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守株待兔》 人教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407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守株待兔》 人教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407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守株待兔》 人教统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407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设计,共9页。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学习。指导识字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回忆一下农民伯伯在地里拿着农具耕田的样子,从而理解“耕”的意思。
教学会写字时,要指导学生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注意横画较多的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的长短和距离,避免拥挤。
阅读理解
本课是一篇要求背诵的小古文,在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并熟读成诵。教师要注重范读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要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搜集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猜猜是哪个寓言故事。
课件出示 《龟兔赛跑》《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的故事图片。
2.学生自由说积累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刻舟求剑》《亡羊补牢》……
3.揭示课题: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不少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伴随着同学们的童年,为你们增添了不少乐趣,也帮助你们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千百年流传的寓言故事,去读一读,想一想。(板书:守株待兔)
4.学生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指导学生看图片回忆故事,让学生看图片猜故事内容,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故事的学习中。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质疑题目,指导朗读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谁在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他等到兔子了吗?
2.教师语速适中,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语句的停顿。
课件出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多读几遍。
活动2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生汇报交流。
3.教师归纳。
课件出示 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时,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了田边的树桩上死掉了,于是,农夫什么也不做了,就坐在树桩旁等,希望还能捡到兔子。可是农夫没有再捡到兔子,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4.朗读词句,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1)守株待兔。(2)宋人有耕者。(3)兔走触株,折颈而死。(4)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带有生字的词:守株待兔 宋人 耕者 接触 颈部 解释 其他
5.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6.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1)“守”“株”“触”“释”是翘舌音。“触”是四声,不是三声。“其”是二声,不是一声。
(2)“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nɡ,意思是脖子,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可组词:颈项、头颈。另一个音读ɡěnɡ,意思是脖颈子,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儿”。
(3)“株”与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耕”的意思是用犁把土翻松。“冀”现在是河北省的别称,本课是希望的意思。
(4)男女生分组,利用字卡展开比赛,看哪组识字多。
操作指导 此环节的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然后借助句子识词,借助词语识字,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提高准确性。
板块三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自主观察,尝试练写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独立练习写字。
2.组内展示所写的字,提出书写中需要指导之处。
活动2 重点指导,交流展示
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耕”“其”“释”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耕:“耒”略窄,“井”略宽。“耒”首笔是横,末笔捺改点。
其: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个短横分写在横中线上下。
释:左部是“米”多一撇,不是爪字头和“木”。
2.学生观察,动笔练写。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操作指导 教师要相信并尊重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尤其要注意“释”的写法,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板块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操作指导 要借助亲子阅读,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
课件出示 守株待兔 宋人 耕者 接触 颈部 解释 其他
2.指导学生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3.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4.过渡:这个农夫为什么守在树桩旁而不劳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也许你会获得更多的启示。
操作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可以回顾课文内容,又促进学生运用词语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多找几名学生说。
板块二 精读课文,体会交流
活动1 结合活动卡,自主学习
1.出示活动卡,学生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卡内容。
活动2 学生汇报,学习课文
预设一: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课件出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1.导学:谁读懂了这两句话?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追问:“株”指什么?(树桩。)
3.指导朗读句子。
预设二: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课件出示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学生读句子后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2.追问:“走”是什么意思?(跑。)
3.导思:你还记得在哪里见过“走”也是跑的意思吗?(儿童急走追黄蝶。)
4.小结:在这里“走”是跑的意思,看来这个字古今意思有差别。
5.指导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农夫希望天天能捡到兔子的侥幸心理。
6.过渡:捡到兔子以后,他是怎么做的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预设三: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课件出示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学生读句子后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2.导学:农夫遇到了什么事,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旁?(他侥幸得到一只兔子,想再次得到。)
3.看书中插图,仔细观察这个农夫的眼神和动作,想象一下:他白捡到一只兔子时会怎么想?(要是能一直捡到兔子,那该有多好!)
4.导思:他是怎么做的?(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再也不干活了。)
5.展开想象:
第一天,这个异想天开的农夫坐在树桩旁,美滋滋地想……
第二天,他又坐在树桩旁,满怀期待地想……
第三天,这个农夫仍旧坐在树桩旁,乐呵呵地想……
就这样,一周过去了,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农夫没有等到兔子。
那么,他等来的会是什么?(地里草很多,庄稼没有收成。)
6.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心等待再有兔子出现撞死在树桩上,你能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做白日梦、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7.追问:他“释其耒而守株”的结果是什么?(空等。)
预设四: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课件出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学生读句子后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2.追问:“笑”是什么意思?(耻笑。)
3.讨论: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他究竟错在哪儿?
4.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操作指导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块三 阅读链接,拓展学习
活动1 感悟道理,背诵课文
1.从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做事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想成功就要付出实际行动,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板书:一无所获)
2.导思: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些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4.全班齐读,试着背诵。
活动2 阅读链接,明白道理
1.学生阅读《南辕北辙》。
2.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1)故事中的乘车人犯了什么错误?
乘车人错在他本想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的话,他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即使条件再有利,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活动3 比较阅读,总结归纳
1.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哪些异同?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相同点: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不可及的事情。
不同点:一个人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个人虽然努力,但方向错了,还是徒劳无功。
3.学了这两则寓言,大家觉得寓言有什么特点?
总结归纳: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等修辞方法。
操作指导 此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能够对比阅读,体会寓言的特点和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品读感悟。
板块四 课后练习,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回家按照节奏有感情地把课文背诵给家人听。
2.拓展阅读:《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情节,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还为人们广泛运用,比如《买椟还珠》等,课后找来读一读。
操作指导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实践延伸,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弄明白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即可,不必花太多时间讲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结合注释和插图指导理解。
这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连整个故事,形成整体的认识。
2.发挥想象,读中感悟。
想象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他们也喜欢发挥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对寓意也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农夫想不劳而获”的句子,填写表格。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句子中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不劳而获”,抄写在表格中。
3.读一读填写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句子
单个字的意思
句子的意思
读后感受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课 题
守株待兔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农夫想不劳而获?
找到的句子
找到的词语
感受
课 题
守株待兔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句话。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____ǒu ____ū ____òng j____
守 株 宋 冀
2.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读课文,写出下列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_________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课文写了一个宋国人在________时,有一只__________跑来,撞在__________上死了,于是这个人放下农具,每天守在__________旁,希望还能得到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没有得到,自己却被人们嘲笑的事。
资料搜集
搜集我国古代其他的寓言故事,并读一读。
阅读质疑
1.例:为什么这个农夫会“身为宋国笑”?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计,读通课文,读懂故事,再读故事,感知结构,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结束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