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
展开第三节 耕地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特点。2.结合案例,针对区域耕地开发利用的现状,说出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耕地资源的价值
1.耕地
(1)概念:耕地是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类型: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3)作用: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耕地资源
(1)组成: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还包括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
(2)特点:一是数量的稀缺性,二是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3)分布:集中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4)价值
主要价值
体现
经济价值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可产出众多的农产品
社会价值
①对农民而言,耕地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的重要依靠,有重要的保障作用;②对国家而言,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生态价值
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3.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三、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现状
原因
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
①受到工业、城市、交通等土地利用方式的竞争,耕地加速流向非农建设用地;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政策的实施;③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毁
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①耕地“占优补差”现象严重: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②耕地“用”“养”不当:耕地负荷重,长期重用轻养,加之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使得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退化严重;③土壤污染严重: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造成土壤板结和耕地污染
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①农业生产中增加了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②大力推广良种培育、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③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耕地制度的改革
连线 把以下现象与其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连线。
答案
四、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1.保障粮食数量
(1)成就: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人均粮食产量也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日臻完备,我国居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2)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多,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和畜牧业用粮增长速度加快,导致粮食需求量持续增长。
(3)措施:长期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保障粮食质量
(1)原因: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百姓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措施: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要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在耕地中的残留;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维持土壤肥力。
思考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已经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复种指数、垦殖指数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
答案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区域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动力和科技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因此,复种指数、垦殖指数不是越高越好。
探究点一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现状
材料一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2009年公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标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材料二 图甲为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乙为各区耕地等级结构图。
1.[综合思维]据材料一推断,我国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参考因素有哪些?
答案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状况;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土地产出水平。
2.[区域认知]据材料二,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____________。说明黄土高原区与该地区比较,耕地质量较差的原因。
答案 长江中下游区 与长江中下游区相比,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会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且降水少,气候较干旱,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土地产出水平低,故耕地质量较差。
3.[区域认知]材料二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
答案 四川盆地四面皆山,平地面积较小;云贵高原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两地均地表崎岖不平,平原所占比重较小,故耕地面积较小。
4.[综合思维]长江中下游区虽然耕地质量好,但是近年来耕地减少显著,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案 ①随着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增加;②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交通用地增加;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④大量的土地撂荒;⑤退耕还湖;⑥农业结构调整,如大城市周边由种植粮食转变为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中国耕地资源面积减少的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自然灾害造成耕地减少
地质、气象、水文等灾害造成耕地损毁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增大
人均耕地减少
土壤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呈下降趋势
土地退化
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均不断增加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的实施
浪费现象严重
闲置撂荒、占而不用
农业结构调整
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转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区耕地转变为果林用地;地势低洼区耕地转变为鱼塘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将我国耕地质量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读下图,完成1~2题。
1.黄淮海区耕地质量为一至三等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该区的( )
A.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 B.山东丘陵地区
C.滨海地区 D.冀鲁豫低洼平原
2.下列对该区耕地质量等级为七至十等的耕地的特点,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土层浅薄,土壤养分不足
B.盐碱地广布,改良成本高
C.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D.土壤质地黏重,生产能力低下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燕山、太行山的山麓地带,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较为平坦,耕地质量高,A正确;山东丘陵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易出现水土流失,土层较为浅薄;滨海地区和冀鲁豫低洼平原地区土地盐渍化较为严重,耕地质量均较低。故选A。第2题,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偏少,土壤质地不黏重,D错;其他选项分析均较为合理。故选D。
(2020·山东地理)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小王夫妇因外出打工无法管理自家的耕地,因而效仿一些年轻人的做法栽植基本不用管理的杨树而获取一定收入,充分说明了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投入少,使农民能够脱离农事活动外出打工,选C。第4题,“农地杨树化”对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在种粮大户手中进行机械化生产,既能保障农作物种植面积,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剩余劳动力也可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效益,D对。加大开荒力度,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劳动力投入更多,与当地农民外出就业获得更高收入相违背,不可取,A错。当地种植杨树是想减少劳动力投入,并不是因为木材需求量大,B错。种植杨树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当地粮食种植比例依然比较大,暂时不会带来粮食短缺问题,故不需要增加粮食进口,C错。
探究点二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粮食出口的信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2020年3月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下表为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3.40
14.00
14.5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 056
6 838
7 3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452
488
508
1.[综合思维]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答案 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畜牧业、工业(如粮油加工、燃料乙醇、酿酒等)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2.[人地协调观]黄淮海平原城市数量较多,在城镇化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显著。针对这种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守住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造黄淮海中低产田、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体复垦指数。
3.[综合思维]粮食安全不容忽视,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 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保障粮食数量
确保耕地数量
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提高耕地质量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产量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
其他政策
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控制人口数量,倡导适度消费;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适度进口,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质量
提高耕地质量
减少工业、生活污染耕地土壤;减少耕地的化肥、农药残留;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改良土壤肥力
保障粮食质量
提升种粮质量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灌溉;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粮食种植技术和质量安全意识,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智慧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病虫害影响;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
2017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0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 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根据材料完成5~7题。
5.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分布状况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6.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7.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5.B 6.C 7.B
解析 第5题,摸清耕地资源分布可通过科学方法测算,统筹我国城乡规划无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A、D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可便于国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但这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C错。第6题,城市周边基本农田主要发展种植业,不能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A错。农业人口迁入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受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限制,B错误。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C对。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在郊区或乡村,与都市农业发展无关,D错。第7题,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应在我国东部平原区,南方以丘陵、山地为主,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大,A错误。北方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均为我国重要平原农田区,所以北方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B正确。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少,以草原、荒漠为主,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小,C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不适合大面积发展农业,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小,D错误。
(2021·河北保定期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严峻,这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新疆地区2001~2015年耕地面积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新疆2005~2007年耕地总面积增幅较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B.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C.后备耕地资源开垦 D.国家土地政策调整
9.新疆2011~2015年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A.工业发展较慢 B.城市数量剧增
C.农业条件恶化 D.人口数量增多
10.为改善新疆耕地非农化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垦荒力度 B.发展集约工业
C.严控土地流转 D.积极植树造林
答案 8.D 9.D 10.B
解析 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不会造成耕地的增多,排除A。年降水量在两年内显著增加导致耕地大面积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新疆水源短缺,短期内难以开垦出大量的后备耕地,排除C。最可能的是国家对耕地政策的调整(2006年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的提出),导致城市建设中占用的部分耕地重新被开垦,使耕地面积增加,故选D。第9题,据图示可知,2011~2015年新疆耕地总面积总体保持平稳,但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最可能是由于新疆人口数量在增多,D正确。随着时间推移该区工业会逐步得到发展,且图示难以看出工业发展水平状况,排除A。短期内城市数量不会剧增,且农业条件也不至于恶化,排除B、C。第10题,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加大垦荒会破坏生态环境,故排除A。发展集约工业会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从而缓解耕地非农化,B正确。土地流转并未造成耕地数量的缺失或增加,且现阶段我国鼓励土地流转,故排除C。积极植树造林会占用大量耕地,排除D。
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1~3题。
1.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沪、苏 B.浙、闽
C.京、冀 D.黑、内蒙古
2.造成图中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 B.水源 C.气候 D.植被
3.目前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毁耕 B.海平面上升淹耕
C.城市建设占耕 D.发展乳畜业侵耕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京、津、沪、浙、闽、粤,B正确。第2题,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都位于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A正确。第3题,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城镇化进程快,城市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C正确。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四川省许多地方的大量耕地存在长期撂荒现象。据此回答4~6题。
4.造成四川省多地耕地长期撂荒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条件差 B.农村劳动力缺乏
C.灌溉水源成本高 D.粮食已自给有余
5.农村大量耕地长期撂荒,将( )
A.缓解人均耕地压力 B.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C.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D.抑制民工大量外出
6.缓解农村耕地长期撂荒的有效措施是( )
A.禁止民工外出打工 B.统一管理撂荒耕地
C.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D.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 4.B 5.C 6.B
解析 第4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四川省许多地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耕地长期撂荒,B对。第5题,农村大量耕地长期撂荒,粮食产量减少,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C对。耕地撂荒没有增加耕地,故不能缓解人均耕地压力,A错。撂荒是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B错。耕地撂荒是民工大量外出的结果,D错。第6题,缓解农村耕地长期撂荒的有效措施是统一管理撂荒耕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需求量,B对。禁止民工外出打工不符合实际,A错。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不能改变民工外出的趋势,且效果也不明显,C、D错。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据此完成7~8题。
7.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B.控制城镇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8.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随意占用耕地。第8题,由材料可知,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是通过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实现的。这样并不能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但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位置是固定的,不能进行区际流动。
2020年4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我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1斤=0.5千克)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 277亿斤,创历史新高。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9~11题。
9.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
10.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了运输压力
11.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为减少大豆进口,以下措施合理的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大豆种植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9.C 10.C 11.D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第11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可能会造成国内大豆及豆制品价格上涨,影响人们生活,①错;增加大豆种植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②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对减少大豆进口影响不大,③错;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大户,可以增加国内大豆产量,减少进口,④对。
(2020·江苏地理)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13.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答案 12.B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东北区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较高,且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持续上升,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对。第13题,蒙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地广阔,水资源成为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选B。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深层地下水丰富,却是世界上地下水资源“不可更新”的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沙特石油经济繁荣,提出了粮食自给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粮食自给,但成本很高。后来小麦产量出现下降趋势,沙特政府逐步退出小麦自给计划,并于2016年全面禁止小麦种植,粮食全部依赖进口。下图为沙特区域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沙特地下水难以更新的原因。(4分)
(2)20世纪70年代沙特政府推行粮食自给计划,指出当时最需要改善的自然条件,并推测解决措施。(4分)
(3)指出沙特全面停止种植小麦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8分)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境内无高大山脉,缺少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少,地下水获得的补给少;多为深层地下水,地下水难以更新。
(2)最需要改善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缺乏。措施:海水淡化;开采地下水;节约用水;培育、种植耐旱品种。
(3)可以减少耕地面积,从而减轻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投入生态建设。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且境内无高大山脉,没有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少,大多数地区为“无流区”,因此更新地下水的水源少,地下水难以更新;材料信息表明,沙特地下水资源多为深层地下水,流速慢,地下水难以更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因此20世纪70年代沙特政府推行粮食自给计划最需要改善的自然条件是水资源缺乏。缓解水资源缺乏的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说明。(3)沙特全面停止种植小麦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应从水资源、减轻污染、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15.(2020·山东潍坊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千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劳动力、科技和物质投入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1999~201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1)指出1999~201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该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6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保持上升趋势,简述我国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说明我国不能过度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因。(4分)
答案 (1)呈减少趋势。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受收入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部分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使耕地面积减少。
(2)增加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高产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增加物质投入,积极防治病虫害;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3)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国际形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优秀学案及答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一,对点训练1,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石油与国家安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石油与国家安全导学案及答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石油的价值,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的生产与消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洋空间资源概述,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