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2 一次函数教案设计
展开教师姓名 |
| 单位名学生称 |
| 填写时间 | 2021.7 | |
学科 | 数学 | 年级/册 | 八年级(下)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课题名称 | 第十九章 19.2一次函数的应用—行程问题 | |||||
难点名称 | 对应图象,分析理解行程过程并解决车距问题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3. 需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 |||||
难点教学方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初读函数图像 行程问题三大要素:路程 时间 速度。一般地,x轴代表时间,y轴代表路程,倾斜程度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一:再读函数图像,看清出发时间,行驶方向.简单说来即:谁,从哪来,到哪去? 例:快慢车距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路程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1小时,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快车比慢车晚1小时到达甲地,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细读函数图像 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看清图像中x轴、y轴表示的含义,每段图像表示的运动状态, 解决问题1 1.快、慢两车行驶的速度各是多少? 其次抓住图像中几个关键点,理解关键点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2 2. 如何理解D点的实际含义?出发多少小时,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 的路程相等?(几何画板动态展示) 3.理解函数图像,建立函数模型 解∵B(4,360)C(7,0) 设BC解析式为y=kx+b, 解得:k=﹣120 ∴BC解析式为:y=﹣120x+840(4≤x≤7) 设OE解析式为:y=ax∴360=6a,解得:a=60 ∴OE解析式为:y=60x(0≤x≤6) 当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相等时:60x=﹣120x+840,x=14/3,这也是D的实际含义。 4.慢车到达甲地前,何时快慢两车相距为150千米 方法一(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方法二 将慢车的出发地改成从甲地出发,y值含义相同。函数值相减即可。两车第一次相遇前可以相距150km,﹣60x+360﹣120x=150 第一次相遇后两车再次相距150km,120x-(-60x+360)=150 当快车到达乙地后返回时两车可以相距150km,﹣120x+840- (-60x+360)=150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配套练习: 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路程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快车比慢车早0.6小时到达甲地,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快车往返的速度各是多少?慢车的速度是多少? (2)出发多少小时,快慢两车相遇?
(3)请直接说出快车到达甲地前,快慢两车相距为150 千米的次数.
| |||||
小结 |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典例精析,掌握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