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生态足迹,生态占用,生产所需的,吸纳所需的,某一人口单位,建设用地,碳足迹,纸浆薪柴,畜牧产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人类活动并非一定会破坏环境,要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讨论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开发环境友好技术,节能减排,实行循环经济。
1.人口增长有自身的规律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因素和自身生物属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
2020年2月份,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77.8,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
地球人口的持续飞速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
讨论: 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人类生存的这些需求可称为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又叫 ,是指在 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②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 。
①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 ;
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交通、住房、工业、水电库区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畜牧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表示支持水产品所需的水域面积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开车出行,会 生态足迹
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占用面积
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
吃牛肉比食用蔬菜也会 生态足迹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总和单位:“全球公顷”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高,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
人均耕地为全球人均值的⅓,人均淡水占有量为全球人均值的¼。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 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 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②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③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①实施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②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例如: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推进生态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世界现状: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 ,主要是因为 具有 。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粒子云,被送到了2000km外的北欧。
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防治措施: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对人类和生物生存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大量细颗粒物(PM 2.5)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将持续积聚,造成雾霾。
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
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进行有氧呼吸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由需氧微生物进行分解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池塘、湖泊、海洋(水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增多)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行有氧呼吸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由微生物进行分解
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 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对环境问题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讨论,如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雾、沙尘暴、酸雨等。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可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2.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3.为什么说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①生态环境本身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是支撑和维护生命系统 的前提和基础。②生态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
①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
②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②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
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海洋污染
3.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进行 垃圾类B.大力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1)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2)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 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3)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5.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 国家节水标志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6.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人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
7.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活动,如开星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柄息地处于隔离状态。
(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
(2)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查规划和建设项目, 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
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授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4生态足迹示意图,1我国的人口现状,2发展措施,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美版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占用,低生育,基数大,持续增长,出生率,增长率,可持续发展,全球性,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内容,生态足迹的特点,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