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出师表 课件(共51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3801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精解,全文总结,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浅谈诸葛亮,字词学习,字音校正,词语解释,古今异义,课文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诸葛亮(181-234)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1],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追封为忠武侯。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出师表》率直质朴,感情恳切忠贞,历代名家都能从诸葛亮的言辞中感受到诸葛亮以身许国的拳拳之心: 南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清丘维屏:“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
陟( )罚臧否 夙( )夜忧叹庶竭驽( )钝 以彰其咎( )中道崩殂( ) 益州疲弊( )行阵和睦( ) 以遗( )陛下恢弘( ) 猥( )自枉屈忠谏( )之路 裨补阙( )漏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悉以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咨诹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诚宜开张圣听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思1.文章在开始部分分析当前形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导思2.诸葛亮分析形势,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导思3.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出师前写给刘禅的奏章,在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又自述身世?
导思4.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1.思维导图:带着问题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并用斜线尝试断句。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表: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和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公元221—223年在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但是,朝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特殊的礼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宫中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皇宫和丞相府中, 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和丞相府行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忠良诚实、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拔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行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洛阳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考虑得失
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5)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8)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这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诸葛亮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的?
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这条建议是在分析了不利和有利的条件之后提出的,诸葛亮提醒后主要发扬先帝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因为这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
诸葛亮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诸葛亮提出这条建议,是鉴于汉末王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近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而后主宠信宦官,这一点诸葛亮不会没有觉察。
在本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不宜”,其目的是什么?
在本段中两次提到“不宜”,是针对执法中可能存在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对后主提出告诫,强调要依法办事。
为什么要提到这是先帝特意选拔出来的 ?
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方面是为了说明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也是劝诫刘禅要效法先帝知人善任,重用这些先帝选拔的人才。如果不提这点,不免有教训人之嫌,而又有失人臣之礼,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第③④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③④两段是诸葛亮对刘禅在治国(内政、军政)方面的具体教导 ,给刘禅的治国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同时 , 也引出了下文亲贤远佞的论述。这也成为后来刘禅在昏庸的情况下 , 蜀国还能延续多年的原因。
诸葛亮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他是怎样进行阐述的?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诸葛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阐述。先汉与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待贤臣与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三条建议中 , 哪条最重要 ?为什么 ?
亲贤远佞最重要。因为只有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只有亲贤远佞,汉室才能兴隆。
结尾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句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既有无限眷念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及对后主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在本文中却显得情真意切,诸葛亮的忠诚之心尽显。
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是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规劝进谏——陈情述志——临表惜别。
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情理交融。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谋篇巧妙,脉络清晰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全文既有议论,又有记叙和抒情,诸葛亮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全文不用典故,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重情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口吻。
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追述身世表明忠贞
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分述职责 诹善纳雅
三国题材的影视剧比比皆是,请选取其中一部写一篇简短的影评,阐述影视作品中的诸葛亮和我们所学的异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精品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猥自枉屈,夙夜忧叹,以彰其咎,疏通文意,文本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出师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任人唯贤,亲贤臣先汉兴隆,亲贤远佞,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①一个忠臣,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一等奖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师表,学习目标,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关于“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赤壁之战,作者简介,妄自菲薄,郭攸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