 Ω-2.0 Ω=0.4 Ω。【答案】 (1)实物图见解析 (2)UI图线见解析(3)2.0 0.45.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1 kΩ和0.1 Ω,如图所示为实验原理图及所需器件图。(1)在图中画出连线,将器件按原理图连接成实验电路。(2)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下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在表格中画出UI图像,根据图像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求出电池内阻r=________Ω。I/A0.120.200.310.320.500.57U/V1.371.321.241.181.101.05(3)若不作出图线,只选用其中两组U和I的数据,用公式E=U+Ir列方程求E和r,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其中选用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数据,求得E和r误差最大。【解析】 (1)按照实验原理图将实物图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甲 乙(2)根据U、I数据,在方格纸UI坐标上找点描迹。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直线延长,交U轴于U1=1.46 V,此即为电源电动势;交I轴于I=0.65 A,注意此时U2=1.00 V,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则r== Ω≈0.71 Ω。(3)由图线可以看出第4组数据点偏离直线最远,若取第3组和第4组数据列方程组求E和r,相当于过图中3和4两点作一直线求E和r,而此直线与所画的直线偏离最大,所以选用第3组和第4组数据求得的E和r误差最大。【答案】 (1)见解析 (2)1.46 0.71 (3)3 46.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约为1.5 Ω),现要测量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他从实验室借到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2 Ω),一只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约为15 kΩ),一只电流表(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2 Ω),一个定值电阻R0=5 Ω和若干导线。甲 乙(1)该同学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调到________(选填“最大”或“最小”)。(2)断开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闭合开关S,读取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及电流表的示数。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得到多组电压值U及电流值I,并以U为纵坐标,以I为横坐标,画出UI的关系图线(该图线为一直线),如图乙所示。由图线可求得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与真实值E真和r真相比,理论上E测________E真,r测________r真(选填“>”“<”或“=”)。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电阻的阻值最大处。(2)在图线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所要测量的电动势,读数为4.4 V;电压为1.0 V时,电流约为0.57 A,内电阻可以使用公式r+R0== Ω=5.96 Ω计算,内电阻r=0.96 Ω。(3)比较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与真实值E真和r真之间的关系,就要从电路的结构进行分析:电路中,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分别流向电流表支路和电压表支路,故流经电流表支路的电流不是全部的电流,这时,常用的方法是把以上的电路等效成如图的电路,根据公式r=计算出的结果是等效电源中的r′,r′是R0、r和RV三者的并联电阻,因此r′要小于r+R0,即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同样的原因,r分担的电压也会偏小,导致电动势的测量值也偏小。【答案】 (1)最大 (2)4.4 0.96 (3)< < 电压表的分流7.某同学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定值电阻R0=5.0 Ω,电压表V1内阻约5.5 kΩ。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电压表V1和V2的多组U1、U2数据,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56U1/V0.501.001.501.702.002.50U2/V8.457.907.607.136.806.27甲 乙(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U2U1图像。(2)根据(1)中所画图线可得出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为提高实验的精度,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A.适当减小R0可使内阻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适当增大R0可使内阻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C.将纵坐标改为U1+U2可以使电动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D.将纵坐标改为U1+U2不能使电动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解析】 (1)先描点,后连线,舍去偏离连线较远的点,如图所示。(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U1+U2+r,则U2=E-U1,由U2-U1图像纵轴截距等于电源电动势,可得E=9.00 V,由图像斜率大小k=,解得内阻r=0.36 Ω。(3)适当减小R0,可减小电压表V1内阻的影响,可使电源内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选项A正确,B错误;由于画出U2U1图像时已考虑了定值电阻的分压,将纵坐标改为U1+U2,不能使电动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选项D正确,C错误。【答案】 (1)图见解析 (2)9.00(8.95~9.05均可)0.36(0.34~0.39均可) (3)A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学案设计,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与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