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22)第1页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22)第2页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22)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填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驱遣我们的想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驱遣(qiǎn) 桥堍(tù) 契(qì)合
    B.掠(lüè)过 接触(cù) 鉴(jiàn)赏
    C.萌(měng)生 怅(chàng)然 苟(gǒu)安
    D.怒吼(hǒu) 拘泥(ní) 潜(qián)水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A读音正确;B项,“触”应读“chù”;C项,“萌”应读“méng”;D项,“泥”应读“nì”。故答案为:A。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荒凉    耀眼    无关紧要 B.静寂    受用    得意扬扬
    C.考察    矿远    怅然凝望 D.解释    忧惧    不声不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ABD书写正确。C项,“矿”应为“旷”。故答案为:C。
    3.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 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 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 ,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 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蕴藏 B.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蕴含
    C.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蕴含 D.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蕴藏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焦虑:焦愁忧虑。根据“平息下来了”的语境,应选用“焦躁”。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根据“百思不得其解”的语境,这里应选用豁然开朗。困惑:感到疑难,不知所措。疑惑:迷惑,不理解。根据语境应选用“困惑”。蕴藏:积存。蕴含:包含在内。故选A。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符合)。
    B.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久远)荒凉的印象。
    C.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D.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于文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ACD解释正确。B解释错误,“旷远”应解释为广阔辽远。故答案为: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曲靖不甚了解,但都认为曲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
    B.通过作者的鉴赏示范,使我们明白要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体验阅读的愉快。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他的学习他自己负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A项,前后矛盾,前面表示不了解,后面表示的意思是了解;B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C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D项,没有语病。故答案为:D。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斯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首先确定首句:④点出论述的主题,即“才德”,可知其为总起句,排除A和B,①和⑥相比,①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中的“他们”指代③中的“那些很美的人”,⑥承接③。应选C。故答案为:C。
    7.填空。
    (1)《驱遣我们的想象》选自《 》,作者 ,原名 ,现代作家、 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 》,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 》。
    (2) ,长河落日圆。(王维《 》)
    (3) ,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1)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叶绍钧;教育;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稻草人;倪焕之(2)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3)纸上得来终觉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名句默写。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注意“绍钧 、倪焕、塞上、终觉浅 ”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二、综合题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èn

    wǎn

    怅然

    【答案】衬;chàng;宛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怅”不要读成“cháng”,“宛”不要写成“婉”等形近字。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答案】一抡;一轮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轮”可做量词用,这里应该用“轮”“抡”是动词。
    (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    )
    A.空而宽阔 B.心境开阔 C.耽误;荒废 D.长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课文后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都要注意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旷远”,广阔辽远江面浩渺旷远。故这里的“旷”应该是空而宽阔的意思。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答: 。
    【答案】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句式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根据上述方法,这句话可以改为: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9.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
    冬天的雪, , 。
    【答案】①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亲切的问候
    ②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例句描写的是春天和夏天雷的特点和作用,“细腻而轻柔”“迅疾而猛烈”,属于形容词性的并列短语,分别准确地概括了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雷的特点,“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作用。要求续写秋天的风和冬天的雪的特点,首先要用形容词性的并列短语分别概括其特点,然后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其作用。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2)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不少于100字。
    答: 。
    【答案】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染绿了草,碧绿了树。几只紫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挑在雨幕里,明媚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境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细雨”是名词,应该是春雨的特点,“碧绿”是形容颜色的词,“明媚”也是形容词,可用来形容太阳或景色。答题时可以想象某一个地方,如春天的田野或公园,春天的雨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对细雨进行细腻的描写,草、树、庄稼等是如何生长的。当然也可以描写这个场景里其它的景物,丰富画面的内容。写作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3)王宁要向大家介绍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下面是他的发言稿,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 ”改为“ ”。
    【答案】①展开→展示 ②能否→要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甲】动词“展开”和“神奇意境”搭配不当,可把“展开”改为“展示”。【乙】前后不一致,前面是肯定加否定,后面只是肯定,可把“能否”改为“要”。
    三、同步解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认为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1)阅读选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答: 。
    【答案】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 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含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没有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 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从而得出了结论:无论是到过北方还是没有到过北方的读者,驱遣着想象来读诗,都能得到审美的愉快,如果只死盯着文字,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①要明确论点;②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这篇文章论证的观点是: 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选文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举例证明这个观点,作者首先以字面解释进行赏析,接着以提出疑问的方式进行赏析,可这两种方法都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最后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的方法进行赏析,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这样通过前后的对比证明了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
    (2)这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答案】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自然得出了鉴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的结论。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加点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结合文章论证内容分析,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3)怎样理解画线句“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的含义?
    答: 。
    【答案】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驱遣想象还原描述的形象,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本题要结合文艺作品的特点及本文论证的观点进行分析。从文艺作品的特点这个角度分析,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文艺作品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感情。而要真正把握作者的感情,则必须通过驱遣想象还原描述的形象,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阅读的新姿势
    毕飞宇
    ①关于阅读,我至今是一个老派人物,还死硬。我坚持认为,坐下来,打开书,一手提笔,边读边记是最佳的阅读方式。
    ②手上有一支笔,它对阅读的速度就会有一个调整。你在书上划拉几下,再写上几个字,这一来阅读的速度就下来了,它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我和年轻人闲聊的时候时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讨论到作品的某个局部时,他会这样说:我没注意啊。问题来了,这个细节你没有注意,那个细节你也没有注意,那你到底读到了什么呢?不客气地说,故事梗概而已。面对真正的文学,这里的遗漏就有点大。
    ③前几天我和余华一起做评委,我吃惊地发现,余华阅读的速度甚至比我还要慢,我高兴坏了。我一直以为我读书慢是因为我的智商不够高,现在好了,我知道了,是我和余华都有类似的好习惯。
    ④事实上,我的阅读也快,大部分时候,一目可以十行。但是,在我阅读经典的时候,我甚至连一个词、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知道字和词的意义,它意义重大,它是一个作家的终极,它也许就是本质。在许多时候,你把字和词错过了,你就把整个作品错过了,甚至于,你把这个作家就错过了。
    ⑤然而,我想说,无论我们是怎样好的读者,阅读都有它的局限。这个局限不是来自我们的能力,而是来自文字自身的属性。
    ⑥文字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形”,这是供我们阅读用的,它作用于视力;但是,文字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属性,那就是“音”,这是供我们说话用的,它取决于我们的听。“形”和“音”并不构成彼此矛盾的关系,然而,出于生理的特征,我们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很难兼顾。比方说,我们说话了,我们接受的是“音”,我们自然就会忽略文字的“形”;同样,在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自然专注于文字的“形”,很难体会文字的“音”。
    ⑦举一个例子吧。在《雷雨》的第二幕里头,有一段后母蘩漪与长子周萍的对话。他们之间有不伦之恋。在剧本里,周萍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蘩漪说:“哦,你是你父亲的儿子。”
    ⑧这一段文字我是读大学时读的,这两行“字”就那样从我的眼前滑过去了。但是,有一天,在剧场里,我的耳朵终于听到这两句台词的“音”了,我承认,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深为曹禺先生的才华所折服。
    ⑨——“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这是周萍的狡诈。是周萍想结束与后母的不伦之恋,他要用伦理与虚伪来压垮蘩漪。
    ⑩蘩漪的声音却是惊悚,她想不到周萍会这样说。蘩漪的声音也是对始乱终弃的控诉,是惊天的嘲讽与谩骂:你和你的老子是一路货。是彻底的绝望,是疯狂之前最后的克制,离泼妇骂街只有一步之遥——“你是你父亲的儿子”啊!
    ⑪有一个问题是现实的,如果没有语言的“音”,我没有“听”,我真的能够“读懂”《雷雨》吗?我真的可以获得如此强烈的审美震撼吗?事实上,在我们强调“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该放弃我们的耳朵。
    ⑫阅读无比宝贵,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的历史其实很短。在人类认知的历史长河中,“读”不是“听”的孪生兄弟,“读”是“听”的儿子、孙子,也许还是重孙。在印刷术被发明之前,我们认知的历史是“口口相传”的历史,一句话,是“音”的历史,是“听”的历史。文学是这样,宗教也是这样。
    ⑬时代变了。但时代之变未必就是向前,有时候,它也向后。谁能想到科技的发展会如此这般?在我们使用视力即将抵达极限的时候,我们终于想起来了,我们还有耳朵呢。音频来了,“听”的时代哗然而至。人类的耳朵高兴坏了。它们骄傲,智慧在充血,耳朵在脑袋的两旁都翘了起来。(选自2018年3月4日《现代快报》,有删改)
    (1)“是我和余华都有类似的好习惯”中“类似的好习惯”指的是什么?这种习惯的好处是什么?
    答: 。
    【答案】第一问:坐下来,打开书,一手提笔,边读边记的阅读方式。
    第二问: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可以从原文以下语句来概括。文章第①段记叙我的阅读方式,即坐下来,打开书,一手提笔,边读边记的阅读方式;第②段写通过两种阅读方式的对比说明边读边记的好处是: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文章第③段叙写我和余华都有类似的好习惯。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选文分析产生阅读局限的原因是什么,能否克服这个局限,并说明理由。
    答: 。
    【答案】原因:文字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形”和“音”。“形”供我们阅读用,它作用于视力;“音”供我们说话用,它作用于听力。出于生理的特征,我们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很难两者兼顾。这个局限可以克服。如果把“阅读”和“听读”结合起来,则可以克服这个局限。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从文字的基本属性的角度分析阅读的局限性,即:文字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形”,这是供我们阅读用的,它作用于视力;二是“音”,这是供我们说话用的,它取决于我们的听。“形”和“音”并不构成彼此矛盾的关系,然而,出于生理的特征,我们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很难兼顾。这就是阅读局限的原因。找出了原因,就可以据此找到克服这个局限的方法,就是要把“阅读”和“听读”结合起来。
    (3)作者举从“读”《雷雨》到“听”《雷雨》这一切身体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
    【答案】作者举从“读”《雷雨》到“听”《雷雨》这一切身体验,证明了我们的阅读仅专注于文字的“形”,很难体会文字的“音”,有时,通过“音”,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因此,在我们强调“阅读”的时候,也不可放弃“听读”这种形式,“听”也应该成为阅读的新姿势。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议论文论据的能力。论据即议论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所以说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答题时要在理解内容和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使用该论据的作用。结合文章第⑤到第⑬段论证的内容进行分析,作者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把“读”《雷雨》和“听”《雷雨》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切身的体验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证明了我们的阅读仅专注于文字的“形”,很难体会文字的“音”,有时,通过“音”,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因此,在我们强调“阅读”的时候,也不可放弃“听读”这种形式,“听”也应该成为阅读的新姿势。
    (4)近年来,《见字如面》《朗读者》《声临其境》等节目火爆,联系选文,说说这类节目火爆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 。
    【答案】当我们习惯了“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听”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形式,借着新科技的东风,正冲击着我们的阅读习惯。《见字如面》《朗读者》《声临其境》等这些语言文化类电视节目以“听(声音)”为切入点,用播音主持和口才表演的技巧,通过朗读、配音的形式弘扬经典文化艺术,诉诸“听”觉,让观众重温中国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的能力。解答这样的题不但要联系文章内容,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即节目特点谈自己的看法。结合这文章后半部分(第⑤到第⑬段论证的内容)特别是最后一段的内容及这几个节目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当我们习惯了“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听”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形式,借着新科技的东风,正冲击着我们的阅读习惯。《见字如面》《朗读者》《声临其境》等这些语言文化类电视节目以“听(声音)”为切入点,用播音主持和口才表演的技巧,通过朗读、配音的形式弘扬经典文化艺术,诉诸“听”觉,让观众重温中国故事。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填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17 屈原(节选)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17 屈原(节选)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文学常识填空,说出下列事物各象征了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戏剧常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