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下第一楼(节选)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幌(huǎng)子 积蓄(xù) 怯(qiè)懦B.眩晕(yùn) 拾掇(cuō) 捣(dǎo)蛋C.凄惨(chǎn) 砧(zhēn)板 落(lào)子D.老匾(biǎn) 簇(cù)拥 打怵(sh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A读音正确;B项,“掇”应读“duo”;C项,“惨”应读“cǎn”;D项,“怵”应读“chù”。故答案为:A。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窝囊 憋闷 咬牙跺脚 B.侦辑 威严 骂骂咧咧C.额外 打镲 日进百斤 D.侍候 转悠 爱搭不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A书写正确;B项,“辑”应为“缉”;C项,“斤”应为“金”;D项,“搭”应为“答”。故答案为:A。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吧!B.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C.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境地,这一急剧的变化,使曹雪芹甚为痛苦。D.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庆国庆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要想准确地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所给语境去判断正误。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这里使用正确。B.雕梁画栋: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也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这里使用正确。C.赫赫扬扬:①光明盛大的样子。②形容兴旺显赫。这里使用正确。D.“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与句中的“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相矛盾。故答案为:D。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爷今天得空儿,没上戏园子?B.他说“东六西四”分账是合同上写的,每月初一准把月钱送到府上去,额外的嘛……C.福顺,盯着点儿门口,胡同口,有要紧的主顾先喊一声。D.我?我,(望卢,卢气得说不出话)我也得安顿安顿家里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C项有误,“门口”后用顿号,和“胡同口”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而不是逗号。故答案为:C。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⑤句的“这”指代“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应为首句;由⑤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④句;由④句内的“陌生”和②句内的“熟悉”判定下句为②句。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项。二、综合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被yù( )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时期经典”的《天下第一楼》第二次赴新加坡循演,在当地受到热捧,不仅四场演出座无虚席,而且演出中观众对于剧中颇具“京味儿”的“彩儿”都给出了热烈的反应。纯京味儿的《天下第一楼》在海外也能获得理解与喜爱,靠的是剧中浓郁的中国味道和折射出的人生kuànɡ( )味。(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yù kuànɡ 为浓郁 味【答案】誉;nónɡ;况【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誉”不要写成“誊”等形近字,“况”不要写成“匡”等字。(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答案】循演;巡演【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循”,遵守,依照沿袭 :遵~。因~。~环。~规蹈矩。“巡”,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 :~弋。~游。~天(指在天空巡游)。~回。~抚。~视。~幸。~逻。故“循演”应为“巡演”。(3)“座无虚席”中“虚”的意思是( )A.空虚 B.虚假 C.徒然 D.空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故这里的“虚”应为“空着”的意思,故选D。(4)把文中画线句缩成短句。答: 。【答案】《天下第一楼》巡演,受到热捧。【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把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提出出来,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天下第一楼》巡演”,谓语中心语是“受到热捧”,宾语中心语是“热捧”,据此可知这句话的主干是:《天下第一楼》巡演,受到热捧。7.九年级(1)班把《天下第一楼》节选部分的内容排成话剧进行表演,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的任务。(1)故事最后,卢孟实失意地离开福聚德,走时留下一副对联,请你根据剧情拟出横批。上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下联: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横批: 【答案】没有不散的宴席【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横批的能力。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根据对《天下第一楼主要内容的理解及上下联内容拟写横批,所写内容是对联的补充、概括、提高,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即可,如:没有不散的宴席。(2)班里的晓华同学非常适合演克五,可他觉得自己演不好,不想演这个角色,你怎么和他沟通呢?答: 。【答案】晓华,大家都认为你很有表演天赋,并且非常适合克五这个角色。如果你仔细地研究剧本,就一定能将克五这个角色扮演得非常成功。我们都相信你,也期待你的演出。【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题目中的晓华非常适合演克五,但他不自信,劝说的时候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指明他的这方面的优点,表达要得体。如:晓华,大家都认为你很有表演天赋,并且非常适合克五这个角色。如果你仔细地研究剧本,就一定能将克五这个角色扮演得非常成功。我们都相信你,也期待你的演出。(3)小亮在看完表演的话剧后写了段感想,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甲】《天下第一楼》讲述的是清末民初的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势如累卵到名噪京华、东山再起,再到面临倒闭的曲折发展历程。虽然同学们只是表演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出话剧的魅力还是彰显了出来。观看每一位同学的表演,我可以想象出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乙】没有华丽的舞台,但同学们的全情投入让我在感受主题之外,也获得了丰盛的艺术享受。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答案】将“名噪京华”与“东山再起”互换位置;丰盛;丰富【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甲】“名噪京华、东山再起 ”不符合事物的逻辑,东山再起是名噪京华的前提,故应把它们调换位置。【乙】“丰盛”和“享受”搭配不当,应把“丰盛”改为“丰富”。8.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答: 。【答案】感受: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做此题要认真审视题干,围绕中华书法的发展历史来写出感受。从三个书法字体中写出中华书法给人的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答: 。【答案】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迁移能力。在平时阅读要广泛,将课内外之日融合在一起。关于“酒”有关的诗文甚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酒酣胸胆尚开张。关于“酒”的故事,如: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答: 。【答案】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要得体。一般劝阻的话要符合身份,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让人心悦诚服,愉快接受。还要讲究语言精炼,言之有理。如: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三、同步解读9.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罗大头上,身后跟着克五。罗大头 你干吗老跟着我?克五 你带我瞅瞅鸭子,弄个鸭架桩也行。(贪婪地四处看着) 福顺追上。福顺 出去、出去,谁让你进来的?克五 干什么你们?告诉你们,五爷而今是“闻香队”的!罗大头 怪不得老在饭庄子门口转悠呢!(众哄笑)克五 大爷隶属侦缉队,闻的是烟土!罗大头 哈,这回你爸爸教你的本事可有用了。克五 罗大头!你身上就有烟!罗大头 没错,烤一只鸭子两烟泡儿,刚才帅府赏的。克五 烟泡儿也不行,拿出来!罗大头 帅府成箱的,有能耐上那儿闻去。克五 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罗大头 这小子成心捣蛋,别忘了,你还该我们二爷一顿打哪,我先替二爷出出气!(拿烤杆) 哎,我的杆呢?成顺 (慌忙跑上)我,我这儿给您擦呢。罗大头 (用手一摸)放屁!头还热着呢。成顺 (知道瞒不过去)是掌柜的让我……罗大兰 掌柜的是你祖宗?跪下。一个衣着整齐的小伙计快步跑上。用大拇指向横一划,这手势是告诉大伙掌柜的回来了。所有人立即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垂手而立。 卢孟实上。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身后跟着修鼎新。 卢孟实向店里扫了一眼,坐在当年老掌柜的那把太师椅上。 卢孟实把手一伸。 小伙计马上把一个蓝花白地的细瓷小碗送到他手上。卢盂实 (呷了一口)欠火。修鼎新 鸭汤欠火,告诉二灶添硬柴加大火。卢孟实 (喝着,头也不抬)谁让他进来的?修鼎新 (暗向克五使眼色,让他快走) .克五 (反而凑上来)卢掌柜的,不用说你这儿了,就是王爷贝勒府,我也随便串胡同。我闻出来了,你后院有烟土!卢孟实赶走!克五 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福顺 走!修鼎新 (小声)五爷,走吧。克五 修二,你敢情整天吃香喝辣的,你没良心!卢盂实,你等着!(被众人拉下)(1)请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答: 。【答案】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骗喝,被卢盂实赶出。【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概括情节内容,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选文记叙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理由,要挟骗吃骗喝,被卢盂实赶出。(2)“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克五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答: 。【答案】“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一个反讽的句子,作者在这里看似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仗着自己有一丁点儿权力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赔着笑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文章语句含义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运用反讽手法,讽刺欺软怕硬的人揭露他们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对恶势力谄媚奉承的丑恶嘴脸。(3)卢孟实为什么允许成顺不守规矩背着罗大头动烤杆烤鸭?答: 。【答案】一方面卢孟实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认为陈规陋习应该打破,应该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因为罗大头曾经不顾大局以撂挑子不干相要挟,卢孟实希望成顺早点掌握烤鸭技术,以便再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再被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本题中,按照行业的老规矩,师傅罗大头的安排,徒弟成顺应该是言听计从,卢孟实成顺不守规矩背着罗大头动烤杆烤鸭。一是卢孟实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认为陈规陋习应该打破,应该让徒弟成顺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应该让年轻人脱颖而出;二是罗大头曾经不顾大局以撂挑子不干相要挟,卢孟实希望成顺早点掌握烤鸭技术,能够取代罗大头,不至于太被动。(4)“掌柜的是你祖宗?跪下。“罗大头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内容上表现了罗大头对徒弟成顺私下动自己烤杆行为的生气和对卢掌柜怂恿自己的徒弟破坏规矩的愤怒。结构上为下文罗大头与卢孟实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等。本题中,“掌柜的是你祖宗?跪下“这一句话,从内容上看,运用反问句和祈使句,写罗大头非常生气时的语言,表现了罗大头对徒弟成顺私下动自己烤杆行为的生气,和对卢掌柜怂恿自己的徒弟破坏规矩的愤怒心理。结构上看,为下文罗大头与卢孟实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5)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属于什么部分?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括号里的内容属于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选文中的括号部分说明了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情况,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舞台说明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本题中,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 四、课外拓展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茶馆(选场)老舍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松二爷、常四爷: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王利发:(低声说)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找到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王利发:(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茶来!(拾起地下的碎瓷片)松二爷: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做娘们事!王利发:不忙,待会儿再算吧!(走开)(1)本文巧妙地借助误会推动情节发展,请举例说明。答: 。【答案】常四爷说的“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引出了二德子和常四爷的争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构技巧的能力。文章的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误会、过渡、铺垫、伏笔等。答题时要在熟悉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前后情节的联系即可答题。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松二爷和常四爷是说的是后院里的人打不起来,但打手二德子正好从外面进来,二德子认为常四爷和松二爷是在说他的,于是引发了一场误会,二德子和常四爷起了争执。(2)从后文王利发对马五爷的介绍可看出,“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实际上是对常四爷说的,请你写出这句话的潜台词。答: 。【答案】用不着老想着打洋人,有些事可以慢慢商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潜台词的能力。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语境分析。结合语境分析,其实马五爷的“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是说给常四爷听的,因为是常四爷的那句“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引发了二德子要对常四爷动手,结合马五爷的身份可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用不着老想着打洋人,有些事可以慢慢商量。(3)试比较二德子面对常四爷和马五爷截然不同的态度,分析二德子的性格特点。答: 。【答案】对信洋教的马五爷毕恭毕敬,对耿直、正义的常四爷却大打出手,以能欺负中国人而得意、自豪。由此可以看出,二德子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洋奴。【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结合二德子对马五爷和常四爷的语言和动作分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这几句是二德子对常四爷的动作和语言,二德子在没有弄清事实的真相就要动手打常四爷,而对以能欺负中国人而得意、自豪;而对信奉洋教的马五爷呢,“(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是二德子听到马五爷的语言后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二德子听到马五爷说话,立刻对他毕恭毕敬。由此可以看出,二德子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洋奴。(4)简单概括常四爷和松二爷的性格。答: 。【答案】常四爷:正直豪爽,敢作敢为,痛恨洋人,对清朝统治者不满。松二爷:心眼好,胆子小,游手好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常四爷和松二爷的语言进行分析,从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豪爽,敢作敢为,痛恨洋人,对清朝统治者不满的人。当常四爷和二德子发生争执时,松二爷不帮助常四爷,而是当和事佬,并赔偿二德子摔碎的盖碗,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眼好,胆子小的人。(5)从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 。【答案】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社会动荡不安,洋人横行,国民遭殃又互相倾轧的社会现实。【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分析理解,剧本中的故事发生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进行大肆的掠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洋人在中国的国土上横行,国民遭殃又互相倾轧的社会现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天下第一楼精品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18 天下第一楼(节选)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挑细选,活动探究,语言表达,衔石填海,精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8* 蒲柳人家(节选)同步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选词填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