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第3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能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 m。 例3
x∶320=1∶10 解:2.4x=1.5×6
10x=320×1
x= x=
x=32 x=
答:这座模型高32 m。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生依靠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例2是解比例的应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不是很明确,老师的引导不到位;例3中的两个比是分数形式的比,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形成内项和外项的表象。
教学建议:“解比例”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重在鼓励学生解法的多样化,所以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解比例时,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这是本课的基本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比例和除法联系起来,用比例与除法的关系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比例与分数的联系来解。这样既可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另外重点要引导学生对分数形式的比形成内项和外项的表象,对解决问题的步骤要加以明确。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7和8∶13 ∶和∶
3.想一想,括号里应填几?
14∶( )=35∶5( )∶5=4∶10
4.导入:第3题中每个比例知道四项中的任意三项,我们都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这个过程就叫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 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重点理解“1∶10”的意义。
(2)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写出比例。提示学生未知项可设x代替。
(3)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求出x。提示学生列比例前要先设未知数。
小结:在实际问题中根据题中所给比的关系列出比例。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求未知数。
2.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要求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解法,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提升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外项是2.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
总结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
2.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共有480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3。这个学校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男生:480×=300(人) 女生: 480×=180(人)
六、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9题。
独立完成。
可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或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1)明确:模型的高度∶实际高度=1∶10。
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方法。
独立完成后汇报。
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解比例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解比例第3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课堂基础过关训练,课后巩固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四 比例第4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四 比例第4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