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5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__以美国休斯敦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6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1.C 2.A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故选C。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化水平会继续增加,B错;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但城市规模不会萎缩,C错;城镇化后期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故A对,D错。]
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型城市甚至超大型城市时会导致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向该地区高度聚集,同时还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上述现象称为城市虹吸效应。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城市虹吸效应的有利影响是 ( )
A.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利于提高劣势城市的教育、医疗水平
B.缩小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差距
C.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
D.人口回流,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4.以下劣势地区规避城市虹吸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B.禁止人口迁出
C.积极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打造超级城市
3.C 4.A [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城市虹吸效应的有利影响是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C对。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利于提高大城市的教育、医疗水平,A错。城市虹吸效应会扩大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差距,B错。人口集中,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剧,D错。第4题,劣势地区规避城市虹吸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A对。禁止人口迁出不符合国家政策,B错。积极发展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会扩大与大城市的差距,C错。经济水平低,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不能打造超级城市,D错。]
凸显差异,加强合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下图为2012年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产业比重构成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市)分别是( )
A.江苏、安徽、上海 B.安徽、江苏、上海
C.安徽、上海、江苏 D.江苏、上海、安徽
6.下列对三省(市)间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省(市)的合作体现了区域的趋同性特点
B.①省(市)最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三省(市)间产业转移的方向可能为①→②→③
D.③省(市)具有资金、技术优势,宜大力发展钢铁、化工等资金密集型产业
5.B 6.B [第5题,结合三角形坐标图可知,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应越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因此,①代表安徽,②代表江苏,③代表上海,故选B项。第6题,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区域之间的合作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开放性特点;安徽省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工资水平低,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化工业不断向外转移,因此三省(市)间产业转移的方向一般是③→②→①;③表示上海市,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但重化工业污染严重,不宜再大力发展。故选B项。]
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据此回答7~8题。
7.纽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依赖( )
A.便捷的交通 B.发达的科技
C.丰富的资源 D.发达的经济
8.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职能有( )
①国际政治中心 ②国际重工业中心 ③国际经济中心 ④国际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A 8.B [第7题,纽约与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加强了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第8题,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9~10题。
9.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以下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B 10.B [第9题,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排除①项;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负增长,排除④项。因此B项正确。第10题,九大都市圈虽然交通都比较便利,但相互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排除②项,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排除④项。因此B项正确。]
11.在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过程中,上海和武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余家在此落户,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正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1992年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读长江中下游区域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在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
[解析] 注意比较分析的要求,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河流、地形和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矿产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武汉和上海的区位实际分析。
[答案] 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为内陆地区经济中心,而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上海聚集着更多的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素养培优练]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
13.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12.B 13.C [第12题,根据材料判断,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相邻城市,二是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根据图示可推断合肥—巢湖最适宜推进同城化,两者距离相邻,且属于双向首位客运流向;安庆—池州、亳州—阜阳、芜湖—铜陵都属于单方向首位客运流向。第13题,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而滁州属于安徽省,两者之间行政联系密切;南京经济发展水平比合肥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力更大,并且南京与滁州距离更近,会加大两者的客流差异;合肥和南京虽然都是省会城市,但两者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南京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且与滁州更邻近,南京的吸引力更大。]
如果要成立一家高新技术小企业,你会选择把它安在哪里?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搬回市区”,即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例如,伦敦硅环、剑桥肯德尔广场、波士顿创新区看重的是当地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计划;纽约硅巷成为超过500家新公司的所在地;西雅图南湖成为生命科学机构的新枢纽。据此完成14~15题。
14.(易错题)国际上流行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在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是因为( )
A.可降低运输成本 B.可共享客户信息
C.能形成创新环境 D.便于集约化生产
15.(易错题)借鉴国际上流行“搬回市区”的做法,上海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 )
A.基础设施良好 B.租金、税收优惠
C.水陆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廉价
14.C 15.B [不理解创新企业的区位及要求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4题,高新技术企业对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创新意识等要求高,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在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形成创新环境。第15题,高新技术企业得以用较低成本回流大城市,是在政府的适当干预下完成的,所以是政府采取了租金、税收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企业入驻。]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 地区生产总 值(GDP)(亿元) | 产业结构(%)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重庆市 | 17 558.8 | 7.4 | 44.2 | 48.4 |
成都市 | 12 170.2 | 3.9 | 43.0 | 53.1 |
南京市 | 10 503.0 | 2.4 | 39.2 | 58.4 |
(1)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2)题,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第(3)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城市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答案] (1)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2)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3)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城市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